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也有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也有论文,行路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上本也无交通问题,只是人太多了路不太够时,才有了交通问题。如今什么都讲文化,老百姓的生活大事“衣食住行”中,衣有“服饰文化”,食有“美食文化”,居有“社区文化”,行,或者也可以称为“行路文化”?乡村的羊肠小道,大概是用不上“交通法规”这么严肃的词的,但也有规则。比如狭路相逢时,空手的让挑担的,年轻的让年老的,或者两人相遇时,自自然然地一个人侧身让另一个人过。并没有谁规定要这么做,只是大家觉得这是做人的基本礼貌吧,这也就是乡村的“行路文化”了。
一个民间笑话说,有倔脾气父子二人,父亲吃饭前想喝一杯,让儿子去买酒,等到吃完了饭也不见儿归,沿路找去,发现儿子在独木桥中与人相对,各不相让,父亲夸道:好儿子,我来替你,你回去吃了饭来换我……“争道”本是为了能更快,而不肯礼让的“争道”则损人又不利己,实在是愚蠢。与此相类的是有个关于肖伯纳的轶事,他与一位与他观点相左的评论家相遇,评论家傲慢地说:“我从不给混蛋让路。”肖伯纳说:“我恰恰相反。”侧身让开了。这虽是文化人的幽默,不是交通问题,可是修养、智慧之高下,不也从这让与不让之中分出来了么?
乡间小道的行路规则简单朴素,但原则上是合理的。城里更大的道路上,其行路规则当然要因交通的繁忙而复杂得多,但路上走的是比乡下人见多识广的城里人,行路规则本应该是更合理的,然而却未必。如果遇到了官,就会使一个单纯的“行路”变得复杂起来。在中国的古代,大官出巡,就要劳民伤财地“黄土垫道,净水泼街”。这还罢了,就算是借了官员出行的由头,搞一回道路卫生罢。本来大路朝天,只要讲秩序守规则,路是够走的,可官员一出来,又是鸣锣开道,又是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把老百姓赶得四处躲避所为何来?可见官员们“出行之意不在行,在于耍威风也”。自己并不真需要那么宽的道,可偏不让老百姓走,这就叫做“横行霸道”了。
当然这都是封建时期的前尘旧事了,如今路是水泥路,柏油路,桥是高架桥立交桥,路上走的也不是马车轿子,而是机动车了,当然两边还有自行车道、人行道。交通规则呢,也不是像乡村小路上那样约定俗成就行了,而是正儿八经地立个法规管着。可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太长了,路变了、交通工具变了,可行路的人,管路的人的观念和交通政策法规中的某些“中国特色”,却还残存着“鸣锣开道”的影子。
远的不说,去年底的各大媒体都报道和讨论了2001年10月31日一个13岁的女中学生,在一个窄桥上,为避让宁夏吴忠市副市长王明忠的车队,不幸溺水而亡的事件。我且不说这30多个被称为“公仆”的大老爷们把一个女孩子挤落水中而不救(当然,他们是打过电话“指示”别人来救的,只是没有亲自去救而已)的无能与冷漠,就说司机那横行无忌的行车方式(见到附近有学校、路上有孩子也不减速),不分明是狐假虎威么?车为什么开得那么横,车上的官员为什么不阻止,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官员出行,该有这样的威仪。小车呼啸的声音,就是他们开道的“锣声”,他们心中分明还立着“回避”、“肃静”两块牌子,所以百姓狼狈的避让,也被视为理所当然了。
曾经在一篇纪念周总理的文章中看到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周总理的车经过人多的路段时,他总是让司机开慢点,不要惊扰路人。他说,开霸王车,晴天喷人家一身灰,雨天溅人一身泥,那是老百姓最反感的。然而,有的人有了点权,坐上了公家的车,非但不愿在法规之内本着善良之心体贴行路的人,甚至觉得让其遵纪守法都是对为官权威的挑战。一辆违章的高级轿车被交警截下,常常就会从车上跳下一人口出狂言:“也不看看这是谁的车,你也敢拦!”还有的撞了人,出了车祸还嚣张地大叫:“我是××长”甚至“我是××长的儿子”来威吓群众。当然,这些人打错了算盘,群众不吃这一套,他们的丑行才被曝光,受到应有的处罚。
个别人在交通上的特权思想并不可怕,制度设计上向特权倾斜才是最让人担忧的。比如我们有时会看到某地清理整顿假“×牌”车的消息。军牌、警牌和急救车因为负有特别使命因而享有特权,这是可以理解的,不法之徒为了方便自己,伪造这些车的假牌照,自然是要清理打击的。但是所谓“×牌”,则是发给权势机关的特殊车牌,表面上看不出来,内行者则可从编号或者别的什么上面与老百姓相区别。为什么要区别?无非也是因为要给予某种特权,因为有某种特权,所以才被不法之徒垂青了。所以,若不取消特权,假“×牌”大概是清不完的。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中国某外交官的回忆文章,文中说,他跟着欧洲某国的皇家车队出行,忽而车队停了下来,他问别人为什么停,回答说:“法律规定公交优先,遇上公交车了,所以得让它先走。”我还看过另一篇旅美华人写的海外见闻,说是接送他孩子的校车是路上最神气的,孩子上了车,司机挂上校车的标志,所有的车都礼让有加……
在发达国家,据说车是要让行人的。但不久前,我们还在讨论“行人违章,撞死白撞”这样的问题,而且“白撞派”还得到了很多支持,有的地方已通过了这样的交通法规。随着交通的日益繁忙,人车争道,总是车胜,自行车道、人行道越来越窄,道口的设计也是为车着想不为人着想,看看有的城市的各大路口找个人行横道有多难,为了机动车畅通,自行车转个弯要骑上百米冤枉路。总而言之,车是有权或有钱人才能拥有的,我们行路的制度,多少是有点倾向强势群体而漠视弱势群体的。
并不是富裕了,车多了,就文明了。皇家车让民车,大人让孩子,车让行人,强者关怀体贴弱者,这才是文明。
标签:交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