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 101300)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行结肠息肉内镜治疗的患者116例,根据内镜病理检查分为高级别组57例,中级别组59例。对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息肉情况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于内镜下进行治疗,随访48w,统计复发情况。结果:高级别组男性、有便血、有吸烟史、息肉多发及息肉≥2cm者明显多于中低级别组,年龄明显高于中低级别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年龄>45岁、有吸烟史和家族史、息肉多发是结肠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P<0.05)。高级别组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EMR)和黏膜切除治疗(ESD)复发率分别为42.50%和5.88%,中低级别组分别为36.36%和23.08%,两组采用ESD复发率均明显小于EMR(P<0.05)。结论:结肠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内镜手术的方式可以将息肉进行切除,其中ESD方式术后复发率较低,可以更好地预防及阻断癌变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为患者选择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老年;结肠息肉癌变;危险因素;内镜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445-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住院行结肠息肉内镜治疗的患者116例,均经内镜检查确定存在腺瘤性息肉切合并上皮内瘤变,其中高级别组57例,中低级别组59例。
1.2危险因素分析
患者均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取组织进行活检。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有吸烟史和家族史等]、临床症状(包括是否有便血、腹痛、大便性状改变、消瘦、大便OB阳性等)及息肉情况(包括息肉位置、息肉数及息肉大小等)。分别以脾曲近侧和脾曲远端(含脾曲)结肠为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
1.3息肉内镜治疗
对于≥2cm的有蒂或亚蒂的息肉先使用尼龙绳进行套扎,然后进行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EMR),如果术后残蒂有出血,则使用钛夹进行止血;对于广基息肉或是侧向发育的息肉则根据情况采取EMR或黏膜切除治疗(ESD)。其中EMR治疗先以1∶10000肾上腺素靛胭脂生理盐水注入长蒂息肉,在尽量靠近管腔侧使用尼龙绳进行套扎后切除息肉,以金属夹封闭创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蒂部较粗的息肉可以先使用尼龙绳对基底进行套扎。ESD先使用靛胭脂对病变进行染色,确定边界之后使用氩气于病灶的边界部位进行标记,并以1∶10000肾上腺素靛胭脂生理盐水进行黏膜下多点注射,充分抬举病变。使用HOOK刀沿所做标记切开黏膜,并使用IT刀完整剥离。在剥离过程中如有需要可多次进行黏膜下注射,对于较大的病灶可以借助圈套器进行分片切除,需要时使用氩气刀进行止血。所有患者随访48w,统计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高级别组男性、有便血、有吸烟史、息肉多发及息肉≥2cm者明显多于中低级别组,年龄明显高于中低级别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息肉情况比较[n(%)]
2.2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年龄>45岁、有吸烟史和家族史、息肉多发是结肠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2。
表2结肠息肉癌变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治疗效果
高级别组EMR和ESD治疗复发率分别为42.50%(17/40)和5.88%(1/17),中低级别组分别为36.36%(12/33)和23.08%(6/26),两组采用ESD复发率均显著小于E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2,4.429,P=0.023、0.031)。
3讨论
大多数结肠癌的发生是一个由结肠上皮增生、形成腺瘤、发生癌变的系列演变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通过探讨哪些病变更容易导致癌变的发生,对于临床治疗结肠息肉、预防癌变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发现,男性是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高危因素之一,一方面与男性承受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更大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此外患者是否存在家族史、年龄大小及息肉的数量也会对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造成一定影响。
借助消化内镜,对消化道内的良性病变及早期肿瘤进行治疗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在临床应用已经较为广泛,且取得了良好效果。EMR及ESD均是内镜下治疗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手段,相比而言,前者更容易进行操作,治疗时间短,手术中发生出血、穿孔的概率均较低,临床主要应用于带蒂或亚蒂的息肉。如果通过术前黏膜染色的方式对息肉边界进行了解,并使用圈套器将息肉整块进行一次性的切除,手术之后定期进行复查,均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有着积极作用。有研究通过ESD对消化道早期肿瘤进行治疗取得了与外科手术相似的效果,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完全治愈率分别达95.2%和90.5%。但该手术方式操作难度较大,无论对手术者及器械均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住院时间也较长,因此费用也较高,给患者增加了经济和时间负担。
结论
综上,结肠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内镜手术的方式可以将息肉进行切除,其中ESD方式术后复发率较低,可以更好地预防以及阻断癌变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为患者选择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此外建议结肠息肉术后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并根据每次复查结果确定下次复查时间,以期能够及早发现复发或是新生的息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赵莹,聂继盛.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研究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4):526-527.
[2]王晓英.阻断结肠息肉癌变之路[J].江苏卫生保健,2017(07):18.
[3]聂锦山.结肠息肉不典型增生与癌变的临床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65-66.
[4]刘洪,朱水山.结肠息肉癌变相关因素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17(05):24-25.
论文作者:张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息肉论文; 结肠论文; 因素论文; 黏膜论文; 患者论文; 情况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