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_课堂教学论文

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_课堂教学论文

激发课堂活力 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活力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通过学科教学来 完成的,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之一。20 世纪60年代,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其 主旨是“高效能、低消耗,发挥课堂教学的巨大可能性。”所以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永恒主题,也是新课程改革开展的动因之一。从心理学来看,人 的心理过程中总是“由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再支配行为。”而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 ,是高层次的认知行为,它必须以强烈的动机和昂扬的情绪作为心理背景,需要学生自 身强劲的内驱力来支持。激励理论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受到充分激励时所发挥的能力, 能从通常情况下约30%跃升到90%。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 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由此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物理教师,要上好一堂成 功的物理课,应该要研究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和需要,要设法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去感化 、调整学生情绪,诱发学生开发、展开多向的动态的开放性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 量。

一、开展情境教学,激励求知欲望

情境是在具体场合下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及其所造成的气氛的总和,可以把它理 解为“情”和“境”的总和,教师授课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创造教学情境,激励学 生的情感,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智力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讲授“宇宙速度人造卫星”一节时,首先,给同学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随着故事进展全体同学进入意境:“1600多年前,有个国王因为羡慕嫦娥的美貌,叫人 在山上铸了一尊大炮,造了一颗空心炮弹,让两位冒险家坐上去,点燃火药,炮弹就离 开地球奔向月宫”(同学大笑)。教师这时因势利导地问“两个冒险家能否见到嫦娥?” “不能!”“为什么呢?”“速度太小。”“对!你们知道要用多大速度炮弹才能挣脱地 球的束缚呢?”紧接着导入课题,谈牛顿的设想,论当代科技应用……整个教学过程, 师生配合默契,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引人入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教师只有把全部 心血倾注到学生心理上,使得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协调活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 能极大限度地受到激发。这样,物理课中的那些抽象的概念、难懂的定律,才能逐渐变 为“聪明人”的知识和能力。

二、努力做好实验,激励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究真理过程中带有情绪性的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起来。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概念很严谨、推理很周密,一般学生都感到难学 难懂,容易产生畏惧情绪,但是中学生又有特殊心理,他们好奇、爱问、好动,喜欢探 索自然的奥秘,这种心理状态有利于学习物理。不过,他们的思维需要生动的具体材料 做支柱,物理实验正好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使兴趣由外部向内部转化, 从而激发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开动脑筋,充分运用演示实验展现 物理现象;做好缜密的验证实验,得出物理规律;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让其手脑并用, 既掌握技能又巩固知识;设计课后实验,开发学生智能,激发揭示物理世界奥秘的积极 性。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能帮助学生懂得物理世界的奥秘,奥秘引起兴趣,兴趣带 动钻研劲头,于是学生的心机就炽热起来,有了对物理知识的亲切感和好奇心,物理知 识也就有了学好的基础。

例如在讲授“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节时,一开始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运动是匀速直 线运动?什么样的运动是曲线运动?”并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示实验:水平放置的光滑 斜槽上放一小球,让小球以一定速度在斜槽上运动(交代摩擦阻力不计),要求学生注意 观看:①小球的运动速度;②小球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小球的运动条件和小 球的运动规律,从而师生共同得出规律: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引入 平抛运动的课题,紧接着用“同时落地仪”演示,并要求学生积极思考、眼、耳、脑并 用,眼见小球行踪,耳听小球落地声,脑想两球轨迹为什么不同,两球运动时间为什么 相同,然后引导学生整合实验现象,自学课文内容并相互讨论,教师同时点评。从而归 纳得出:平抛运动的定义、条件、性质,最后用计算机加大屏幕模拟演示平抛运动,得 出它的运动轨迹及运动方程,由此再进行实例简析,导入平抛运动的应用,这堂课学生 兴趣盎然,实际功效超过了原定的教学目标。

三、开展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再次提出要在普通高级中学开展课题研究,这是高中物理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 。通过课题研究,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开展课题研究有利 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课题研 究大致分为探索性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等几个不同类型 。

实践和研究表明,教师对课题研究指导工作的质量,是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 关键,它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 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课题的激励作用,教师必须先于 学生完成教材中列出的有关研究课题,才能知道学生在相关课题研究中哪些地方需要指 导和怎样指导的问题。

例如在研制“水火箭”课题研究中,我提供了如下的指导:

1.指导学生完成“水火箭”的草图设计。(1)气门芯选择及气门芯位置确定;(2)尾翼 设计:形状、个数、材料、位置。

2.指导学生依据设计的图纸选取制作材料与制作工具:(1)箭主体:可乐、雪碧瓶;(2 )箭尾翼:1~2mm厚塑料薄板;(3)自行车气门芯;(4)粘胶剂、剪刀、小刀等。

3.指导学生依据图纸设计做出试样。(1)一个完好的雪碧瓶;(2)在瓶盖的中心位置处 开一个小孔,将自行车气门芯安排在瓶盖的中心位置上(为什么要安装在瓶盖的中心位 置?),安装时注意在气门芯和瓶盖的结合部涂上粘胶剂,使结合部连接牢固且不漏气( 为什么?),气门芯安装好之后要进行气密性试验(想想看,应该怎样试)。(3)尾翼制作 与安装。

4.飞行试验:拧下瓶盖,在箭身中注入一些水。

(1)研究“水火箭”上升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猜猜看,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火 箭上升的高度?(火箭内部气压?火箭的起飞重量?)想想看,怎样研究这些问题?

(2)研究水火箭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尾翼的形状?位置?个数?火箭的对称性?)想 想看,怎样研究这些问题?

5.书写课题研究报告。

6.交流课题研究报告。

7.思考题:水火箭是靠水的反冲而获得上升的推力的,因此,气压一定时,水火箭中 装的水越多,上升的高度越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开展集体讨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 教学过程产生新鲜感,其目的就是设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求学。否则, 一成不变的教法,势必“幽兰之草,久闻而不知其香”,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新形势 下,经过广大物理教师的努力探索,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集体 讨论就是其中一种有效形式。集体讨论是一种“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的过程,也是学 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寻找答案,形成能力。思维活动是在评价的引导和推动 下螺旋式上升,思维过程的展开无疑包含了许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学生思维方向的三次 转换(从逻辑推理—事实论证,整体—部分,条件不适用—条件适用),就是思维发散的 表现。可见,集体讨论中不仅有集中思维,而且有发散思维,是两种思维的结合。正是 这种结合,不仅使集中思维有了宽厚的基础,而且把发散思维推向了更高水平,使学生 的认识趋向全面、深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在集体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激 发了发散思维。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能力 = 知识量×发散思维。个人创造能力的 大小和他们的发散思维成正比。可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不仅有效地提高了 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是当今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

例如在学生在学“功”这一节时的课堂练习中,笔者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

质量为m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 系数为μ。求物块在此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要求学生给出结果并让大家评论:

学生A:“因为位移为零,所以由W = F·scosθ知,W = 0,所以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 为零。”学生B:“不对,这不符合要求,怎么会是零呢,肯定有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这可能是学生由直觉得到的)

学生C补充说:“第一个同学的说法是错的,因为公式W = F·scosθ中的F要求是恒力 。”

我接着说:“那你们能解决这个矛盾吗?”

经过一段较短时间的讨论后,学生C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以把曲线变成直线,上述 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时学生D站起来回答:“可以把整个圆周分割成许多小段,在每个小段内就可以看成 是恒力做功了,然后再把各小段的功相加。”

我认为讨论得差不多了,对学生讨论做出评价:“很好,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习中很有 用,大家在以后要注意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掌 握“双基”有一定的作用,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尊 重学生独特个性和经历,为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提供时空。所以在物理教学中, 适时、适度实施研究性学习显得尤为必要。它体现了时代特征,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素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 律,这体现了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二是体验科学过程,感悟科学法,这体现了过程 能力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三是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中 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及物理实验的探索等所用时间一般较单 纯教师讲授来得长,因此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用前者进行教学效率低,这种误区在某种程 度上制约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仅从接受、复述知识的角度来看,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 ,前者获得的知识少、效率“低”,然而教学目标是多维的。为此我们应该看到,运用 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物理概念、规律学习时,通过知识载体,使学生体验概念形成过程 ,规律的产生过程,感受伴随这些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全面体现教学目标,并着重从“ 能力”“方法”和“价值观”上加以提升,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接受性学 习方式下不可能得到的结果。如蚂蚁运动速度的测定:有的教师是直接把估测方法及速 度值的数量级告诉学生,表面上这种方法用的时间较少,但从教学目标上看,落实程度 不够,学生缺乏体验。有的教师则通过载体:蚂蚁运动速度的估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关注过程、掌握结论,对落实教学目标是有益的,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反映的 是: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高低。

六、渗透方法教育,激励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研究发现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鉴赏 力和高超能力,最主要得益于“从名师那里学到的一种发现真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而不是“从名师那里学到多少实际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鱼”作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追求的目标; “渔”作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 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物理方法的教育,让学生领会、感悟其中的方法,从而提高 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使学生有适应自己的一套科学学 习方法,不断提高辨别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以此来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贯穿全过程,即备课要备学法,上课要指导学 法,作业及其讲评要讲习题的解法。物理学中常用方法有:等效法、假设法、控制变量 法、极值法、数学工具法、物理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数形结合法等……“教是为 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应 尽的职责。

综上所述,课堂激励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方法,是激发课堂教学活 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除了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外,还有暗示激励,参与 激励,信息激励等,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正确运用课堂激励的各种方法,融洽师生情感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使物理课成为学生向往的课 程。

标签:;  ;  ;  

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