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东升小学 415000
《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的教学理念,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我们小学数学教研组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谈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特征
1.学生主体的参与性。
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特征。“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的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指导,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地设计出了最优的实验方案,充分体现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3.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有效地提取学习资源。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体积和体积单位” 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让学生在了解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定义后,让学生找一找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并摸一摸,用自己的手比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用手比划了1立方米后,再用几把米尺在墙角围出1立方米的空间,先让学生看一看1立方米有多大,再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中可以容纳多少学生,让学生依次进入,亲身经历、体验、认识体积单位,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1.情境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就会乐学、爱学、积极主动的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尽可能的具体化、形象化。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体验。“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创造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和“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学生一次就能解决,有的则要经过一番探究才能解决,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也要由学生解决。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暂时的困难也是非常正常的,教师不用急着替学生解决问题,而应注重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拓展延伸。
数学课堂要尽可能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学习情趣由课内引向课外,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新课改下的新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辐射到其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主的探究者,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学习的作用,充分体现课堂的自主性、开放性、拓展性。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积极探究,自主发展。
论文作者:李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学生论文; 自主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分米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学生在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