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300387)
摘要:石涛先生著《苦瓜和尚画语录》对后世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两方面阐述《画语录:尊受章》,一方面是“受”与“识”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是“受”与“识”在创作中的运用。通过研究本章结来充实创作基础。
关键词:石涛 感受 尊重 创作 受与识
一.尊受章整体解析
“尊受”章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中为第四章。《苦瓜和尚画语录》写于中国清代,是一本绘画理论著作。全书共有十八章,首先讲原理,再讲术运腕,最后引出理论主张,构成完整和谐的山水画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石涛先生的《画语录》所讲述的是在山水画创作中画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强调画家要追求现实,投身于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主张“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这些绘画上的思想对近现代绘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画语录》的美学思想体系可称作“一画”论体系。石涛先生把“一画”作为自己的画学体系中心。其它一些概念,如“形”与“神”,“蒙养”与“生活”,“识”与“受”,“笔”与“墨”,“有法”与“无法”,“心”联系与“物”,“氤氲”等等,都与“一画”有关联,以“一画”始点,以“一画”为终点。
“尊受”这一概念在石涛先生《画语录》中甚是独特,同时也是构成他绘画美学思想中的重要方面。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石涛先生提倡的“尊受”这一概念,其具有鲜明独特的时代意义。石涛先生师法造化,重视笔墨,也重视“不似之似似之”,表达内心的强烈感受,张扬其独特个性,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清代中期非正统派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涛先生讲尊受是有根源的。这根源就是前三章中一画法则和通变性论述,作为前三章的概括和总结,抓住“受”这一逻辑环节一直推进,最终回到“一画”这一主题。石涛先生用单独一章来讲“尊受”,是因为“尊受”这一概念对于画家来讲,有特别的意义。石涛先生曾经在《画语录》的其它章节中多次提到了自身的亲身感受,也用其它章节来说明“尊受”的不同意义,可见石涛先生是非常重视“尊受”的。
二、“受”与“识”的辩证关系
“受”指的是接受感受的意思,“识”是指认识理解之意。在石涛先生的《画语录》“尊受”这一章节中,“受”指的是画家通过自身亲自感受自然所引发的对自然的直接审美感受。“识”指的是画家对于自然的理性认识。“受”与“识”是既相对又相应的一个概念,它是从佛学的“五蕴”所推论出来的,用来讲审美认识活动中的不同阶段和功能。
从“尊受”一章的全文来看,“受”与“识”的关系一共讲述了两点,“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是在自然状态下接触事物的,眼睛和耳朵诚实的把眼前世界传达到内心,然后发生感受。这就与佛洛依德确信的“纯洁的知觉”有相似之处。这两者是直接感悟和理性认识的的关系。石涛先生所讲“先受而后识”,指的就是感经验在前,理性认识在后,以某种理念来指导人去选择和感受,那这就不是纯洁的、原始的感受了,这就成了“识然后受”“非受也”。
文中所说“古今明智之士,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这就是在论述“受”与“识”的辩证关系,是指把生动的、形象的未深入事物本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性,间接性,深入到事物本质的深刻的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浸透,理性认识指导着感性认识并加深感受,从而上升为新的认识、法则。“受”与“识”相互存在,相辅相成。画家在心师造化而产生审美感知的根源上,总结出的审美判断,得出的绘画经验,和通过实践形成的绘画技法。把审美的判断,绘画的经验,前人的作品理论作为启发审美感性的材料,然后在师心造化,创造艺术品的基础上总结,形成自己的“识”。这不过是画家局限一时一事的感受和认识,这时小“受”小“识”,要将小受小识上升到大“受”大“识”。石涛先生在论述“尊受”这一基础之上,有提出“贵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就是说艺术家在尊重自己的感受同时,要善于把客观物像转化为自己的主观意向,然后再通过艺术创作形式加以表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个人的独特体验所得出的感受和个性化的表现。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高之所在吧。自然展现给人的只能是自然界的具体事物的物象,人类通过关观察了解并认识了自然界本身的运行规律,艺术家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去从事艺术活动,尊重自然存在的本身,而不是求别物以源泉。
三、“尊受”论的最终目的
“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强而用之。无间于外,无息于内。”艺术家要尊重感受素材并予以保持,发挥它的作用并使它不断扩大,要自强不息,不断更新自我,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状态。石涛先生在文中有讲绘画的操作过程一段,将这一过程颠倒过来就是:心指挥腕,腕操作笔,笔运行墨,墨形成画。强调了心的最高统摄作用,这与石涛先生在《一画章》“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是一致的,尊受的最终目的就是“一画”。石涛先生在他的绘画实践中深深明白“受”的重要性,“受”作为“画从心”的艺术表现和创作才能,需要不断扩展“受”与“识”,掌握“一画”理法,确认自我,开发核心感知。“无间于外,无息于内”,内外兼顾,宇宙在胸,化机在手“非无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限之也。”获得艺术创作中更大的自由。石涛先生想让画家明白天道变化、生生不息的自然界法则,知变,应变,识变,发觉源源不断更新不止的原动力,在变化中求发展,使绘画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就是石涛先生“尊受”的道理所在了。
四、结语
本文通过辩证法的思维和概念梳理了对“受”与“识”的关系和结构,使我们基本上看清理了“茫茫大盖中之一法”的真实面容,看清了它的形成机制、表现形态和开启方式。
参考文献
[1]《石涛画语录》,俞剑华标点注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
[2]卢辅圣.石涛研究[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10;
[3]《我读石涛画语录》,吴冠中,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作者:邢嘉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这一论文; 语录论文; 理性认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画家论文; 自然论文; 这就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