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运行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更是有效维护企业组织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通过劳动定额管理来优化企业管理成本,有效提升劳动效率,并作为重要的绩效管理指标制定企业的分配方案,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劳动定额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劳动定额;企业;管理
引言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自身定额管理质量,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基于此,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一、劳动定额内涵分析
所谓劳动定额,指的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条件下,通过有效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于生产的合格产品或者完成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见的规定限额。对于企业来讲,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其在特定的时间里生产合格产品数量是基本稳定的,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不断提升改方面的生产能力,这就决定了需要通过更加精确的管理模式,优化劳动定额管理,不断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这是新时期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必然选择,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企业定额管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对劳动定额重要性的认识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对于劳动定额管理缺乏起码的认识,对于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管理过程中,往往认为只要强化对劳动合同的管理,优化企业的责任管理等就能够让企业管理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基本能够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管理者并不会非常重视去如何进一步优化人力物力资源配置,因此也就无法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并不会针对性地设置管理机构和人员,也没有相应的专职人员,缺乏完善的劳动定额标准及相应的程序,无法支撑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劳动定额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定额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对于工作中涉及到的产品结构信息和生产工序等缺乏深入的认识,并且再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系统的形成完整的工序定额,对于指标的确定也有很大的盲目性,特别是在不同的岗位环节,管理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别,进而使得企业生产中工时指标存在整体不平衡的现象。与此同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细化的产品工序定额,这使得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产品工序定额指导,工人的定额分配不到位,定额工时和劳动工时有很大的差距,无法准确反映劳动量的大小。同时,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也有一些零星产品生产,对于这部分生产工时的安排,多为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估工,这些人员没有良好的定额经验,使得管理过程不是非常系统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分配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缺乏分配和激励机制,相关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内部分配过程中,企业往往完成了劳动定额,但是会因为其他效益指标没有完成而无法得到超额工资。同样的,如果效益指标完成了,但是劳动定额没有完成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员工工作量增大,但是获得的回报却不成正比。不管员工完成了多少任务,任务质量怎么样,都得到一样的薪资待遇,这十分不利于企业劳动定额激励作用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弱化,认为劳动定额并没有什么意义,存在很大的质疑,进而使得劳动定额管理无法在企业生产管理中有效实施。
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完善措施
基于上述问题,为了提升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质量,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思考。
(一)增进对企业劳动定额的认识
在新的发展时期,企业需要进一步增进对劳动定额制度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劳动定额制度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企业的客观需要,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立足企业发展客观情况,配备专门的定额管理机构和人员,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并将其同企业的内部分配机制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企业工序特点,系统掌控资源配置、生产组织以及劳动用工的关系,并全面对企业的定额进行梳理和规范,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必要的支持。
为了提升企业定额管理的质量,针对性构建并强化定额管理配套的评价机制纸至关重要,企业需要对自身定额工作开展质量做必要的评价和总结,全方位了解企业定额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并研究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定额管理质量的因素,然后结合企业客观需要,针对性地构建系统完善的定额水平统计分析评价体系,并通过定期评价和分析,全面掌控生产计划以及职工实际的定额水平,深入挖掘影响因素,然后重新优化整合相应的企业生产要素,并不断优化生产的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进而有效改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规范企业定额管理模式
企业定额管理想要更好地贴合企业客观实际,就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定额管理模式,立足企业运行和发展情况,动态化进行管控,让定额管理工作更加统一,为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深入研究企业的生产系统情况,然后设定相应的定额水平,构建同企业生产计划、劳动用工、定额计划、工资分配相结合的定额综合管理体系,强化对企业定额管理的执行和考核等环节的管控,从而让劳动定额管理真正发挥其作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帮助。
结语:劳动定额管理能够有效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提升劳动生产率,也可以更为有效地优化企业人力物力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定额管理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可以说,这是企业未来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范存良.关于搞好国有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的探讨[J].经济师,行业经济,2004(04)
[2] 桑华.新时期劳动定额管理的若干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1)
论文作者:陈祥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定额论文; 定额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论文; 工序论文; 工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