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视野,新的起点——《理论伦理学》读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学论文,视野论文,读后论文,起点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畅教授的新著《理论伦理学》,共41万字,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湖北大学哲学所 编撰的“价值论与伦理学”丛书的第一部,也是整个丛书中提纲挈领的一部。
该书在表述伦理学理论时,通过时空两个维度把人生及社会、世界、宇宙问题的一般价值 原则、基本行为准则变为开放系统,从而成功地使这些共同原则和行为准则的一般性与其特 殊性结合起来,既坚持了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的标准性和可评价性,又打破了价值原则和行 为准则的僵化一元论;既避免了相对主义,又坚持了多元化,使伦理学的古老研究与现代社 会的发展相接轨。
但是,在笔者看来,《理论伦理学》的最可贵之处则是它具有全新的视野,从而为我国理 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首先,《理论伦理学》在方法论上为其具有全新的视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认为,伦 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内在分支,其研究方法和哲学一样只能是思辨。作者用反思、批判和建 构的统一来理解思辨的方法,并指出“反思”就是换方向、换角度、换位置进行再审视、再 认识、再思考,“批判”则是怀疑、重验和突破的统一,批判的目的在于创新,最终构建新 的理论价值体系。作者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建构自己的理论伦理学的。
其次,在反思、批判、构建的方法论的基础上,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构建自己的“理论伦 理学”的体系框架。
第一,关于学科定位。伦理学(指理论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然而其内涵和外延在历史上却是经常变动,在不同的人那里也理解殊异。正因为如此,伦理 学的研究在现实中存在着学科上的混乱。这种混乱制约着伦理学的深入探索。作者以深厚的 理论功底为基础,一方面清楚指出了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另一方面则分别从伦理学和价值学 、伦理学和哲学、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三者的关系着手,进一步明确了伦理学的学科界限和 地位。作者用人生问题来界说伦理学,指出伦理学所研究和关注的是人生的根本性和总体性 问题,其轴心是人的幸福问题。围绕着人的幸福,它内在地研究诸如人的本性和人生、人的 尊严和价值、人的目的和追求等问题,派生地研究诸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社会之间 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如果说伦理学就是人生哲学、幸福哲学, 而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那么,伦理学也就是价值哲学,这样,伦理学和价值学就统 一 起来了,伦理学也就超出了道德学的狭隘眼界,进入了一个更广阔,因而更科学、更有意义 的领域。
如果伦理学往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方向上靠,便涉及到伦理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作者认为,在哲学的家族谱系中存在着三个层次,这就是作为哲学或元哲学本身的第一层、 作为哲学分支的第二层和作为哲学应用的第三层。伦理学和存在论、认识论共同构成哲学的 三 个分支,而且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由于认识论的研究越来越应用哲学化和存在论的研究越 来越人化或非理性化,伦理学(价值论)便越来越成为哲学的主流和轴心,代表着当代哲学的 发展方向。
如果伦理学往更为具体化、现实化的方向上靠,便涉及到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之间的关系 问 题。作者认为,伦理学作为理论伦理学,它所研究的是人生及其相关的社会、世界和宇宙等 方面的根本问题,所提供的是一般的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所构建的是价值体系的总框 架,而这些一般原则和基本准则要在人类现实生活中起作用,还必须被具体化为不同层次、 不同维度的具体原则和具体准则,这就是各类应用伦理学,因而应用伦理学是沟通理论伦理 学和人类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
这样,作者就全面地界定了(理论)伦理学的学科地位,给读者一个准确、清晰的看待伦理 学学科性质的新视野。
第二,关于宏观体系框架。该书一反常规,用“人生幸福论”、“社会和谐论”、“世界 和谐论”、“宇宙和谐论”构成整个体系的框架,这个框架以人生幸福为经线,以社会、世 界、宇宙为纬线,给读者勾画了一个完整的追求人生幸福的宇宙图景。这个图景在空间上从 宇宙中的一点——人及其幸福——开始,继而社会、世界、宇宙,不断扩张,层次分明,而 人则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因为社会、世界、宇宙毕竟是人的社会、世界、宇宙;在时间上从 宇宙开始,继而世界、社会、人,不断缩小,逼近主题,因为人(及其幸福)毕竟是构建“理 论伦理学”的最终目标;最后在逻辑表述上,该书以人生幸福为轴心,通过构建以公民为主 体的社会和谐、以国家为主体的世界和谐和以人类为主体的宇宙和谐,来实现人生幸福。全 书内容新颖、逻辑井然,“逻各斯”——人生幸福贯穿始终。
第三,作者在微观上阐述自己的“理论伦理学”内容时,也处处以新的视野来反思、批判 、创新。例如,作者关于人性的探讨就很有新意。他在把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加以区别之后 , 从宇宙、生物圈、人类层层深入,从一般存在走向生存,从一般生存走向生存得好,从生存 得好走向生存得更好,最后确定人的本性就是谋求生存得更好。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探 讨了人性的结构和倾向,认为人性结构具有需要系统、动力系统、获取系统、满足系统、调 节系统、智能系统,并从人性的结构系统中推出人性的利己倾向。再如,作者在探讨人性问 题的基础上,继而探索了人生问题,包括人生的实质、目的、意义、历程、结构等,并认为 人生是一个由生到死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有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有不同的结构,而 且人生的历程和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度存在着不同的特征。人生历程可以分为 童年、学习、工作、老年四个时期,而在20世纪这个历史时期内,学习时间延长和老年时期 延长便是两个显著的特征;在人生结构中工作时间缩短和休闲时间延长也是两个显著的特征 。这些论述使我们从中深深感到了不停跳动着的时代脉搏。
总之,《理论伦理学》以其全新的视野在我国伦理学的研究中开辟了一个新的起点,尽管 我们不能肯定这个起点本身正确无误,甚至还有粗糙和不当之处,但作为“起点”,它为我 国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我们既要充分正视这个起点的意义,也应该在新 的起跑线上尽早冲刺,争取在我国的伦理学研究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