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综合护理;产时出血;产后出血;护理效果
产时及产后是产妇分娩过程中高发并发症,也是致使产妇死亡或贫血主要因素,导致产妇产后恢复时间延长,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151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13例产妇,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分娩,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子宫发育无异常,产妇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贫血、心脏病、肝肾疾病、肺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沟通、认知障碍及不依从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756)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30.5±3.4)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5±2.1)周;体重42~67kg,平均体重(54.5±4.3)kg;观察组(n=757)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年龄(30.5±3.7)岁;孕周36~39周,平均孕周(37.5±2.3)周;体重40~65kg,平均体重(52.5±4.7)kg;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体重表现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产程、生命体征监测,指导产妇完成分娩;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护理内容如下:①产前护理。积极和产妇交流,在沟通过程中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分析产妇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来源,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避免产妇情绪大幅度波动,导致血压上升增加出血量;告知产妇分娩安全性,并帮助产妇做好转诊、输液准备,做好应急预案。②产时护理。密切观察产妇宫缩及胎儿情况,对出血量进行观测,必要时给予产妇维生素、葡萄糖,加快后期伤口愈合;指导产妇学会运用腹压,促进产妇尽快分娩,如产妇出现宫缩乏力,可适当给予宫缩素;帮助产妇做好伤口缝合、清理,及时止血,一旦缝合中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减少出血量。③产后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产后2h是大出血高发时段,因此,产后应每间隔1小时,对产妇脉搏、血压进行测量,观察产道、子宫出血情况,按摩子宫下段和耻骨联合上方位置,促进子宫肌肉纤维功能恢复;必要时给予药物护理,使用消毒毛巾、碘伏溶液擦拭阴部是,做好感染预防。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比较行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n=756):产时出血量(200.76±18.34)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364.85±23.12)mL;观察组(n=757):产时出血量(138.75±15.58)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252.74±20.03)mL;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8786,100.8074,P=0.0000,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1],产妇产后出血多与心理因素、机体因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有关,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产妇直接死亡,因此,必须做好产妇产时、产后护理工作。综合护理在护理中给予产妇全程陪护,加强产妇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让产妇了解更多产时、产后出血知识,消除心理负面情绪,使情绪、血压维持在稳定状态,给予产妇更多鼓励,帮助产妇建立分娩信心,指导产妇正确分娩,同时,通过宫缩素、子宫下段和耻骨联合上方按摩、药物护理、消毒毛巾、碘伏溶液清洁阴部,达到止血、抗感染效果[2]。
本研究观察我院收治的1513例产妇临床资料发现,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综合护理有助于产妇产时、产后止血,可更好保障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降低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琼.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8,33(8):155-156.
[2]晁艳楠.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1):2713-2715.
论文作者:高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