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研员工作实践与创新的思考
胡江涛
(重庆市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 重庆巴南 401320)
摘 要: 教研,就是一个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过程。做一个实践型、学习型、服务型、研究型教研员,是新课改下教研员必不可少的工作要求。
关键词: 教研员;教研工作;专业发展
教研,就是一个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过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研工作比以往时候都重要。课改对基层教研员来说,是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二十多年来,我深感教研工作奔走和探索的艰辛,也体会到教研工作中发现和成长的快乐。教师送旧迎新,面对的是一届届求知若渴的学生,而教研员面对的是不断超越自己的教师。不断地学习、永远地探索便成为教研员的工作常态。基层教研员仰望着理论,脚踏着实践,行走在城市,奔波于乡间,没权,却在管理着一个群体,没钱,却要引领一方发展。做教研工作很不容易,为此,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做好基层教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做一名实践型教研员
基层学科教研员开展听课、评课,指导教师上课,是最基本的工作常态。因此,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便成为一个教研员的基本任务。
(一)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工作初所在的中学,当时还是一所农村学校,我常常跨高初中2~4个年级上课。熟悉历史教材、研读历史大纲和教学参考书、写出教案,成为我每天的主要工作。跨多年级上课,同一个历史事件,上节课在初中上,下节课在高中上,上一节上新课,下一节上复习课,虽然辛苦,但我很快熟悉了中学历史教材体系,明确了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敬畏课堂,写好教案后,都要仔细修改,做到能背诵,上课前都要看一遍教案,理一理教学思路。
如果说中学教学经历让我熟悉了教材、教学大纲和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熟悉了高初中学生,那么,随后的十年高考复习班教学则让我熟悉了高考,积累了备考经验。那些年高考升学率比较低,许多学生选择复读再考,一个文科班的学生多年都是超过100人。我把着力点放在了研究高考,研究考点的拓宽与加深,把每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回想那时,我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处理方法,也算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过程。
我常常鼓励历史教师当好班主任,只有当好班主任,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让课堂动起来。我当了一届班主任,当时正值《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例出台,我班成为区内试点班级。学校每天下午2点到2点20为班会课时间,我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在高一年级时让学生学习理解中学生行为规范,每天一句条文。我讲解条文的含义,细化其要求,让学生来表演现象及如何规范。在高二年级时,我讲学习方法,买了一些书进行备课参考,每天讲一种方法,第二天让学生来谈自己怎么运用的。高三时,我讲备考方法,买了一本美国人编著的《考试心理》,也是一天我讲,第二天学生来谈怎么运用的。很多班主任抱怨每天中午这20分钟,但我很感谢这二十分钟,它不但让班上的高考升学率达到了35%,也无限延长了我的班主任工作体验。后来在指导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时,我也建议学校要督促班主任系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方法。
区内有很多优秀教师,他们也在不断地探索着课堂教学改革。我在听课时常常感动于他们的做法,敬佩他们取得的成绩,总结、提炼、宣传他们的经验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市级会议也是我学习提高的地方,专家的引领、市级教研员的指导,有力地助力着我的教研工作。[1]
(二)“下水课”成为教研工作常态
上课不是教研员的工作,但教研员需要上课,因为参加正高教师的评选需要录一节课。当真正深入课堂面对学生,我们才发现自身存在着许多问题。多年的教研工作,使得我习惯于成人视角和思维,遇到问题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去说、去提问。而课堂上,更多的师生对话是现场交流的语言,需要生动形象、现场生成。我没有试讲,站在讲台上远远没有以前那种从容与自如。惭愧之余,我意识到:教研员需要上课,下水实践,才不至于远离教学。
“服务”是教研室的工作职能之一,也是教研员的工作态度。多年来,我三分之二的时间奔波于学校,以自己的智慧服务于教师,以自己的心血打造区内名师。
二、做一名学习型教研员
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很多,我认为教师的成长要经历这三个阶段:上好一节区域性公开课、发表一篇经验总结文章、主研一个课题。优质课大赛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让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的平台。以前教师们都不愿意参加比赛,现在这些年教师们都争着上公开课、竞赛课。区内的赛课,我通过赛后的总结点评引领;市级赛课,我参与磨课,从课题的立意到内容的整合,从学情的分析到方法的选定,从材料的取舍到问题的优化,从教师的语言到课堂的节奏。一堂市级赛课下来,参赛教师身心俱惫但也脱胎换骨,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也提升了我的人生价值。
(一)学习学科专业知识
阅读教材教参。我在办公室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材教参。教材常读常新。不断夯实学科专业基础,是教研员的长期任务。
miR-516和miR-517共同位于C19MC基因簇内[19-20]。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簇内的miRNA在成体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较小[21],而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显著高表达[22]。该基因簇内的miRNA的调控功能大多与肿瘤的发生相关[23]。目前miR-516和miR-517在骨骼肌发育或AI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
《金蛇狂舞》原曲具有A、B两个主题。由笔者编创的钢琴四手联弹《金蛇狂舞》收录在《奇妙的调性2—钢琴四手联弹12首》一书中,在沿用了原曲的曲调及结构的框架下进行了编创。为更强化钢琴的演奏技巧,运用了八度、轮指、托卡塔及卡农等技法,并在钢琴上模仿琵琶、二胡、古筝、锣鼓等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
(1)对继电保护不确定的流向以及灵活的运行方式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实现电流保护以及距离保护的原理时要做好实时的调整,来对定值的适应功能进行确定。
阅读专业著作。能静下心来阅读专业书籍不容易,但阅读的乐趣常常促使我购买一些书籍来阅读,例如刘宗绪著《世界近代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教研员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阅读专业书籍,一方面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另一方面,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编者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思维方式。
(二)学习教育理论
抓好教学常规成为我从事教研工作前些年的主要任务,听课、评课、检查教案成为我的主要工作。八所高中学校我每学期去一次,三十几所初中学校我每年去一次,每学期听课80节以上。当时交通不方便,我每天早上7点左右出发,为了去听第一节课,下午和领导交流意见后很晚才回家。许多老师把教研员的视导当作工作检查,但我更愿意和教师们就备课、上课平等地交流意见,谈谈我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对知识点的处理,真诚地引导教师不断成长。有一次,清华中学的历史教师陈廷福对我说,和我互动式摆谈收获还大些,我不知道这是褒是贬。这也许是一种工作方式吧。
(三)学习课改先进经验
教研员对课改而言,是学习者、实践者、组织者、资源的开发者。这些年,我先后到过上海、北京、江苏等课改先行地区和教育发达地区,为此也写过多篇考察报告。每一块教育高地上都有一批把教育当事业来做的教育工作者。
(四)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
中学的教学经历让我把教材知识变厚,三年“三沟通”大专班的教学经历则让我把大学的教材变薄。讲授大学教材时,我有些力不从心,幸好班上学员要求不高。我通读教材,理出讲授提纲,归纳重点内容的知识要点,介绍不同的学术争鸣。三年大学教材的讲授经历,让我站在了一个高度来审视中学历史教材。我常常要求历史教师购买并精读新版的大学教材,提取其观点,摘录其材料。为此,在一次教师培训讲座上,我提出了“只有知识的厚度,才有(教学)设计的高度”。
三、做一名服务型教研员
教研员也可以上示范课。2012年12月我在区内高一年级教研会上,给市实验中学的学生上了一堂课,课题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此推进我区历史学科卓越课堂的建设。我以一组2012年5月15日在重庆巴南召开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西部金融创新论坛》图片导入新课;展示课标,抓关键词;解析材料,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演绎教学;开展讨论,升华情感;简明板书,突出结构;精选习题,形成能力。课虽然不完美,但很好地演绎了卓越课堂教学流程,示范了一种方法,阐明了一种思想。
(一)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我的理论水平不高,需要踏踏实实地学习教育理论,认认真真地研究教学规律。我听了一些专家讲座,购买了一些书籍,如于友西的《中学历史教学法》、王加丰《史学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等。多看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也有助于理论水平的提高。
(二)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研员最大的压力来自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在指导、培训教师的时候,要有新东西,这次讲的和上次讲的总得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学科教研员随时要站在教育理论的前沿,走在课改的前面。教研员没有上课任务,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
(三)服务于教师的研究状态
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教师在教学之外去做另外一件事,而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我经常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住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究,鼓励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困惑、疑难,发布在QQ群中,全区的历史教师共同来探讨。每年开展一次论文评比,引导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进行专业学习、研究问题,并把研究过程、教学成效与反思写出来,多名历史教师的文章获得市级一等奖。
王伟[4]等人在讨论海上风电机组结构设计关键技术问题时,提出引起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疲劳的动力荷载主要是风荷载、波浪荷载和海冰荷载,且由于单桩基础形式和桩基承台基础结构均为平滑过渡,应力集中现象不明显,疲劳强度较容易满足。但是他没有考虑单桩基础附件结构对钢管桩疲劳强度的影响,例如电缆管在钢管桩泥面附近的开口,开口结构出现应力集中,大幅度降低钢管桩疲劳寿命。
四、做一名研究型教研员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研究。我的教研工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8年主要研究课堂教学,思考的是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第二个8年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思考教研方式的创新;第三个8年主要研究如何推进课程改革,思考的是如何把一种先进的理念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第四个8年,主要研究教师的科研工作,思考如何做实一个课题。[2]
(一)研究课堂教学
教研员多是从教学一线走出来的,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跳出课堂看课堂,我觉得要学习研究的东西还很多,教然后知不足,研然后知困。以前我单纯地研究教材,后来我研究课标,观察学生学习状态。一堂好课的标准因人因地因时而有所不同,教研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打磨教师的各种赛课,这自然是对一堂好课标准研究成果的运用与检验。我区历史教师多人获得市级现场赛课一等奖,我撰写的《中学历史教学应以人为本》一文发表在《教学与管理》上,文中分析了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
阅读专业杂志。工作的早些年,我喜欢阅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学习》,常常把期刊上面的内容作为备课素材。后来,我喜欢阅读《历史教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地理》,常常把上面的新观点、新材料摘录下来作为培训素材。再后来,我喜欢浏览中文核心期刊上面的其他学科的文章,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我总有意想不到的启迪与收获。
(二)研究课程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八次,教研工作总是走在课改前面。我经历了两次大的课程改革,一次是以实现区域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第七次课改,一次是以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标志的第八次课改。我多次被派出去学习,学习湖南汨罗,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地课改经验,也多次被派出参加全国性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以期推动区域的课改工作。这期间,我主研了区科委课题“巴南区区域性人文教育研究”,把地方资源嵌入新教材的使用中,旨在开发出三级课程中的地方课程。我的教研工作开始了从关注“怎么教”到注重“怎么学”的转型。有时我到学校听课不再坐在教室后面,而是面向学生而坐,把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把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也需要教研工作者付出智慧和辛勤劳动。
为了突破由“六级修”维修工作量时间集中性明显而导致的维修作业年度时间段内工作量分布不均、车辆上线率不高的维修集约瓶颈,“均衡修”维修集约范式将“工作量均衡化”作为维修程式变化的核心理念,制定出分散到12个月度的、工作量相对平均的12项维修活动,如表3所示。同时,该维修集约范式充分利用车辆运营高峰回库的窗口时间,完成维修作业内容。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可以由平时考核模块(作业、英语小测试、实训考核)和综合测试模块(期末闭卷笔试)两大部分组成。平时考核中加入英语测验,主要是考虑到国际结算的专业用语多,在单据、票据和信用证等内容需要用到大量的专业英语,在跨境电商的商品推广,磋商等环节都需要使用专业英语。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以及促进其对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应该增加英语测试。平时成绩满分100分,最终按照40%到50%的比例折算加入期末总成绩。
(三)研究教研方式
做了10年历史教研员后,我开始负责中学教研室的工作,开始跳出学科研究领域,关注跨学科的研究。我们成功申报了市教规办高中课改重点专项课题“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区级教研指导与管理研究”,每个教研员承担其中的学科子课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转变,我们的教研方式也在转变。我的文章《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学科教研工作模式》总结了区域式教研、参与式教研、观摩式教研、案例式教研等区级教研模式,文章获得市级一等奖;我们实施并提炼的“五步教研法”获得市级二等奖;我们主编的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教研与反思》一书总结了这个阶段我区高中推进新课改的情况,该书在重庆市第六届优秀基础教育著述评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该课题也获得市级二等奖。反思这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对教研方式的研究固然重要,对教研内容的深入研究也许更为重要。
(四)研究科研方式
负责了10年中教室工作,我又被调整到科研部工作,开始接手市教委的深改项目“区县级教育科研管理指导‘三分三现’创新机制实验研究”。我们研讨了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进的思路,明确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制度创新是重点,在课题立项、过程管理、结题评审、成果推广等主要节点大胆进行创新尝试,强化了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经过二年多的工作和研究,该项目顺利结题,撰写的文章《校本视域下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与指导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市级一等奖。教研需要科研来引领,科研需要教研来落地。做实一个课题和做实一个什么样的课题同样重要。
本文通过对谐振式光学陀螺信号检测系统中锁相放大器内低通数字滤波器应用条件的分析和介绍,设计了滤波算法简单,采样率高,截止频率低且调节方便,FPGA资源占有率低的低通数字滤波器,其阶数可通过级联的方式进行调节,拥有优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针对不同情况下陀螺输出信号对带宽的要求以及检测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选择,设计了滤波器的带宽和增益控制机制,保证不同条件下满足陀螺输出信号检测要求的同时,对于提高其他微弱信号检测系统的信噪比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回顾近30年来的教研生涯,求新的学习愿望,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不断敦促着我的脚步。教研工作让我体验到思想的力量和高远,感受到探索的激情和喜悦。思想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东西,尝到思想的美好,我们也会感受到工作的美好。
参考文献:
[1]白金声.一位优秀教研员的成长之路[J].中国教师报,2013,11(20).
[2]张伟.论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及发展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9(20).
标签:教研员论文; 教研工作论文; 专业发展论文; 重庆市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