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骨科病房 江苏 徐州 221003)
【摘要】 目的:对老年骨科患者护理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防范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住院病人共96名老年骨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56名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而对对照组40人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最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52名患者对护理人员表示满意,总满意率为95.8%,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例。对照组有30名患者对护理人员表示满意,总满意率为86%,并发症发生率为7例。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护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够降低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因此此种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学习。
【关键词】 老年骨科患者;护理风险原因分析;护理策略:病人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231-03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的程度就越高,因此老年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发生骨折概率高于男性。老年骨科患者普遍存在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偏瘫,老年痴呆症等。加上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而且因为老年骨科患者恢复持续时间比较长,自理能力下降,因此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1]。此次研究中选取96名老年骨科患者,对这些患者产生的护理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各种风险管理措施,有效规避风险,以此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策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接收的96名老年骨科患者,其中有种54名男性患者,有42名女性患者,最低年龄为57周岁,最大年龄为74周岁,上述患者都不同程度的患有骨科疾病,按照患者现有情况,医生决定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研究者利用随机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56名患者,其中有29名男性患者和27名女性患者;另一组为对照组,40名患者,其中25名为男性患者,15名为女性患者。这两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方面,还是在治疗方式方面都比较接近,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新入院患者进行入院宣教,通过护患之间的及时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比如身心情况、饮食情况,既往史,此次受伤的原因等,并制定出科学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并不断评价有效性。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与家属进行实时的交流与沟通,以此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从而依据患者情绪变化来调整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将健康知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同时将患者恢复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完全告知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能够尽早的获得患者的信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检测指标
将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情况做对比,通过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相应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作为对护理措施评价的标准。两组患者比较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两个方面。
1.4 统计学研究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56名患者中,有2名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有50名患者表示满意,有4名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达到了95.8%;观察组40名患者中有21名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有9名患者表示满意,有10名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86%,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组56名患者中,有53名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有2名患者由于自身机体营养状况较差出现皮肤红润,褥疮一期,1名患者石膏固定后出现皮肤过敏情况。对照组40名患者中,有3名患者出现难免性压疮,皮肤破溃,褥疮二期。1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2例患者出现便秘情况。1例患者出现肺炎。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平均住院天数
观察组患者康复较快,术后15天左右伤口恢复良好,予以出院回家休养。对照组患者由于出现并发症,继续针对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住院天数较观察组时间延长。
3.讨论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由于出现了不可预见性的事件,给患者生理上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得患者恢复期延长,甚至有些患者因此而致残或者是死亡。对于老年骨科患者而言,护理风险因素更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跌倒、坠床、低温烫伤等意外伤害等[3]。
老年骨科患者之所以会这么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主要是因为如下原因:第一,老年骨科患者特殊性,发病之后,需要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加之创伤疼痛,精神紧张,容易诱发其他器官病变,如心梗,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而且发病之后各种反应力明显下降;疾病自身症状表现不明显,如观察不仔细,容易延误病情。第二,老年骨科患者在发病之前,可能自身就存在着多种合并症,经过手术治疗的刺激,会发生更严重的危险,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更大;第三,医护患配比失调,护理人员配备缺乏,1名责任护士要护理多名患者,多数人员疲劳工作,不能及时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第四,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患者及家属的知识缺乏,由于近年来网络上的一些负面报道,使病患对护理人员并不是足够的信任,有些患者及家属不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因此出现了护理风险;第五,健康教育没有系统全面化,健康教育工作是骨科护理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繁忙,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未能及时宣教,患者在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情况下擅自过早下地、过早活动发生钢板断裂等问题,从而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4]。
为了能够降低老年骨科患者护理的风险,医护人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对策:首先,医院内部应该针对老年骨科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且交由专业人士负责,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各专科的护理常规,针对各种疾病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资料;其次,老年骨科患者病房中要24h都有护理人员值班,如果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则应该安排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护理人员专门负责,以此防止意外情况出现;再次,护理人员要求每位患者都能够佩戴表明身份的腕带,以便护理人员能够最快速的识别出患者身份。营造安全的病区环境,住院部走廊墙壁上安装扶手,便于患者走路时稍作休息,病室内光线充足明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5]。与此同时护理站中要准备好急救药品,以便能够对患者实施最快速的抢救;第四,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学习教育,让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具备风险预防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最大程度的保证护理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的失误,不会因为护理操作不当而引发风险,另外,护理人员自身也应该加强学习,既要了解老年骨科患者的发病规律,也要了解这类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对最先进的护理方法进行了解,如有条件,也可以运用到实践中;第六,护理人员一定要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以便能够随时了解患者现有身心状态,病情发展情况,以此对护理方案进行实时调整。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时常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也就更加配合护理人员,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第七,对于危重、大手术后的老年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对于神志不清的老年人应加护床档,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 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这两组差异性明显(P<0.05)。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护理人员老年骨科患者运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老年患者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小丽,陈长春.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67-68.
[2]叶小惠.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1):91.
[3]金莉英,韦小花.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2(03):57-58.
[4]张雪梅.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9):110.
[5]崔艳玲.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预防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09):78-79.
论文作者:胡静,张香兰,吴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患者论文; 骨科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老年论文; 风险论文; 并发症论文; 满意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