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论文_周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论文_周琼

云南省水富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周琼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73.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5) 1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患者的护理体会,以便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对32例患者通过氧疗; 合理用药;有效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32例患者中, 22例入院时肺压缩>20%,均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0例肺压缩<20%,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经规范系统治疗和有效护理措施,其中31例患者痊愈出院, 1例经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30天,肺仍未复张,转胸外科继续治疗。结论:护理人员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根据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结合有效的治疗让患者满意出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气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患病率及病死率高【1】慢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一类疾病, COPD并发的气胸属于自发性气胸,是由于靠接胸膜表面的肺气肿小泡破裂导致。轻者仅有轻微的胸部疼痛不适,中重者出现胸闷、疼痛剧烈。轻者需细心观察病情,重者则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加强COPD患者的护理, 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一旦并发气胸,(肺压缩>20%)急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近2年来,我院收治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32例,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对32例慢阻肺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或吸引术治疗。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左侧气胸25例,右侧6例,双侧1例,有吸烟史29例,合并有哮喘病史5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病史26例,肺结核病史1例。

1.2 方法:治疗主要以抗炎,平喘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行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缓解病情。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 穿刺点取锁骨中线与第二肋间隙交叉, 或第4、5、6肋间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 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局麻,切开皮肤0.5~1.0cm,分离肌层,以套管针刺入胸腔,拔出针芯,按上导管,连接水封瓶引流气体【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气体排出情况,引流气体。48h后若仍有气体溢出,则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 给予胸腔内注入凝血酶, 或连接负压吸引等,刺激肺复张。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自发性气胸 ,部分中老年患者多以COPD入院,其呼吸困难,胸闷常与肺压缩程度不相符,当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和发绀时,易被误诊为原发病加重而延误抢救时机。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当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时,如果平喘药物加大剂量使用后患者病情仍未得到缓解时,应考虑自发性气胸的可能,立即行床旁胸片排除自发性气胸。

2.1.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并介绍有关胸腔引流的优点和举出成功治愈的病例, 让患者了解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目的和有关步骤,消除恐惧及顾虑,让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2.1.3 术前指导:教会患者正确配合治疗,同时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促进破裂口愈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6h内要注意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当肺复张时,部分会出现肺水肿 , 表现为咳嗽频繁,肺率加快呼吸急促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2.2 呼吸通道管理:慢阻肺在合并气胸的患者, 因气道分泌物增多、怕疼痛而不用力咳嗽继而影响排痰、怕痛而不转动体位影响引流系统,所以常出现支气管肺部感染 ,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持续低流量吸氧( 2~4L/min):吸氧有利于肺复张。吸氧时注意保持气道通畅,鼓励患者排痰。保持病室温度在19~22℃,湿度在50%~75%,定时开窗通风,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2)氧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因慢阻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气胸时症状加重,用0.9%生理盐水3ml+异丙托溴铵1ml +氨溴索30mg雾化吸入, 3~5次/天,有利缓解支气管痉挛及痰液的排出【4】。(3)协助排痰: 与患者沟通排痰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有效的咳痰方法,鼓励翻身, 轻咳以加速胸腔内气体及痰液的排出,促进肺早日复张。 (4)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的排出。

2.2.3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的连接处要紧密不能漏气, 要经常挤压引流管, 并让病人保持半卧位。胸腔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可能会引流出液体而改变负压管的插入深度,这时需依具体情况而更换引流瓶,使引流管插入液体深度保持在约1~2cm。注意检查引流管是否堵塞和扭曲。如果引流管发生堵塞应该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3)拔管的护理:胸透证实术侧肺膨胀良好,无明显积液积气、方能拔管。拔管后用灭菌凡士林无菌纱布敷盖包扎, 2天内应防止敷料移位及脱落,保持敷料干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皮下气肿。(4)严密观察病情, 每15分钟巡视病房1次, 观察病人有无发热、寒战每隔4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当病人出现面色苍白, 烦躁不安,出冷汗, 脉搏细而快, 应立即测生命体征, 并做好记录, 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升压药扩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4 术后宣教:指导患者轻咳,避免剧烈咳嗽、重体力劳动、过度屏气等。饮食上保证营养、定时进食、少量多餐,嘱生活要有规律。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胸腔内压力。

2.2.5 心理护理:认真评估和判断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强患者自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鼓励自我护理。要指导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6 康复护理: 康复期间、COPD患者在负荷加重时容易出现肌肉疲劳,为能阻止病情加重 ,可减少呼吸肌做功,适当的休息,从而起到肺功能康复锻炼的作用,也可达到消除肺大泡的目的。此外还可以进行缩唇呼吸练习,即用鼻深吸气后再用口慢慢吹气 ,如此反复进行,15~20分/次, 3~4次/天,也可改善肺功能。吸烟患者劝其戒烟。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建议患者适量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出院6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预防感冒,定期复诊。

3 讨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严谨科学态度,密切地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护士责任心要强,落实护理责任制,护士要有爱心、耐心、细心,才能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2

【2】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20

【3】李东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年第4卷第3期 No.11

【4】 陈灏珠等 实用内科学 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70

论文作者:周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论文_周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