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重点实验室 贵州 遵义 563000)
(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进行胃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人,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B组采用静吸复合的麻醉方式。结果:B组患者术后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显著长于实验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以及术后6d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面,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比静吸复合麻醉更有优势,临床上同等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全凭静脉麻醉。
【关键词】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190-02
患者进行手术后,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人格改变、焦虑、记忆受损等。这些症状一般出现在术后的数天,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在老年患者身上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作为手术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术后认知障碍成为麻醉学及神经内科学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麻醉可以导致或增加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老年人可以享受现代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也越来越收到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三甲医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进行胃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8例,平均年龄(69.1±5.3)岁。患者排除认知情感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和严重的心、肾、肝、肺等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无用药史,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HR、R、SpO2、BP、ETCO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术前均需进行麻醉诱导,诱导药物相同:静脉输注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和顺阿曲库铵,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靶控输注。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3)mg/(kg?h)和瑞芬太尼10μg/(kg?h)静脉恒速泵入维持麻醉,B组:麻醉维持中应用2%~3%七氟烷+氧气1.5L/min进行吸入麻醉,复合瑞芬太尼10μg/(kg?h)进行静脉泵入,术中以心率和血压维持在基础值±20%以内为依据,调节吸入七氟烷浓度以及瑞芬太尼用量。
本观察涉及患者治疗为临床常用方法,不增加患者医疗费用,无伤害性操作,观察者仅客观评估患者情况,因此不涉及医学伦理。
1.3 观察指标
1.3.1主要观察指标:认知功能 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能力,MMSE包括:(1)时间定向力;(2)地点定向力;(3)即刻记忆力;(4)注意力、计算力;(5)延迟记忆;(6)语言;(7)视空间。评分在0~30分之间,分数越高,代表认知能力越强。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3d、术后6d的认知功能评分情况。
1.3.2次要观察指标: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意识清醒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实际发生例数及发生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基线比较
本研究为开放式研究,将104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例,因观察客观条件的影响,本观察最终A组纳入44例,B组纳入44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2.2 一般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分别为A组(3±0.5)h,B组为(2.9±0.7)h,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A组的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分别为(16.4±5.1)min和(31.5±15.2)min,B组的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分别为(29.1±10.5)min和(45.4±20.7)min,两组患者术后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2 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麻醉方式都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只是程度不同。A组患者术后认知能力评分,显著高于B组。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h,认知功能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d、以及术后6dh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25.5±4.3)分和(24.9±5.0)分,B组患者术后3d、以及术后6d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20.7±3.9)分和(20.6±4.7)分,两组患者术后3d、以及术后6d认知功能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
在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中,术后24h的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术后3d、以及术后6dh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1.5%和15.4%,观察B组患者术后3d、以及术后6d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3.1%和36.5%,两组患者术后3d、以及术后6d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3.讨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有文献报道,老年患者非心脏大手术后1周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5.8%。因此尽可能减少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是目前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有资料显示,高龄是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减弱,使得老年患者在术后很容易产生人格改变甚至认知障碍,同时还会使致死率和致残率增加,而且随着麻醉时间的增加,血液与组织液中溶解的麻醉药也增多,术后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也增加。也有资料认为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麻醉方式有关,而吸入麻醉药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对人类的学习和记忆功能产生影响,有一定的记忆阻断效能。
本文着重对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进行探究。本研究表明,对于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相结合的观察B组患者来说,术后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显著长于仅采用静脉麻醉的实验A组,两组患者术后3d,以及术后6d认知功能评分比较,静脉麻醉组显著优于静吸结合麻醉组,两组患者术后6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静脉麻醉组显著优于静吸结合麻醉。
综上所述,静脉麻醉方式与静吸结合麻醉的方式,均可引发老年术后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但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也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用的相对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参考文献】
[1]黄智联,李旭彤,刘华成,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温州医学报,2010,14(2):102-103.
[2]陈琛(综述),徐光红(审校),李元海(审校).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133-136.
论文作者:苏航1,徐乐1,朱昭琼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两组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静脉论文; 老年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