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顶山万达广场综合商业体采用BIM技术,优化项目各系统施工。
关键词:BIM;综合管线
在全国大力推广BIM技术的背景下,平顶山万达广场项目在“总包交钥匙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以BIM技术为依托。项目成立 “BIM应用小组”,以综合管线布置、机房综合布置等为应用重点。通过BIM技术应用,加强了设计对现场错、漏、碰、缺的检查,避免大量拆改,节约工期,减少返工和材料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依托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并指导现场施工,也成为项目部的重要管理手段。
一、平顶山万达广场项目简介
山万达广场位于平顶山市卫东区规划路以东、诚朴路以西,建设路以南。项目规划用地69.15亩,总建筑面积:13万㎡,地上面积:10万㎡,地下面积:3万㎡。本项目是万达集团总包交钥匙项目,是集合商铺、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广场。其中-1层为设备用房和车库,地上4层部分为商业用房,局部5层为影院及商管用房。
二、BIM技术在本项目的应用
1、可视化设计
传统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往往是采用CAD信息平台,将剖面图、立体图、平面图等信息进行汇总,提供给相关的排水设计人员,并在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中,对其梁高的位置以及建筑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努力按其建筑图形进行复原。但是对于那些工期短、结构复杂的工程,利用CAD信息平台,往往在信息的传递中,会导致信息的失真,因此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将BIM技术应用到现代化的给排水设计方案中,不仅可以在其建筑工程中建立相关的信息模型,对其信息进行更加直观的读取;而且还可以提高其信息的有效性与完整性,降低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发生的失真现象。由于给排水施工的模型是建立在土建模型基础之上的,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需要修改其局部的设计模型,但在其修改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对其楼层的平面设计产生某些影响,但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楼层为基础设计的,这样难免会扰乱系统内部之间的联系。而在模型设计中利用BIM技术对其进行修改时,可以对给排水工程设计进行整体性的把握,操作性较强,修改工作较为简单。
2、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
商业建筑的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由于专业众多、管线密集、系统复杂而难以做到既美观又实用并且省时省工,难以如同建筑施工一样完全按图施工。这很大程度源于不同专业图纸在进行管线综合的过程中为尽可能保证不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而进行过度让步,图纸与现场环境存在差异性,现场工作人员对图纸的理解程度的影响。即使是为了尽可能确保不对其他系统发生影响,但仍往往在线路复杂节点处(如机房)产生碰撞,难以施工甚至必须对设计进行修改。在这种情况下,管线综合成为一种解决碰撞的重要手段。
BIM管线综合排布时尽量利用梁内空间,在满足弯曲半径的前提下,管道尽量向上翻转至梁内空间敷设。水平排布原则: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让大管,冷水管让热水管,单管让多管,对于管线不是很密集处,采用水平平铺原则。直至分层原则:风管、桥架、重量水管起点贴梁底敷设,喷淋管道最底层敷设,其他管道至于两侧中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建模中不仅可以避免各专业各自为战,到处后期管线碰撞,大量的拆改,还可以提前发现建筑结构提供的空间不足,提前更改建筑设计,满足工程的功能要求。平顶山万达广场项目地下车库顶板结构降板,导致层高底,管线穿过后无法满足净高要求。项目在结构施工前,通过建模发现了问题,提前与设计沟通,将顶板下翻梁改为上翻梁,满足了净高要求,避免了后期麻烦。
3、室内管线综合排布
平顶山万达广场项目通过BIM管线综合把各专业模型整合到一起,进行专业协调,无论从设计上还是施工上,BIM将实现项目建模、碰撞检测、三维模拟分析、辅助管综设计,超预期解决了各专业协调和管线综合等难题;而且,各设计方可以很直观地通过这个三维模型共同探讨并优化设计,解决了项目很多无法从二维图纸中发现的问题,将有效及时地降低成本。比如一直很难解决的层高问题,可以通过虚拟模仿管线的综合排布加以优化,综合考虑到灯槽及装修预留空间,使得可以节省一些空间保证平顶山万达广场室内空间效果。
对于管线交叉复杂处,通过对模型的可视化和碰撞检测,依据安装原则进行管线重新排布,优化管线。
4、景观方案优化
BIM模型将施工图中的信息全面反映,由于二维施工图纸表达的局限性,如:灯杆基础与标识在各专项图纸中分别体现,这就造成了灯杆基础定位与标识定位重复的个别现象。
除了景观专业内部各专项图纸冲突外,景观专业与市政专业也是密切相关的,景观专业管线、路牙与市政管线、管井冲突的地方通过BIM模型得以体现。
5、屋顶设备布置优化
屋顶设备布置又是施工过程中一个矛盾点,因为屋顶含有众多大型设备及机房,如暖通风机、消火栓、电梯机房、冷却塔等,其排布涉及到对结构专业基础确定、排布空间可行性确认以及与排水沟、电气避雷带和避雷网的配合等,所以对屋顶各设备布置进行仿真模拟就尤为重要,这些是对机电专业本身及结构专业一次配合施工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求常常被忽略但却非常重要,那便是屋顶设备对建筑整体外观协调美观这一考验。
通过屋面管线综合排布,优化管线及动线布置,确保物管检修畅通、消防疏散及安全满足使用功能。建立屋面模型,在综合管线排布后,优化屋顶设备位置,从而根据模型确定屋面设备基础位置和高度。
6、BIM在本项目的其他应用
1)综合管线合理布置,提高建筑物净空高度,减少二次施工的损失;2)综合排布机房及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3)确定管线和预留洞的精确定位,减少对结构施工的影响;4)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5)核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参数,提出完善的设备清单,通过供货商或厂家核定各种设备的订货技术要求;6)合理布置各专业机房的设备位置,保证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等工作有足够的多的空间完成各种管线施工。
三、BIM在项目应用的推广
(1)设计模型移交后,进行各专业的深化设计:管线综合布置、机房优化、屋面设备基础优化、采光顶节点、幕墙节点、内装节点等;(2)采用BIM技术深化部分施工方案;(3)结合各阶段施工节点及质量样板要求,定制虚拟样板。在传统虚拟样板的基础上,对于机房、管廊等万达重点管控的部位,制作演示动画,生成动态样板;(4)公司BIM工作站的协助下,利用BIM5D平台,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对技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商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5)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水、暖、电、智能化、通信等各种管线错综复杂,各预制构件搭接处钢筋密集交错,如在施工中发现各种管线、预制构件搭接发生碰撞,将给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线施工、预埋和现场预制构件的吊装、制安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施工前,采用BIM技术建模,虚拟各种施工条件下的管线布设、预制联接件吊装的模拟,提前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碰撞和冲突,尽早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碰撞和冲突,利于显著减少设计变更,大大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在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用BIM技术是十分有益的,运用BIM技术可以将建筑工程转变成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模型,可以对其进行全方位监测分析,使其建筑节能设计的效率明显的提升,实现了建筑信息的共享。因此,将BIM技术应用到建筑节能设计中意义深远,可以助力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准。
参考文献
[1]陈熹峰.关于BIM在地下室管线综合应用的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16
[2]程建华,王辉.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施工技术,2012,
论文作者:王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管线论文; 平顶山论文; 模型论文; 项目论文; 设备论文; 技术论文; 万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