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的一部分,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丰富了人们精神文明生活,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折射出城市形象。本 文就城市公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变迁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达到我国城市公园健康建设、有序发展 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公园;现状;发展
1 引言
公园绿地是城市的绿肺,代表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向往,现代城市公园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健身娱乐、聚会交友 、开展科学文化教育传播的重要场所。现代城市公园建设不仅是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打造城市名片,突出 城市特色,服务于旅游者的重要窗口。因此,建设高品质的公园景观,提高现代城市公园的吸引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 我国城市公园的概述
自然公园和城市公园是我国公园的两种类型。城市公园是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休闲游玩服务的公共场所。依据城市公园 构成条件和功能侧重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历史文化型、生态保护型、休闲游玩型三类。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 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依据建设年代区分,我国的城市公园分 为建国后新建的公园和形成于建国前又经改造整治的中国古典风格园林。不仅中国古典风格园林布局造景的设计思路在我国城市公园 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体现,而且国外公园的建造经验也被吸收利用,自然景观与人工设计完美融合,公园内的自然景观以植物和山水为 主要组成元素,加之体现地方特色的人文历史景观,造就出城市公园的新形象。我国城市公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大致分为社会、经 济、环境三大功能。社会功能是指作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场所,精神文明建设和科研教育的基地,防灾、减灾功能等。经济功能体现为 拉动消费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等。环境功能主要体现在绿化、美化城市景观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等。
3 现代城市公园建设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缺少对多年生花卉和水生植物的应用
纵观公园绿地建设,缺少应用多年生花卉的植物,特别是花镜植物的应用,非常稀少,除了有些公园内种有极少数的花镜植物外,其 他公园内几乎都找不到花镜植物的影子。多数公园以花灌木为主;多数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无水生植物。
3.2 城市公园的运营资金短缺,勉力维持
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公园大多是政府财政支持的事业体制,单位性质多为差额或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地方财 政应支持其建设与维护,但如果财政支持补贴额度有限,正常运营管理经费都捉襟见肘,公园的改建、发展更无从谈起,只能勉强维 持其现状。“以园养园”的做法已经实践证实,不适用于为大众服务的公益性公园,这种做法会迫使公园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减轻经 济负担而盲目招商引资、扩建人工设施,从而降低了公园的质量。城市公园是为市民服务的公益性场所,但是全国各地城市的经济发 展水平不平衡,各地政府对城市公园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别,所以对城市公园管理和建设的款项划拨也有多有少,这就导致许多陈旧落 后、亟待改建的城市公园得不到改建,正常运营的公园得不到及时管理维护而日渐陈旧落后。
3.3 生态环境退化
城市公园中有大量植被,包括草坪、灌木、乔木、花卉等,游客多,难免踩踏攀折、过度使用,若再缺乏日常的养护和管理,就出现 了植被退化、物种单一等状况。地表裸露,水土流失,水体缺乏循环,水质恶化,湖底淤泥累积,绿化景观单调,植物物种不丰富等 问题在许多建园较早的公园里都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城市公园建设的提升措施
4.1 提高公园的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功能是城市公园的基础功能,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是公园保持持久生命力的保障。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原有山林、水体、湿地、 驳岸、动植物资源,尊重自然肌理和原生态基础,合理地进行保护和利用。公园设计应以绿为主,保证绿地面积不少于公园陆地总面 积的65%,防止过度硬化。采用海绵城市、雨洪调蓄、低碳景观等新型有效的生态建设方法,完善自我净化、自我平衡的功能,建设生 态型、节约型公园。在植物配置方面,优先选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区域特色树种,多层次复合种植,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良好 的植被、水体系统吸引鸟禽栖息,利于鱼类蛙类繁衍,增加生物多样性,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能有效地提高生态功能,防止水土流 失、净化空气、降低辐射、杀菌滞尘、降温降噪、调节小气候、防风引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公园真正成为联系居民和自然 环境的纽带,满足人们亲近自然、释放压力的需求。拥有丰富的自然能量的公园就像一个灼灼发光的宝藏,它将散发巨大的磁场,持 久地吸引着人们,呼唤着人们自然天性的回归。
4.2 绿化树木的管理
1)水分管理。水是促进树木枝叶生长、开花结果的关键。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灌木矮 小,抗旱能力较差,需防旱保湿不渍,才能正常生长。树木浇水量与树种、品种、不同的土质、气候条件、植株大小等有密切关系, 耐旱树种少灌水,不耐旱树种多灌水。2)土壤管理。在进行土壤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并对土壤 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改善,全面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要做到适度培土,以此来防止出现土壤流失的现象。另外,还要进行松土除草 ,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土壤中的通风状况,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促进土壤内部微生物的活力,全面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4.3 提高公园景观的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加强体验式设计
①水元素的运用。设计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波浪水台、水流雕塑、水雾景观等,丰富人们亲水、戏水的体验。②地形元素的运 用。将地形元素与树洞、迷宫、滑梯、攀爬区结合,有利于打造变化多样、刺激、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童玩空间。将地形元素与休闲平 台、座椅结合,有利于打造体验丰富的观景、休憩空间。③植物元素的运用。利用特点鲜明的植物配置,营造趣味主题场景,如“魔 法森林”、“丛林秘境寻宝”、“温室里的热带雨林探险”。设计趣味造型植物、绿墙、绿篱迷宫、植物拱门、植物隧道,还可以组 合木栈道、绳索吊桥、绳索爬梯、树屋、滑草坡等,打造自然气息浓厚的趣味环境。④小品设施的运用。充分发挥小品装置形式多样 、布置灵活、容易安装、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结合新技术与材料的应用,设计构思巧妙、互动性强的小品,活跃公园气氛,增加环境 活力。
5 结束语
一个公园从外观到内涵如果多年不变,固步自封便是倒退,亟待更新是公园发展的根本内在动力和需求,而社会经济发展、市民生活 水平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活跃,也需要城市公园经过发展改变,充满活力朝气的公共场所,在市民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环境绿 化、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公园形象从侧面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底蕴。体现公园在城市中的 生态环境保护、休闲娱乐、社会公益等多样价值。以服务市民大众为根本宗旨,立足于城市公园发展现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符 合人民社会生活需要的城市公园发展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晋.基于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新城绿地整合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2] 孙逊.基于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北京市绿地体系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3] 晏海.城市公园绿地小气候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4] 王忠君.基于园林生态效益的圆明园公园游憩机会谱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5] 吕红.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
论文作者:陈格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公园论文; 城市论文; 功能论文; 土壤论文; 植物论文; 绿地论文; 市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