摘要:河长制在河道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深入研究河长制在河道管理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先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阶段当地河道管理的现状,再对河长制的应用思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河长制;河道管理;水资源
前言: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不仅可以保护重要的水资源,还能逐步改善受损水环境,实现水生态的修复,对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复杂的河道管理现状,河长制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河道管理水平,因此值得关注。
1.河道管理现状
湖北省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湖泊众多,也分布着密集的水网,但是在实际上,湖北省面临着严峻的缺水问题,根据湖北省水资源公报的相关内容,湖北省水资源的总量约为920亿m³,占全国总量的3.5-4.0%,而人均的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600m³,远低于人均水平,临界严重缺水的警戒线。长期以来,湖北省在河道管理中只重视发电、航运排涝等,却忽视了河道本身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再加之湖北省整体上的水资源匮乏,导致河流的整体生态系统退化,最终降低了河流的价值;河道生态的破坏所带来的影响是渐变的,且在时间上表现出了滞后性的特征,当情况发展到不可逆转时,可能会对当地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例如,现阶段湖北省的河道水生态破坏主要集中在超标排污、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等几方面,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功能的发挥,造成不同程度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根据我国水土保持专项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湖北省的土壤侵蚀量约为1.20-1.25亿t/年,折算成耕地约为3万hm2。从这一组数据可以发现,县极端湖北省的河道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必须要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2.河长制在河道管理中的应用思路分析
2.1发挥河长制的领导指挥作用,实现河道管理的全民参与
在河道管理中,河长制具有领导、协调的作用,面对现阶段严峻的河道管理工作,在应用河长制时就需要充分借助社会的作用,这样才能让河道管理的效果达到预期,本文所提出的思路为:
(1)在河道管理中,河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专业理论知识缺失的问题,而地方高校则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与湖北省当地高校之间形成联动机制,围绕当前河道管理的现状,确定河道管理的主题,并邀请高校教师、专业学者、政府人员等开展专业讨论,做好河道管理的顶层设计,这样可以进一步规范河长的管理行为,保证河道管理的科学性[1]。
(2)社会参与对于河道管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河道治理技术上,河长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社会企业需要在环境保护中做大做强,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等方法,推进河道治理技术的技术创新,通过对原有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尽可能淘汰传统的生产工艺,促使河道环境的改善。②普通百姓在河道治理中承担着参与监督的作用,河长通过认真听取百姓的意见与看法,深入了解现阶段河道治理工作的现状,根据群众反馈的信息,改进河道治理方向,让河长的工作更有针对性,避免出现事倍功半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确定河道治理的工作难点,让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在河长制体系下,河道治理工作变得更加有针对性,所以为了确保河长制的效果可以达到预期,首先就需要确定河道治理工作的工作难点。根据湖北省相关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其工作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污水治理的难度较大,水体污染的表象在合理,本质在岸上,若不能有效解决岸上的污染源问题,将会出现“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导致水环境形势更加严峻。(2)根据国家的相关好涨,全国各地正在全面推广退耕还河、退耕还滩工作,让河道生态环境显著恢复,基本构建了以长江为核心的生态廊道。但是这一成果来之不易,需要省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确保封育滩地不被侵占、抢种,强化河道保护的效果。(3)目前湖北省地区依然存在侵占河道、非法采砂、超标排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生态治理的工作的开展,需要针对性处理。
2.3确定河长制的具体实施路径与方法
根据湖北省河道治理工作的现状,在实施河长制时必须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1)水域岸线的管护。河长制必须要全面推动河道管理范围的确权与化解,并遵照河道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河道的岸线以及水生态的空间管控要求,详细划分河道管理的范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河长的作用,根据当地的相关标准确定河道分区管理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性河道岸线保留区、保护区等,避免河道违法开发活动。(2)水污染防治。水污染已经成为河长制工作的重点内容,所以在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落实水污染防治的相关要求,从岸上、河流两方面入手,根据流域的纳污能力,并联合政府部门,加强对河流排污的许可证管理;强化沿河排污口的规范化管理,针对发现的不合理排污口,必须要及时取缔,避免污染扩大;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对河流污染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污染,立即制止[2]。(3)水环境治理。根据现有的水源污染情况,在水源保护地设置保护牌、警示牌等,并且牌上需要明确河长制的相关信息,确保群众在发现水源污染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间与河长取得交流;河长在水环境治理中采用预见性分析的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水环境污染开展演练,确保发生风险之后可以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河长发挥自身的作用,推进本地的水环境治理的信息化与网格化建设,构建长效的水环境治理体系,确保环境治理工作的质量。(4)执法监管。河长通过自身的作用,对河道治理过程进行监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对涉河项目的巡查与监督,并定期监察、公布河道治理情况,确保河道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涉及河道管理保护的行政职能,推进联合执法,严格打击涉河违法行为,对不法分子形成威慑。
结论:在河道治理中,河长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当前严峻的河道治理工作,需要充分目前河道治理的现状,明确河长的作用,通过河长制来带动我国水体环境整体治理工作的开展,对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将,周慧芳.全民参与在全面推进河长制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水利,2019(02):22+45.
[2]唐见,曹慧群,何小聪,等.河长制在促进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9,11(01):80-83.
作者简介:
姓名:黄亚滨(1991.08--);性别:男,籍贯:湖北省大冶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
论文作者:黄亚滨,余学斌,陈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河道论文; 湖北省论文; 水资源论文; 作用论文; 治理工作论文; 现状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