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政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关键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正由企业转向政府,规范政府权力将成为今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效益。政府要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一、完善经济体制的重点已从提高企业的活力转变为提高政府的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必然需要政府体制改革相配合,仅有经济体制变革的单腿改革已经不能再持续下去。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深化改革的总方向和依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总结了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主要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五个统筹”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改革任务,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观,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落实“五个统筹”的关键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市场体系和改善经济与社会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要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经济法制建设。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建立市场竞争的制度框架,这是政府当前面临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政府的规模、职能、审批制度等等都将面临着挑战。这不但是从根本上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建立规范的宏观调控体系的要求,也是其他一系列改革,包括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政府的职能不转变,机构不精简,一些行业的垄断状况不改变,计划、投资、金融、财税等体制不进一步改革,改革就无法深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就无法进一步形成。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一个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型的政府,政府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制定法律法规、进行行政管理等。可以由市场和社会自我调节的,政府不要越位管理。因此,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攻坚内容。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今后的政府改革将致力于完善能够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济有效运行的市场机制,创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说明我国的改革即将进入一个以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新时期,也是中国最终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重要标志。改革如果没有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方面的重大进展,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就不可能被清除,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也不可能实现。因此,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二、政府经济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政府是市场经济的服务者而不是审批者,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宏观调控。当前体制不完善的重要表现是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职能还没有完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转变。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政府行政干预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和政府的自我授权。这些年来,虽然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中迈出了重大步伐,明显的标志是审批项目和政府工作人员在数量上大大减少,但原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作风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和宏观调控体系的运行仍然自觉不自觉地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审批的影响,使有的部门形成了一些可见和不可见的利益,据有关的研究,行政许可证的权利价值相当于同该权利有关的年收入的15%~20%。(注:邓聿文:《全球竞争力:中国差在哪里》,《国际金融报》2003年11月13日(第三版)。)这就是经济生活中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原因所在。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中,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规范管理,但有些人和组织却假借政府的名义和权力,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确定的行政审批,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某些部门获取自身利益的依据。特别是在转型时期,由于两种体制并存、各种利益交织,这些部门既以行政管理部门的面目出现,又以特定经济领域的代言人面目出现,这种双重身份为谋取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带来了可乘之机。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本应由市场做的事,其后果便是滋生腐败。随着改革的深化,现实利益格局乃至权力架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改革所涉及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大多与部门或团体利益相关,因而改革的难度明显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直接目标是精简相当数量的行政审批事项,与之相应的部门利益也将随之削除。政府应当成为完善产权制度和信用制度的表率,必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但绝不能靠有关部门自我申报、自我改革。
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政府的经济职能非常强大,无论是生产、分配、消费各个环节政府都要参与。长期的惯性,使得我们的政府部门什么都要监管,这与我们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的要求难以适应。基础性配置方面的职能应该放给市场,市场是一种基础性调节。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在市场调节过程中失败的部分,应由政府进行二次调节。初次分配解决效率问题,现代产权制度可以为此提供保证;再分配解决公平问题,则需要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发挥作用。国际经验表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是不成功的,日本也好,韩国也好,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每年新投入的资金占GDP的比重按现行统计已超过40%,按现行汇率折算达5000亿美元,投入产出的比例还很不理想,综合经济效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亟待提高。长期存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价值低、库存增长率高、贸易条件恶化等等问题依然相当突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目前和12年前差不多,为34%左右。地区发展差距扩大,沿海省市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继续提高,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比较严重。在技术和公共机构质量方面的欠缺,说明我国完善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背后,关键在于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继续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很有必要,要通过改革增强政府效率,要继续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保持政府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加大力度控制腐败的蔓延势头。
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应注意解决几个问题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实现政府职能根本性转变,通过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和有序竞争的秩序,加大公共管理力度,保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充分供给,将政府经济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从战略格局看,改革要从以企业改革为中心,转变到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为重点;从职能上讲,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全国和全局性的公共产品,保持全国各地区协调和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地方政府要从生产建设型转变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其职责是提供地区性的公共产品,维持市场竞争秩序,保证地区的就业和社会安定。具体地说,应注意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建设市场体系和改善国家经济与社会管理,这是贯穿经济体制改革全过程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重点要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按照有效政府与有限政府观念与模式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转变管理职能,从无所不包、无所不管中脱身出来,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从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从国家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变,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从单向控制的行政体制向协商合作的管理机制的转变,从优先于经济目标向优先于社会目标的转变,在指导思想上高度关注现实中突出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政府在转变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要以市场和法律为基础,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维护社会平等、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经济法制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否成功,是衡量政府职能转变成效的关键。只有切实把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减下来,政府才可能把主要精力转到为企业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只保留少量的、必须由政府实施的、真正属于“公共物品”范畴的行政许可由政府实施。对那些必须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应界定审批内容,简化审批程序,健全审批制度,强化监督约束,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规范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政府是市场经济的服务者而不是审批者,应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原则、职权法定原则、简政放权原则,把应由企业决策的事情交给企业,能够通过市场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
第二,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的管理模式。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由于政府不应再是惟一的公共管理组织和部门,而是要使众多的公民志愿性组织与政府一起来管理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变成了一种面向公众的服务,人们从关注权力和权力的运行,转向关注管理的效果和服务的品质上来,公共服务由供给转向了需求,许多公共服务不再受制于行政的自由裁量权,而取决于公民的需要即公民的授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均衡关系,通过建立竞争规则,纠正市场失灵,培育多元市场。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政府干预市场和介入经济活动的行为,使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完善和强化长效机制,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要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及基础设施投入;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大力推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扩大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和团结鼓劲的舆论环境,使政府成为营造环境的主体,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体,市场成为企业的主体,以形成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的社会环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城乡差距、社会弱势群体保障、消除腐败等问题,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完善灵活,有效的社会危机管理机制,特别要加快健全各种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从危机预警、各类预案的准备,到危机下的统一、协调指挥机制建设,都应当作为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能,加快完善。
第三,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加强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政府治理状况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政府再造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由过去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逐步转向主要从事宏观调控,组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监督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继续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任务还很重。创新与改革是现代政府治理范式变迁的核心理念,是政府行政的再造,它不是简单的组织精简和重组,而是对政府治理的理念、原则、结构、行为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实现政府运行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的同时,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是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重要任务和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特别是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与以往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我们面临很多新的重大课题。只有加强对影响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正确判断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才能从统筹城乡、统筹地区、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相和谐、统筹国内经济与对外开放的高度,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把经济增长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使国民经济能够在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健康增长,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以宏观调控为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社会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决策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要确保决策的质量,实现科学、民主、规范决策,就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政府重大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决策程序。这就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大量的信息,为了避免决策的失误,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要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国情又与时俱进的制度和程序,并使之规范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在每级政府内部,都要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行严格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学会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充分发挥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
总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改革的重点已从提高企业的活力转变为提高政府的活力,政府的改革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应积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注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切实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市场管理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