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视野下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研究论文_陈必升

高考命题视野下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研究论文_陈必升

陈必升(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是课改步入深化阶段的新理念。高中历史教师的新使命,是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设计有效目标、培养时空观念、实施情景教学、合作探究学习、增强情感体验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历史课堂;学科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2-0200-02

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高中课程改革深化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历史教育过程中,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是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历史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教材的编写等,都要始终贯穿着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自然成为历史教师的新使命。笔者认为,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学科素养,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设计有效目标是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一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对于一节课的成败至关重要。我国著名历史教育家赵亚夫先生认为:“教学目标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如同打靶时枪上的准星,要把得住、瞄得准、三点成一线,不能马虎。从教学过程看,它是一课之魂,目标模糊如同混沌无窍,虽有动态然终不是有意义的生命;从教学效果看,它是一课之准绳,目标繁复如同 尺,虽有形制然实不能有价值的规矩。”[1]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我们必须要掌握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例如了解、知道、认识、概述、分析、理解、探讨、感悟等,对其深刻把握,严格控制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是我们制定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是否适切,即目标是否 嗜罚 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是否具体,即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三看是否适度,即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四看是否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去。笔者在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如下:

(1)与两次工业革命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的基本史实相联系,在知道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近代不同阶级和阶层思想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初步具备世界视野,加深对同一时期东西方历史之间联系和理解,认识到维新变法思想相对于“中体西用”思想而言是时代的进步。

(2)通过精选史料和探究式设问,让学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深刻感悟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及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激励当代中学生的爱国志向和情怀。

上述目标的设计,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有机融入,历史教师必须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

二、培养时空观念是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点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上的,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1]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记忆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地点,理解世纪、年代、前期、中叶、后期等关于时间表达方式;二是要学会读懂历史地图,掌握古今地名及区别;三是要依时间顺序编制史事发展进程的图表(如大事年表);四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横向纵向联系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总结区分阶段特征,构建文明史的坐标体系。五是要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用时间术语、分期方式结合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影响,论述自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例如笔者在讲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时,以全球史研究范式为视角,将本课学习内容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分别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紧密相连,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实施情境教学是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师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实施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论文作者:陈必升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高考命题视野下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研究论文_陈必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