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与公司绩效的国际趋同:一个实证检验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公司业绩:一项经验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准则论文,公司业绩论文,经验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52(2010)03-0066-11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后,国际会计领域的主要发展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这种趋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上两个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通过努力以使其两套会计准则趋同,二是许多国家通过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使本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以下简称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与IFRS,以下简称国际会计准则)是近20年来被不同国家的公司采用最多的准则,许多研究人员在他们的研究中将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合称为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如Leuz和Verrecchia,2000;Ashbaugh,2001;Cuijpers和Buijink,2005)。本文也将这两套准则合称为“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国际准则”)。这两套准则虽有差异,但属于大同小异。Bartov(2005)等人从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角度取得证据进行研究后没有发现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两个准则制定机构通过协调,正在使两套准则走向趋同,200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美国的Norwalk达成一致意见,要尽快使两套会计准则相互兼容,这一合作努力常被称为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Schipper,2005)。

在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逐步地向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趋同。首先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到美国上市的公司要按美国会计准则编报财务报告;其次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仿照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制定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准则;再者是有的国家和地区完全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准则,这种情况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在不断地扩大,如欧盟从2005年起在上市公司中全面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一些研究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有利于提高会计和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比如Leuz和Verrecchia(2000)的研究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了交易量;国际准则是以投资者保护为目的的,Ashbaugh和Pincus(2001)的研究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具预测性,从分析人员的预测结果来看,预测误差缩小、准确性提高;Bartov等(2005)发现,以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计算的利润比以德国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还有研究发现,采用国际准则降低了资本成本(Botosan等,2004;Francis等,2005),但也有的研究认为没有降低,如Daske(2006)。

然而现有的研究中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方面关注不多。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效果,我们认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本文试图从研究不同国家的公司采用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来判断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和结果。以下第二部分解释这一问题的提出、研究动机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检验,第四部分是检验结果,第五部分为小结与结论。

二、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

对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一些研究人员用净利润的差异情况进行反映(如对中国进行研究的李树华,1997;Chen等,2002;刘峰、王兵,2006;蒋义宏,2002;等),这是因为利润是一个综合指标,会计准则中的差异都可以通过净利润差异反映出来。

仔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在会计协调及趋同过程中,较长时间存在着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普遍偏低的现象。李树华(1997)通过对中国76家上市公司1996年度境内外已审财务报告的研究发现,同一公司两份报告中的税后净利存在巨大差异,“一般而言,同时发行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按国际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审计后税后净利与按国内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审计后税后净利相比普遍偏低。不少上市公司甚至出现了境内报告显示出小额盈余而境外报告显示出巨额亏损,差额高达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的强烈对比现象,引起报表信息使用者的极大困惑。”Chen等(2002)研究了1998年中国制定颁布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新会计准则后,按中国准则与按国际准则计算的利润差距是否缩小了,他们用1997年至1999年中国有A、B股的公司作为样本,检验的结果是按中国准则与按国际准则计算的利润差距并未缩小,且三年均是按国际准则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国内准则计算的利润。刘峰和王兵(2006)的样本是1998年至2000年,结果仍然是按国际准则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国内准则计算的利润。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存在差异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采用国际准则会使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下降呢?

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普遍偏低的现象与我们通常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应该给企业带来益处的认识不一致。Cuijpers等(2005)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转换的利益大于成本,那么公司会转而采用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论认为,会计政策不仅反映不同利益主体所做出的决策,而且还会影响这些利益主体的决策过程。选择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是由公司的管理层做出决策的,一般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应考虑到采用国际准则可能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并不希望采用国际准则给公司业绩带来持续下降的结果。由此推论,采用国际准则不应使公司业绩下滑,应该有助于保持甚至提高公司业绩。这样,到国际资本市场上上市的公司一般都是业绩较好的公司,采用了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一般都应表现出较好的经营业绩。根据这些分析,可以认为国际公认会计准则的采纳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应该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现有的研究结果与我们通常的认识相矛盾,促使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认为需要通过经验数据来加以验证。

通过考察国际公认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和对一些研究文献的分析,我们认为采用国际准则计算的利润普遍偏低的现象在其他国家转换为国际准则的公司中也会存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际公认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实务由收入费用观为主向资产负债观为主转变;二是许多国家的国内会计准则有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3年成立以后不久开始了一项基础性项目,即建立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基本概念框架建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收益计量中用资产负债观取代传统的收入费用观。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6年的讨论备忘录中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对比,对支持和反对的各种意见进行了分析。经过广泛地征求意见和研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最终采纳了资产负债观(Bullen和Crook,2005),我国学者也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介绍了这一转变过程(如李勇等,2005)。之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颁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也采纳了资产负债观(Bullen和Crook,2005)。

按照资产负债观的理念,对任何经济业务或事项首先用资产或负债的定义进行衡量,不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的不得予以确认,在确定了资产和负债的基础上再确认其他财务报表要素。国际会计准则中包括重要的涉及资产和负债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准则,如借款费用,资产减值,无形资产,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都是在资产负债观的指导下制定的,对资产和负债的要素确认以及价值计量有明确严格的限定。国际准则中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出发进行的确认和计量在很多情况下是与我们传统的权责发生制相矛盾的,尤其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配比原则在国际准则中是不存在的(Barth,2008)。比如,待摊费用、开办费这样的资产项目是为了迎合配比原则而产生的,根据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资产的定义,待摊费用、开办费等不属于资产项目,不能记入或列入资产类项目中。这使一些原来列报为资产的项目不再可以作为资产列报,因此在改按国际准则编报财务报告时,这些资产项目都要被转为费用,这种处理的结果是资产减少、费用增加、利润减少,这样资产报酬率就会下降。

此外,国际准则相对较为严格,较难进行盈余管理,也是按国际准则计算的利润相对偏低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研究提供了按本国会计准则进行业务处理比按国际准则处理更容易发生盈余管理的证据,如Chen等(2002)证实的中国公司存在的盈余管理,刘峰等(2006)证实的中国公司为操控利润而进行的职业判断;再如许多大陆法系的国家允许公司计提各类储备、进行利润平滑化,Bartov等(2005)分析了德国法规允许利润平滑化的情况。由于管理层报酬计划、借款契约条款等原因,盈余管理一般倾向于调增利润或控制亏损,而国际准则相对较为严格,较难进行盈余管理,因而使按国际准则计算的利润相对偏低。

由于国际准则在利润计量中抛弃了配比原则,从资产负债的定义出发,采用了可以有效减少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发生的资产负债观,因而国际准则一般比采用收入费用观的国内准则更为严格,因此我们预计,按国际准则计算的经营业绩普遍偏低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转换为采用国际准则的公司中也会存在。基于此,本文提出下述假设进行验证。

假设:国际公认会计准则的采纳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呈现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检验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Compustat Global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80多个国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本文选取该数据库中的工商(Industrial/Commercial)企业数据。本文研究模型中用到的通货膨胀率的宏观数据取自中宏数据库。样本期间为1997年至2004年,最终选取的样本涉及17个国家,2 358家公司,被选择的公司必须有1997年至2004年所要求的完整的数据,包括公司本身的财务数据和相对应的宏观经济数据,这样构成一个平衡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共有观测值18864个。之所以将样本截止到2004年,是因为从2005年起欧盟国家的上市公司都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这将使采用国际准则的公司数发生一个陡然增加的情况,会对研究结论产生重大影响。

在选择样本时,被选中的国家,至少有20个以上的“执行国际准则的公司·年度数”,低于20个“执行国际准则的公司·年度数”的国家则被排除在样本范围之外,因为样本太小会使该国的代表性较差。样本包括的国家、公司数以及执行国际准则的公司·年度数的统计汇总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资产报酬率(return on assets,ROA)反映公司业绩,采用“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的概念,包括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影响公司业绩的控制变量包括按杜邦分析模型确定的两个影响资产报酬率的因素: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以及公司的资产规模、公司的财务杠杆,宏观经济影响因素选择通货膨胀率。

本文采用年度固定影响的方法控制随时间变化而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的缺失变量,如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快速传播会使生产效率逐年提高,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以及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公司经营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业绩;采用国家固定影响的办法控制那些无法观测的在时间上相对固定但在各国间存在差异的缺失变量,如劳动力的素质、自然环境状况、人们对经商赚钱的态度等。

在Compustat Global数据库中,对一个公司编制财务报表中采用的会计准则用两个字母进行了标示,本文将这些会计准则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DA: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指导原则总体上一致的国内准则;DI: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指导原则总体上一致的国内准则;DT: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准则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指南总体上一致的国内准则;DU: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一致的国内准则;US:美国会计准则。其余的为第二组。设定的有关变量如表2所示。

(二)模型

通过以下模型的回归结果来检验会计准则变量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

会计准则变量actgstnd为指标变量,1为国际准则组,0为国内准则组,若国际准则组的资产报酬率低于国内准则组的资产报酬率,则该变量的系数将为负,反之则为正。销售利润率r_o_sale和资产周转率assets_t指标是根据杜邦财务指标分析模型选取的,这两个因素是决定资产报酬率的基本因素。

公司规模firmsize为公司资产总额的对数值。对于公司规模,从规模效益的角度讲,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会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会提高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另外,我国的一些研究认为,规模代表获取资源和实现投资机会的能力,也反映过去绩效的累积,因而和公司业绩正相关(如吴淑琨,2002)。

对于资产负债率leverage,一般情况下,当投资活动的利润率超过负债利率时,投资收益愈多,则它对公司的资产报酬率愈有利。但是如果投资利润率尚不足以抵偿负债利率时,则负债增加,将会使公司的资产报酬率下降。无论什么情况,负债的增加都会使利息费用增加、利润减少,故资产负债率增加更偏向于使公司的资产报酬率下降。另外,债权融资具有特殊的治理效应,孙永祥(2001)解释它可能使管理层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也可能导致控制权争夺和杠杆收购等增大代理成本的行为,从而债务融资具有负治理效应,其他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如于东智,2001)。所以资产负债率变量预期与资产报酬率负相关。

通货膨胀率变量inflrate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因为通货膨胀水平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即相同单位的资本要求得到相等的投资回报,要求资本无差别化。然而现实中资本无差别化不可能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所以行业与企业的利润率被扭曲是客观存在的,通货膨胀及资本利润率平均化是对这一现象进行自然调节的过程,①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和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往往产生资产报酬率下降的情况。

四、检验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有关变量的均值及其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为了控制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将所有指标均按上下1%分位数进行了winsorize处理,即高于99%分位数的样本按99%分位数取值,低于1%分位数的样本按1%分位数取值。

我们将采用国际准则的公司和采用国内准则的公司分为两组,检验从1997年至2004年各年两组的资产报酬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看出,1997年至2002年,采用国际准则的公司的资产报酬率的均值均低于采用国内准则的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均值,其中1998年和2001年用两组间t检验的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除2000年和2002年外,其他各年用两组间秩和检验的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2003年和2004年采用国际准则的公司的资产报酬率的均值均高于采用国内准则的公司的资产报酬率的均值,且2004年在统计上显著。由于公司业绩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控制有关影响因素后来看会计准则的选择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故还需要通过回归方程来进行检验。单纯用年度数据是不能反映会计准则变量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的,如表4所示两组均值在一些年份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正是本文为什么采用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的原因。

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列示于表5。从表5可以看到,会计准则变量与业绩变量呈现负相关关系,且在5%水平上统计显著。其他自变量都与因变量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并不高,不影响变量的独立性。

(二)回归分析结果

表6是以资产报酬率作为反映公司业绩的指标来检验会计准则的选择与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的回归分析结果。回归结果表明,选用会计的国际准则与公司业绩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会计准则变量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这说明采用国际准则计算的公司利润偏低的情况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也就是说,采用国际准则使公司的经营业绩下降的情况不是仅有中国存在的个别现象,而是国际上相当多的国家都存在的普遍现象。论文提出的假设得到证实。

用允许误差项年度自相关的HAC Robust标准差计算的结果只是标准差加大,并不影响结论;用各年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仍然表现出会计准则变量与资产报酬率负相关,与全部数据回归的结果一致。其中2003年和2004年会计准则变量的系数分别为-0.0317和-0.0186,并分别在99%和90%的水平上统计显著。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报告。

五、结论

本文通过检验国际公认会计准则的采用与公司业绩的相关关系来研究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和趋同过程中的特点和趋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会计准则变量与公司业绩呈现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采用国际公认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普遍来说比按国内准则计算的利润偏低。这种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已被观察到,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这种现象不是中国的个别现象,其他一些国家的公司采用会计的国际准则计算的利润也普遍偏低。结果是按照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计算的资产和利润更加实在,国际准则表现出更加谨慎或更加稳健的特点。由此本文认为,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过程中,采用国内会计准则的公司转换为采用国际准则,公司的业绩水平一般会相应下降,这种转换伴随着的往往是利润计量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从为了减少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发生的角度看,这是合理的和必须的。以此来判断国际准则是严格的和高质量的还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我们的研究结果说明,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过程中,一般国家的公司可能意识到国际准则的采用总体上会对公司业绩有不利影响,故从这一点来推论这些公司不会成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主动因素。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必须由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或者政府机构来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这种情况在许多国家、在欧洲联盟都可以看到。

中国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过程中不仅于2006年制定发布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在之后的几年中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协调和协商,促进会计准则的相互承认以达到会计准则等效的结果。本文的研究表明,需要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政府采取措施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的积极努力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将在国际范围为会计准则趋同作出贡献。

收稿日期:2010-01-04

注释:

①参见http://baik.baidu.com/view/4011.html的解释。

标签:;  ;  ;  

会计准则与公司绩效的国际趋同:一个实证检验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