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管理论文_黄英,罗文坚(通讯作者)

单病种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管理论文_黄英,罗文坚(通讯作者)

昆明市延安医院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从急诊绿色通道的内涵,探讨急诊单病种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对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对单病种急性心肌梗死实行优化、再造,完善,形成规范、合理的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模式。

关键词:单病种;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管理;护理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the green channel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channel of single diseases.Through management process for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of single diseas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mplement the optimization and reengineering,perfect,form a specification,reasonable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flow pattern.

Key words:single disease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green channel management;nursing

一、急救绿色通道的概念及内涵

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内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其工作是由医院急诊科承担[1]。由于抢救生命需要争分夺秒,因此通道必须快捷、畅通无阻、无障碍,就如同道路交通的绿色信号一样,畅通无阻,因而有“绿色”之称。目的是使患者赢得最佳治疗特别是专科治疗的宝贵时间,降低死亡率[2];同时也体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仁心仁术,至诚至善”的人文关怀理念。

(1)“绿色通道”首先是时间第一的概念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使病人得到救治。急诊病人最需要的是跨入医院的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有效治疗。危重症病人都有其最佳的抢救时间,如伤后1小时是挽救生命、减少致残的“黄金时间”[3],所以要牢固树立“抢救生命,分秒必争”的意识,夺取抢救病人的最佳时机,确保以最快的速度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2)“绿色通道”是生命至上的概念医院的“绿色通道”也被理解为“生命绿色通道”,是生命的保障线。除了快以外,第一时间各种措施的准确、有效,是抢救成功的保障。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要从人道主义出发,只要是病情严重的病人就要及时、全力实施救治。不论病人的身份、地位,医务人员都有责任、义务治疗[4]。

(3)“绿色通道”要敢于打破常规“绿色通道”不能循规蹈矩,即要改变常规,免去众多的规矩条例的束缚。这样可大大缩短病人就诊、治疗时间,使病人得到及时抢救。“绿色通道”要体现3个原则:先抢救,后挂号;先抢救,后交费;先抢救,后及时完善、补记医疗文书的原则。

(4)“绿色通道”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做到:反应快捷、处理及时、判断准确、措施得当、治疗显效。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的建设有助于规范治疗、加快速度、培养人才、提高成功率。

二、急诊单病种绿色通道的建立

为了快速、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不少学者提出了针对特殊疾病实施重点病种急救绿色通道建设[5],在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一套快捷有效的急救服务。我们在院领导指导和协作科室的配合下,在院内针对脑卒中、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建立了相应的重点病种绿色通道,保证上述类别的患者到达医院后能够快速得到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性心梗病例的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的管理为例,介绍单病种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性。

三、单病种急性心梗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oinfraction,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病,也是在三甲综合医院急诊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病。早期充分持续的再灌注治疗是减少心肌坏死、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关键[6],泵衰竭是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0%~48%,病死率高达52.2%[7]。其治疗目的在于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挽救频死心肌[8]。近年来,随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在AMI中的应用,为病人争取更早更快的治疗已达成医务工作者的共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9],因此在抢救AMI病人的过程中,应明确时间对病人生命的重要性,积极为AMI病人开通一条救治生命的绿色通道。现就绿色通道在单病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进展探讨。AMI绿色通道是指医院接诊AMI病人后在90min内完成检查、诊断、急诊处理、静脉溶栓或急诊PCI,从而使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10]。在急诊科开展单病种AMI绿色通道管理开展可明显改善AMI后左心功能,提高生存率,减少死亡发生[11]。鉴于救治时间对于AMI病人生命的重要性。

1、AMI病人急救护理目标

AMI病人的主要急救目标就是抢救可逆性缺血心肌组织,早期快速心肌再灌注是挽救濒死心肌的关键[12]。所以,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中应强化AMI病人护理的时间观念,以尽量减少护理时间为目标,尽可能减少AMI病人在检查、交费、转运、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以最迅速的方式使病人在最短有效时间内得到治疗和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立AMI病人绿色通道规范化护理路径

建立AMI病人急救护理路径,针对AMI病人就诊时该做哪些护理、治疗、检查等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照护,使病人的救治按照一套完整全面的医疗护理计划进行:

(1)病人到达急诊科,1分钟内有护士接待预检分诊;

(2)5分钟内急诊医生完成简要、规范化病史询问,重点体格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并通知心内专科医生会诊;

(3)护士在5分钟内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吸氧、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处置;

(4)轮值绿色通道的神经专科医生接到紧急会诊电话后10分钟内到位;

(5)上述工作完成后,即行床旁影像科检查

若病情需要溶栓治疗,护士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介入术前准备工作,并及时追踪相关检查、化验结果,一同送给专科医生。

四、单病种绿色通道的必要性

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由急诊科牵头搭建平台,必要时各科参与协作,为各科间提供了彼此合作的机会,各科合作能提高医疗水平,弥补对某些疾病处理上的不足。从病人的就诊时间、检查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分析,急性心梗绿色通道开通后较开通前均明显缩短,并且死亡率明显降低。所以单病种绿色通道是缩短院内诊治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与致残的关键之一。

五、急诊单病种绿色通道的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规范、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1.成立急诊单病种绿色通道领导小组,急诊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急诊科全体医、护、工勤人员为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所有成员保证通讯24小时畅通,以便抢救需要时能随时召之即来。

2.根据临床需要规划出需要建设绿色通道的重点病种范围,并与相关专科一起制定接诊、初步诊疗、交接规范,并制定质控指标。如制定该绿色通道的流程,制定相关病种的诊疗规范,制定相关协作科室(如检验、影像)的交接制度,选定专人对通道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了解,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等。

3、每一条绿色通道每一时间段都有专门责任人,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各项管理、交接制度。由于急诊轮班制以及有的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需在急诊绿色通道中停留较长时间等原因,每个时段的人员都会有所变动,因此在每一个轮值班内,都应指定一名医师作为绿色通道责任人并按要求行使管理、组织抢救、汇报等各项职责,确保通道的流畅安全、高效。

4.通道内部完善并落实急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强调岗位责任制,包括急诊工作制度、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护理制度、病历书写制度、值班制度、急救器材和药品管理制度等,以及急诊科主任职责、护士长职责、急救医师职责、急救护士职责、工勤人员职责等。

5、规范制定急诊特殊情况下(如遇忙、停电、多个同病种病人到达等)的应急预案流程、建立院内急救网络,“绿色通道”牵扯医院方方面面,加强急诊科与各专科、ICU、麻醉科、介入手术室的沟通和联系,

以利于必要时的救治协作。所有医技、病房以及通往科室的路面条件必须以绿色通道畅通为前提。及时总结绿色通道的运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疏通,切实保障通道的畅通。

(二)加大绿色通道硬件投入我院加大了急诊科建设及急救设备的投入,增加了许多先进设备,如呼吸机、床边B超机、无创性血氧监测仪、血气分析仪、无线传输心电图机等。所有医技、病房以及通往科室的路面条件必须以绿色通道流畅平顺为标准进行整改。今年我院急诊科推出了“一站式”服务,有效实现了急诊、危重症病人的化验、检查、诊断、抢救不出科,为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三)绿色通道的人才建设对危重症病人的预检、诊断、治疗、技术操作、抢救要做到救治质量零缺陷,需要医务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功底和训练有素的急救技能、无私的敬业精神。为此我们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急救技能,培训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各级人员的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的演练[13]。制定急诊常见疾病的抢救预案,并严格执行各项预案,定期派人外出参加急救培训学习提高,同时,加强与神经内、外科、心内科等重点病种相关科室的交流、学习、协作演练,提升相关知识水平,增加配合的默切性。规范、科学、系统地建设、管理急诊绿色通道,体现急诊急救“快速、急救、高效、优质”的内涵,提高急诊急救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使病人真正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而规范化地建设和管理重点病种绿色通道是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从我院近年来在这一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得到的结果来看,在急诊绿色通道建设的基础上针对一些重点疾病开设重点病种绿色通道可以缩短院内诊治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病员满意率,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的建设十分可行和必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兴易,林兆奋,赵良,等.关于加强二三级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3.

[2]胡大一.我为什么倡导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J].前进论坛,2001(8):33-34.

[3]London J A,Battistella F D.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uma center volume and mortality?[J].J Trau-ma,2003,54(1):16-24.

[4]孔令霞,刘沽.对无助急诊患者开辟绿色通道[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095-1096.

[5]陈开红,赵永春,陶丽丽.加强急救绿色通道的内涵建设[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55-1357.

[6]姚元章,张连阳.浅谈创伤学人才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6):752.(编辑:常志卫)

[7]赵小爱,郭小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33-34.

[8]郭筱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2):187-189.

[9]梁健球,熊华峰,徐宁,等.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13(4):241-244.

[10]胡大一.我为什么倡导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J].前进论坛,2001,8(8):33-34.

[11]陈 璐,陈湘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2):482-483.

[12]李志勇,周敏,周健.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13

[13]贾春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7,5(4):24.

论文作者:黄英,罗文坚(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单病种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管理论文_黄英,罗文坚(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