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663000
摘要:骨关节炎是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退行性病变。一般常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因关节损伤而引起的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骨关节炎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剧烈的病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究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膝关节炎疼痛的病理机制角度出发,来分析与骨关节炎疼痛相关的神经机制,进而讨论治疗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骨关节炎;疼痛;神经机制;治疗方法
引言:骨关节炎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不死的癌症”。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2亿骨关节炎患者,其中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 患有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患有此病。该疾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高,严重损害患者的生理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本文以膝关节炎疼痛病理为基础,来探讨骨关节炎的神经机制及治疗进展。
1、膝关节炎疼痛的病理机制
1.1 软骨病变
骨关节炎患者最早出现病变的部位是软骨。初期表现为软骨表面软化、粗糙,呈小片脱落,之后出现多处不规则小凹,进而导致软骨产生裂缝,逐渐形成溃疡。一般急性软骨病变是由创伤引起的,如严重踝关节扭伤后,表现为踝关节疼痛、肿胀、瘀斑及活动受限;而慢性软骨病变是因劳动拉伤、年龄增长等原因长期积累导致的,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弹响或活动受限。
1.2 骨质病变
因软骨破坏,软骨下骨板暴露,导致骨面下骨髓内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不断产生新骨,沉积于裸露骨面下形成致密的硬化层,进而引起骨质内囊肿的形成。骨质病变与骨关节炎疾病的发展紧密相关,是导致膝关节疼痛的重要因素。
1.3 滑膜病变
给软骨提供营养物质的主要组织是滑膜。在软骨产生病变时,会产生一些水解的蛋白质或其它被侵蚀的组织,这些组织最终会进入到关节的滑液中,致使滑液分泌一些吞噬细胞来吞噬这些组织,进而引起滑膜炎。滑膜炎症对膝关节炎的疼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膝关节炎疼痛的神经机制
膝关节炎疼痛的传递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病变刺激了疼痛感受神经,使传入纤维放电,局部组织损伤导致轴突释放了P物质。二、产生的P物质传入到感受器的传入末梢,刺激向脊髓背角传递。三、刺激传入到脊髓背角细胞,引起的神经冲动继续向上传递。四、刺激到达有意识的大脑皮层,产生疼痛感。
3、骨关节炎疼痛的治疗
3.1宣教
据研究表明,疼痛感除了软骨、骨质、滑膜的病变参与外,还与患者的心理状态、肌肉软点等因素相关,致使骨关节炎患者在发病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疼痛一般分为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段过程中,患者会随着疼痛时间的延长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情绪会使大脑产生异常活动,加重患者的病痛感。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要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告知其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注意饮食习惯、合理运动等。同时,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患者情绪稳定,心情良好。这样,能减少因慢性病痛而导致的生理和心理疾病。
3.2自我锻炼
骨关节炎的主要表现是软骨退化、肌腱弹性变差以及肌肉老化。研究表明,骨关节炎的患者肌肉的力量会下降40%,而肌肉力量的减少会使关节失去保护,进而加重膝关节炎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加强自我锻炼,提升肌肉组织的力量对治疗骨关节炎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锻炼身体和合理饮食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物理治疗
应用声、光、磁等物理因子来治疗骨关节炎,能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热敷、超声疗法能够减轻关节肿胀;超声波、短波治疗能够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因子能够有效的改善肌肉功能,增强肌力,进而缓解关节疼痛。
3.4针灸
针灸在骨关节炎治疗方面属于“绿色治疗”,主要是使用一次性的不锈钢针具,定位到膝关节附近的内膝眼、外膝眼等穴位。相对于口服药物治疗,针灸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更加安全可靠、经济便捷,不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
3.5氨基葡萄糖
氨基葡萄糖是构成关节软骨基质中的重要单糖,具有降低基质蛋白酶含量的作用。正常人可以通过葡萄糖的氨基化来合成氨基葡萄糖,但是骨关节炎患者合成该物质的过程受阻或不足,导致基质蛋白酶含量积累而使软骨软化,失去弹性,进而引起骨关节的炎症。因此,给患者注射或口服氨基葡萄糖,能够抗炎,止痛,延缓骨关节炎疾病的发展。
3.6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透明质酸是关节内一种天然的多聚糖,可保护关节软骨,抑制软骨变性。在关节腔内主要起润滑的作用。轻中度的骨关节炎患者通过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而对重症骨关节炎的患者无效。
3.7消炎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和布洛芬是目前常用的镇痛药,能够很好的控制轻中度的关节炎疾病,缓解疼痛。但是镇痛药的副作用很大,长期服用会导致胃粘膜损伤、肾功能不全等症状。一般镇痛药都是在患者产生强烈疼痛时,不得以而服用的药物。因此,在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方面,要慎用。
3.8双醋瑞因
双醋瑞因是治疗骨关节炎疼痛疾病的新药,主要活性成分为二乙酞大黄酸,能够抑制骨关节炎在发病机制中参与重要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的作用。
3.9矫形器
骨关节炎患者因生物力学的改变,会加重膝盖关节的负重,引起疼痛。为减小关节负重,可以使用矫形器来支撑保护下肢。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使用拐杖、助行器和护膝等辅助器械来减少关节畸形的发展。当存在严重关节炎或严重疼痛时,矫形器也是非手术治疗的唯一选择。
3.10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疗法无效,因长期疼痛而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手术治疗主要是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通过关节镜观察患者关节的内部情况,由医生操作,清除关节内致病的病损组织和炎症介质,并将关节内部磨损的结构修复成形。另外,手术中要在关节腔内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不但能清除关节中的坏死组织,还能补充Na +,K +,Ca 2+,Mg 2+ 等电解质,调节组织液中的酸碱度,增加关节中的营养。
关节镜手术一般适用于早、中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它通过清理关节内致病的病损组织和炎症介质,来缓解患者的病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骨关节炎疾病。对于症状较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保守治疗法和关节镜手术往往都是无效的。
小结
综上所述,骨关节炎疾病一直是近年来医学上研究的热门话题。该疾病主要表现的症状是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机构研究了很多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对缓解患者的病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该疾病。所以,在治疗骨关节炎疾病方面,我们还有待提高。现阶段,我们需要将这些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手段,更深入的研究疼痛感受机制,进而拓展出治疗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许百洁,李奕琏.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2):42-43.
[2]王琪,李众利,刘玉杰,等.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4):321-322.
[3]卢亮宇,王予彬.膝骨关节炎疼痛机制及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4):512-516.
[4]孟景,陈有国,黄希庭.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3):432-440.
[5] 曹月龙,高宁阳,庞坚.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髋与膝骨关节炎治疗指南 - 第二部分:基于循证和专家共识之治疗指南[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4):208-217.
论文作者:谢先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骨关节炎论文; 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软骨论文; 膝关节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