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10008
【摘要】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各期临床特点,根据其临床特点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对我科就诊的41例患者,分析、总结、归纳患者病程各时段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特点,找出各期的主要护理问题,落实高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41例患者患者自动出院2例,治愈39例;满意度100%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0 起。结论 通过总结、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各期临床特点,落实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的高效护理措施,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康复。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分期;临床特点;分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患者。其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 56±7.6)岁。5例无学历,其余均为小学及以上文化。
1.2方法 分析和总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各期的临床特点,归纳出各期的主要护理问题,给予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的护理干预。
1.3结果 有两例患者入院时已进入多器官功能衰竭阶段,严重危及生命,积极对症处理后效果不佳,由于经济问题,分别于入院的第二、第三日自动出院;其余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该39例患者满意度为100%,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2临床各期特点分析
2.1发热期 指起病最初的1周。此期患者的血清学病毒载量很高(平均水平为105~106copies/ml),并有明显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主要表现有:发热、乏力、纳差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腹痛、相对缓脉常出现在此期。
2.2多器官功能损害期 指发病的第7~13天。此期患者的血清学病毒载量进一步升高(平均为108copies/ml),实验室检查如ALT、PT等也明显异常。这些变化与患者的年龄和血小板计数相关,且死亡率增加。常出现呼吸困难或伴有紫绀、意识障碍或有肌张力增高、口腔出血、咯血等现象。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可出现出血、神志异常等
2.3 2周以后,患者基本进入恢复期,症状开始好转,各种实验室指标开始恢复正常,血清病毒载量逐渐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自愈倾向,血小板进行性上升,肝功能、心脏功能逐步恢复到正常范围,神经精神症状、消化道症状明显好转。但是年老患者病情好转慢,有部分在第2期会出现二重感染,病情加重,恢复时间延长。
3护理
3.1发热期 ⑴体温过高 体温上升期时患者常会出现寒战、肌肉疼痛等情况,给予低氧流量吸氧、增添盖被,可在足部放置热水袋缓解头部缺氧的头痛现象;持续高热期时体温持续处于高水平,可采取温水擦浴、冰帽应用等物理降温措施;效果不佳时根据医嘱采取药物降温,密切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适当补液;体温下降期是退烧的过程,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擦干肤汗液,更换潮湿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适当调高室内温度,避免环境温度过低,毛孔收缩影响散热。⑵焦虑和恐惧 主动接近并帮助患者,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讲解疾病及其传播的基本知识,而且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可以报销大部分治疗费用,从而逐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2多器官功能损害期 ⑴潜在出血或出血 协助医生采集血标本,密切监测血小板变化,根据血小板计数变化动态调整和落实护理措施。①轻度: 血小板计数超过50×10q /升,一般无出血症状,当有外伤或手术,凝血时间延长,出血过多。躁动患者做好安全防护,避免碰撞、坠床、跌倒等引起的组织内脏粘膜出血。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禁止抠鼻等行为防止粘膜出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小号穿刺针进行动静脉穿刺针.拔针后按压时间延长5min以上。②中度: 25×10q <升血小板计数 <50×10q /升,皮肤和粘膜瘀斑或创伤性瘀斑,血肿和伤口出血延长,但没有广泛出血。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止血带不可扎太紧,动作轻柔,不可拍打,尽量使用留置针并用生理盐水封管,避免使用肝素。测血压时,护士临时绑缚,并且左右上臂交替测压。血压平稳的情况下,可延长测血压的间隙。每30min巡视病房1次,密切观察皮肤出血点、瘀斑范围、颜色等情况。 ③重度: 10×10q <升血小板计数25×10q /有严重出血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出冷汗、黑蒙等情况立即汇报医生积极处理。注意观察患者排泄物或分泌物的颜色,并及时送检,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④极重度: 血小板 <10×10q /升 危及生命的出血 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尿量,持续血压监测。积极做好容量管理,根据中心静脉压及血压的趋势变化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遵医嘱给予输注血小板及血浆,补充凝血因子,改善机体凝血机制。有呕血和咯血时正确管理好呼吸道防止误吸和窒息。⑵ 肝功能损害 动态检测肝功能变化,及时给予保肝治疗,避免伤肝药物应用加重病情。指导患者进食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合理安排治疗满足患者足够休息时间。⑶心功能下降 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肌酶谱、电解质的变化及时发现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动态变化,持续血管活性药物微泵注入保证药物剂量准确、有效、不中断,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量。⑷肾功能下降 动态监测尿液的量及性质,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情况及时给予干预。必要时给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行CRRT时,每4 h监测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根据医嘱正确输注凝血底物,改善患者自身凝血功能。⑸胰腺损害 指导患者胰腺炎饮食,必要时禁食禁水促进胰腺恢复。密切监测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正确做好抑酸抑酶药物的管理。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患者可出现躁动不安或谵妄,该时期谨防坠床、舌咬伤、误吸、输液脱针等。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的变化并及时汇报医生对症处理,专人陪护。采取镇静治疗时,集中安排治疗操作,且动作轻柔,病室灯光柔和,以提高镇静效果。严格执行每日唤醒制度,避免镇静过度和不足。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律、心率、血压及胃肠蠕动等情况。
3.3恢复期 ⑴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一般在老年人、衰弱者、基础疾病多、病情严重的患者中较易发生。预防二重感染的关键是合理应用抗菌素。如用抗菌素时间较长者,应特别注意患者全身情况,也可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等;并定期检查血象、尿、粪、痰液等,尽早发现二重感染。病室应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早、晚开窗通风1次,地面用消毒液拖擦2次,病室内家具每天消毒液擦拭1次。保持患者的口腔、皮肤的清洁,每天给患者用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和会阴擦洗。采取合适的体位,协助翻身、叩背,指导呼吸训练,避免肺部感染。 ⑵知识缺乏 田间草丛劳作或活动时,注意个人防护。归家前仔细查看,一旦发现有蜱附着体表,应用镊子夹取。一旦有蜱虫叮咬或出现疑似症状、体征,应尽早就医,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出院后2月内避免体力劳作,保证休息,合理营养。定期到门诊复查血小板、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等实验室指标。
4体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新发传染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达12.3%,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严密的观察病情、高效的护理对成功救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起着重要的作用。⑴分期护理更具前瞻性 通过分期护理,动态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提前预测高危因素,识别危险因素,预见性落实护理策略,很好地规避风险,杜绝不良事件发生,减轻痛苦,促进康复。⑵分期护理更具时效性 通过分期护理患者得到更加及时、规范、优化的护理措施,改变以往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地辨知当前的护理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耽误,节约了救治时间,使护理管理走向了更加规范的轨道,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⑶分期护理更具针对性 通过掌握各期的临床特点,归纳各期优先、主要要解决的护理问题,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因地制宜地落实护理措施,确实做到“有的放矢”,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争分夺秒地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李晓清.发热待诊患者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17):2653
[2]汪才侠.发热伴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护理[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5):353-354
[3]马亦林.人类感染布尼亚病毒近况.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J],2011,4(5):261
论文作者:陆素芳 潘宏癸 曹菁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患者论文; 血小板论文; 综合征论文; 功能论文; 电解质论文; 病情论文; 血小板减少论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