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娟娟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汾阳 032200)
【摘要】目的:研究低视力患者应用视觉康复训练效果。方法:抽取100名低视力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平均50名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实验组中患者在常规训练方式中加入视觉康复训练方式。两组患者均接受训练6个月,之后采用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视觉恢复程度,以此对视觉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中患者通过视觉康复训练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参与视觉康复训练后,患者的远视力、调节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低视力患者应用视觉康复训练后,有效恢复正常视力,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低视力患者;视觉康复训练;效果研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02-02
引言:
低视力患者指的是接受过手术或者药物对视力进行校正,从而使视力恢复到正常状态中。或者,在治疗过后,患者的眼睛中心视野半径小于10º,但能够运用残余视力对事物进行观察。现阶段,由于电脑、手机等先进电子设备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正常生活、娱乐、工作都难以离开电子设备,导致出现低视力患者人数越来越多。视觉消失对人们来说影响较大,因此,在接受实力校正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此,通过实验进行分析,证明视觉康复训练的有效性。详细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抽取100名低视力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平均50人。其中,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1名,女性患者29名,年龄在16~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1±2.1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5名,女性患者25名,年龄在17~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15±3.25)岁。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两组患者中未曾有严重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符合低视力患者标准。因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常规组中患者采用临床常规康复训练方式,遵医嘱对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服务,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健康指导,使其在家中也能够进行自主康复训练,对其视力矫正具有积极影响。
实验组中患者除常规康复训练方式外,对其进行视力康复训练。首先,医护人员要求低视力患者佩戴助视器,根据患者的视力情况,佩戴光学或者非光学的助视器进行康复训练,在佩戴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学识程度安排其观看书籍或图画。其次,医护人员对低视力患者进行视功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患者在专用图册中寻找规定文字,以此训练患者视力精准度。并且,还能够要求患者沿着术中的轨道进行描绘,图形描绘应从简单到复杂,逐渐锻炼患者的视功能。最后,医护人员应对低视力患者进行正常生活技能锻炼,指导其用眼时间,避免过度用眼,对眼睛造成二次伤害。
(三)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采用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包括四个方面内容,远视力、调节能力、读和精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四种能力分数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高。
(四)统计学方法
选择SSPS25.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运用()表示,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低视力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矫正视力比较
实验组中患者接受视觉康复训练后,视力矫正情况比常规组患者高。其中有20名患者视力达到0.3以上,15名患者视力达到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1。
(二)低视力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后,实验组患者训练后的远视力、调节能力、读和精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2。
三、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我国矫正视力方式越来越多。但只有通过科学的康复方式才
能够有效提升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帮助其恢复正常视力,促进其进行正常生活。常规的康复训练方式难以全面提升低视力患者恢复质量。通过本文实验证明,对低视力患者进行视力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其远视力、调节能力、读和精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我国视力矫正临床中,应广泛应用视觉康复训练方式,以此不断提升我国视力矫正水平,促进人们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现阶段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国人们视力普遍下降,为避免影响生活质量的,大部分人们选择通过视力矫正手术恢复正常视力,以此提升生活质量。但视力矫正后的康复训练较为重要,如果训练方式错误,对患者视力造成二次伤害,使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生活。因此,本文通过实验证明,视觉康复训练应用于低视力患者中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视力,并提升低视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锦华,吴文英,王和强,言丽萍,李锦嫦.电子助视器联合四关穴按摩的视觉康复效果观察[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8,36(03):302-305.
[2]李悦宁.视觉康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力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2):76.
[3]尹江波.我国儿童低视力康复思考[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09):83-86.
作者简介:韩娟娟,女,(1986.11.29)出生,山西汾阳人,研究生,助教,汉族,研究方向:低视力康复与视功能的关系
论文作者:韩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视力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视觉论文; 常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