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丽荣

对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丽荣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 要】当前产业升级是发展中职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电子技术在当前产业结构中是重要基础,产业转型对电子类产业工人要求提高,乃是发展中职电子类专业建设难得的机遇。发展电子专业首要是从本校、本地区特色入手,找准定位,设置专业,合理确立课程,研究新的就业合作形式,统筹发展,才能使中职电子类教育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关键词】专业定位;课程设置;项目教学

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环境、资源的重视等更高的要求,以前粗犷式的加工生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调整结构、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人才的升级,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使原本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任课教师,从个人角度就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谈谈自己的一点粗略看法。这里将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法,就业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建设和发展电子类专业。

一、专业设置及定位

随着步入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产品必不可少,对于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开有电子类的专业,国家教育部也于2010年发布了最新的专业目录,电子类专业分属于加工制造类和信息技术类。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主要是各种电器产品的装配工、调试工、检验工、维修工、安装工。教育部对每个专业都有详细的专业方向描述,对应职业描述,以及应考取的资格证书。我们应该以这个目录为标准结合学校,就业方向,本地企业等情况合理的设置合理的专业方向。

设置专业方向就是我们现在办学就要紧跟时代步伐,瞄准市场需要,对于未来专业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来规划专业取向。电子类专业的具体技术方向有很多:有电子信息、电子通讯技术类,有电子电器,家用电器类(如电视机、视听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有学习电子整机装配、电子设备电路设计及制造类等。个人认为,现阶段电子产品生产行业对既懂光电知识、又掌握了信息技术、更能掌握微电子控制技术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很旺盛。学校就应大力开办学习从事电子整机装配生产、电子产品设计及制造类以及现代微电子控制技术类,以及和第三产业息息相关的售后服务,维修,安装调试的相关专业。我们了解到的沿海许多城市的电子厂的实际情况也是与之相符的。目前本地的中职类学校毕业生大都是输送至东南沿海省份很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随着电子类专业开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也有很多世界500强的大型电子企业落户发重庆、成都等地,都是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的电子产品。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沿海的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业为减少生产、资源运输成本将肯定逐步向内地转移,也将必然需求大量的电子行业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我们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应该就近优先选择适合今后制造业趋势的专业来培养学生以便以后有广阔的就业环境。

二、课程与教学设置

在选准了专业方向后,还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创新。目前中职学生的整体学习基础较差、而很多教材难度偏大,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知识也过于陈旧,因此教学难度很大。课程设置最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有兴趣、能学懂、就业等息息相关,并结合学校的特色来进行课程设置。

在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实施诸如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结合在一起,采用“工作任务”方式,从实际操作入手,围绕一定的模块,讲授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的适当指导,完成相应教学任务。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主动地学习,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实际工作,完成后也有很强的满足感,从而也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程设置一项重要内容是更新和淘汰过时、陈旧的知识,结合当前电子技术的特点进行改革,着力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体现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器件的应用。例如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中所列举的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的显像管电视机,而这种电视几乎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液晶显示、PDP平板显示等技术,但是几乎没有中职学校开设这门课。

第二、应尝试将大专、高职的部分课程下移,引入到中职电子专业中来开课学习,例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开发技术、PLC编程与应用、嵌入式Linux系统原理及开发应用,甚至DSP控制系统等。对于电子设计、制造、装配方面应及时引入EDA设计、仿真软件课程的学习,如Protel99设计软件,电子装配工艺、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等,以及与当今社会生产实际需求同步,当前生产中常用到的新知识、热门技术。

第三、在课程中还应该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加强实训课程的比例,在实训中教学,在实训中学习。还应多举办校内、地区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就业及今后展望

中等职业学校能不能办好,能不能办下去,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生的就业。很多人说读中职没用,干的活和初中毕业生干的没什么区别,待遇也一样。对于电子类专业而言,这种说法肯定是错误的,随着产业升级、转型,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就尤为重要,中职毕业生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同时还应另辟思路,加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如售后服务,电子产品安装、调试、维修,而且很多这样的技术工种必需要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技术工种是那些没有相关技术基础的初中、普通高中、甚而普通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生无法取代的。

在办学、招生中应该和相关企业协商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成为“订单式办学”一方面稳定了就业,一方面也不会造成学生人才资源的浪费。办学时必须建立相关的实训基地,实施岗前培训、岗位教育,让学生在校园中也能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和工作环境。因为现代的青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乎从不参与劳动,哪怕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因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甚至于自理都有困难,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是因为不适应由学校到工厂的转变而离开企业,打道回府。所以在建立实训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方面也尤为重要,这也是提高中职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越发显得重要,几乎国民经济的每一部分当中都有电子技术的身影。电子技术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础之一,有着广阔的天地和发展前途,而且很多现代科学技术也是依靠电子技术的发展才得以发展;电子技术还和很多学科形成了交叉学科,这也许是今后电子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电子专业也不断扩大专业面,不局限于单纯的电子技术,比如目前流行的嵌入式系统就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可以预见的是电子类专业将会发展出更多分支、更多领域,把握自我区位优势和地域具体实际,重点开发发展一项或多项更适合本地区、本校的特色电子类专业,从而促使本地区、本学校的发展壮大,为促进本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尽自己的力。

参考文献

[1]张兆国:《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侯光、黄凤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成绩与问题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1).

[3]陈东明:将“项目教学法”用于电子专业课教学中[J].中学教学参考,2009,(21).

论文作者:王丽荣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对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丽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