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共生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_核心能力论文

产业群共生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环境论文,产业论文,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改日期:2006-04-28.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08(2006)04-0047-07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产业群特征.产业群或产业集群(cluster)指围绕某一特定产业,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1].我国的珠江三角地区,浙江环太湖、宁波、温州等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演进出电子、轻纺、低压电器等民营企业产业群.这些产业群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过重大推动作用.同大多数民营企业一样,民营企业产业群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的成功,具备一定的偶然性,企业发展缺乏明晰的战略框架指导.

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从知识创新和扩散的角度考察产业群现象[2~4],产业群被认为是一个包括企业、大学、专业市场等参与者的社会共同体.参与者掌握不同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组织学习互相交换信息,共同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经营、资金等各种问题,实现知识的创新和扩散.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我国的产业群存在同样的知识创新和扩散现象.例如,刘清华等认为我国大量存在的中小企业产业群的竞争优势在于企业间以密切交流、信任和合作为基础的高效的知识转移速度和效率[5];陈荣忠等认为构建知识管理系统是保持产业群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并讨论了产业群内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特征[6].这些文献的研究重点要么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群,要么是产业群内企业管理的某一方面,没有将作为企业外部环境的产业群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考虑.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传播和扩散速度的不断加速,竞争日益国际化,对产业群内民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低档次、低技术、低附加值、自主创新少的“三低一少”产品为主的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群面临极大的挑战.为此,产业群内企业,特别是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必须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应对新的挑战,持续做大做强.

企业战略的核心是如何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核心能力理论认为[7],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集体学习,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以及整合众多技术流的能力.根据这一定义,企业对知识的吸收和学习能力是核心能力的关键.对于处于民营企业产业群中的企业而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产业群的特征、结构、知识创新和扩散的速度和效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一外部环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企业必须根据所处产业群的演进阶段,制定相应战略,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核心能力.

1 战略起点:基于学习网络的产业群共生环境

企业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是企业所处的环境.产业群是群内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一般认为,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群不仅包含大量联系紧密的企业,而且包含大学、科研院所、专业交易市场、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以及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这些参与者一起分工明确、密切合作构成了群内企业的外部环境.

在产业群的参与者之间存在一个以知识流动和共享为纽带的学习网络,它加速了企业间知识的流动,提高了企业创新的速度[8].参与者之间的学习网络可以归纳为如图1所示.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通过提供基础设施、行业信息服务、资金支持构成了产业群发展的平台.专业交易市场吸引大量的买家,使群内企业获得最新、最全面的顾客需求信息,促使企业保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由顾客的需求信息导致企业创新的需求和对新技术的追求.这一方面敦促企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向大学、科研院所等专业知识生产机构寻求帮助,形成了企业与专业知识生产机构之间的知识创新和流动渠道.

处于学习网络中心的是产业群内的大量企业.Maskell[9] 考察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同一产业群内不同企业间以及不同产业群间三个层次的知识创新和扩散机制.然而,这仅是对产业群学习网络现象本身的研究.从企业战略角度看,产业群内学习网络只是从知识流动的角度对企业外部战略环境的描述,而不是从产业结构、竞争因素的角度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考察,无法作为企业战略的起点.本文认为共生环境才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起点.“共生”指企业间彼此紧密结合、共同发展的关系,有两个基本特征.

1.1 上下游企业间的依存关系

围绕主导产业,企业群内存在大量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包括生产流程上的配套企业),它们之间协作非常紧密.以浙江省大唐镇袜业产业群来看,群内包含了1000多家原料生产企业,300多家缝头卷边厂,100多家定型厂,5家印染企业.企业在群内可以方便找到原材料、中间产品的供应商,零部件或部分产品工序也可以通过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来解决[10].反之,对于处于上游的供应商来说,下游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量直接决定它们经营的好坏,一个主导产品的兴盛,往往可以带动与其配套的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兴起.这样,产业群内的上下游企业间就形成了一个互相依存、共生共荣的依存关系.

这一种产业结构上的依存关系是产业群内学习网络的有形骨架,也是共生环境的基础.基于这种依存关系,关于供需双方的产品信息、价格信息、生产技能等知识在学习网络上快速传递.

1.2 同类型企业间的竞合关系

1)大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密集分布使企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的压力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开发差异化的产品.无论是提高质量、还是降低成本,都需要生产工艺和生产技能的改进,开发差异化的产品更需要创新性的知识.因此,竞争关系促使企业迫切需要“知识”资源.企业会自动增加与产业群内其他参与者的知识交流,从而加速产业群学习网络的形成和学习网络上知识的流动.知识利用的效率也因企业内在的强烈需求而大大提高.

2)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群自发形成,以中小企业、甚至个人作坊为主的特点决定了企业间又必须进行合作.我国浙江等地的民营企业产业群都是在改革开放后,由当地人的自发经营行为逐渐发展壮大而形成的,并非政府有意布局而成.在产业群发展初期,企业往往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小商品、小配件.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档次的提升,单个小企业的技术、生产能力有限,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包括生产技术上互相学习、联合技术人员攻克难关、联合投标超过企业生产能力的大订单等.如吴江盛泽真丝产业群的企业为了提高生产工艺,曾有16家企业联手先后4次联合考察采购世界先进的无梭喷气织机[11].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谈判能力,而且克服了单个企业技术能力不足无法对先进生产技术进行吸收消化的弱点.

同类型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是企业共生环境的根本.竞争关系促使企业不断提高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和寻求、利用知识的能力;合作关系促进了知识在企业间的扩散,促进了整个产业群的升级.企业要么在共生环境中被竞争对手淘汰,要么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2 竞争优势:核心能力与产业群演进三阶段

在产业群共生环境中,地理区域的集中和信息流动的便捷使产业群内企业能够获取的有形资源的类型和质量基本趋同.例如资金、原材料、人工等成本都近乎相同.学习网络的开放性和进入学习网络的低成本,也使得企业有相同的机会获得生产技能等关键知识.那么,什么因素使产业群内某个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从大量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的呢?

企业所处共生环境的基础是学习网络.企业对学习网络的利用效率和整合能力是产业群内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学习能力强的企业,可以迅速通过学习网络获取知识,从而获得比其他企业明显的竞争优势.下面通过基于学习网络的产业群演进阶段的划分,具体阐述在产业群的发展各阶段,产业群内企业学习的特点和企业核心能力的侧重点.

产业群演进阶段的划分根据对产业群形成原因与其动力机制的看法不同而不同.如地域分工理论、外部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以及社会资本优势理论等,它们各自在产业群发生、发展、成熟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主导作用[12].本文认为,在产业群发生、发展、成熟的演进过程中产业群共生环境的特点各不相同,学习网络的特征也不尽相同,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发展所需的核心能力(参见表1).

表1 产业群演进三阶段与企业所需核心能力

Tab.1 3 Phases of cluster development and required core competence

项目 发生期 发展期成熟期

市场环境 大量企业开始进行 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机构 高度专业化分工

同一类产品生产区域内聚集、分工明确

市场需求广需求变得苛刻 市场成熟

大量企业自由竞争 某些企业取得领先地位,

某些大型企业取

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得领导地位

企业行为 产品单一 产品种类丰富、档次提高

领导行业发展

趋势

生产技术简单 开始进行产品创新 经营国际化

无品牌开始进行品牌营销 成熟的市场营销

网络特征 网络雏形 生产经验和技术快速

高效知识创造

流动 与流动体系

仅有市场信息共享 网络结点迅速增长、联系

国际知识学习

复杂化

渠道

企业核心 模仿能力 吸收基础上的创新能力 整合学习网络

能力 的能力

企业家精神把握竞争的能力

知识联盟与知

识领导

2.1 发生阶段

在产业群发生阶段,围绕某一主导产品进行生产的企业开始在群内产生.它们的产品尽管种类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但由于巨大的市场空白,需求非常广阔,毛利润比较高,为吸引大量企业进入提供了前提.这时的学习网络尚未形成,企业间的知识流动主要是市场信息的共享和简单的生产技术交流.例如,中国低压电器之都浙江柳市镇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初,那时一批农民相互帮助,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开设了家庭作坊,大批人跑出去推销极大开拓了这些作坊的市场.亲戚、朋友间关系网络保持了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使他们能敏锐地把握市场供需信息.

先进入的企业通常具有先发优势,成为以后大量企业陆续进入同类产品生产的“标杆”.对于先进入者来说,由于产品所需行业经验和生产技术不高,企业的模仿能力和企业家精神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家精神使企业能够抓住市场的空白点,模仿能力使企业快速学习必需的生产技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一阶段的企业刚刚建立,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生产市场认可的产品非常重要,企业的重心不得不倾向于市场方面.所以,为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有效的市场信息收集渠道非常重要.

1)利用区位优势.江浙一带很多民营企业的成功都依赖于背靠上海的信息和市场优势.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群也存在这样的情形.80年代初,随着广东省的对外开放,顺德、南海、东莞等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本地在海外和港澳的亲朋回乡开展“三来一补”业务,充分利用了靠近香港的信息优势,逐渐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基地,民营企业产业群快速发展.

2)产业群内人脉关系和其他企业的经验.产业群内地理空间较小,企业与企业、企业家与企业家、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接触较为频繁.这种人脉关系也构成了以后企业间展开多种合作、建立知识联盟的基础.在紧密的人际交往中,蕴含着大量和市场、生产技术相关的信息.企业可以通过人脉关系和其他企业的市场开拓经验,获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

2.2 发展阶段

此阶段,共生环境的竞争性加强.更多的当地企业发现了在该行业进行生产的商机而进入该行业的生产.这种进入包括原材料、某个部件或生产环节的生产等.共生环境基本特征之一的上下游企业依存关系形成.此时的市场环境不仅由于企业的增多而变得复杂,顾客对产品性能要求的提高也促使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开始进行产品创新.某些学习能力强的企业凭借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和高质量的产品渐渐发展壮大,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开始品牌经营.

随着单个企业知识的积累,企业内部具备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吸收消化而发展出新的工艺的能力.企业成为学习网络的结点,专业人员的流动和个人交流构成不同企业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共同开发也逐渐成为企业间合作的一种方式.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网络开始形成.在此基础上,具有更强的知识汇集、交换作用的结点,如专业交易市场和大学等专业知识生产机构的逐渐产生,更增强了产业群内学习网络的知识创新和流动的效率.

这一阶段企业的核心能力重点是吸收基础上的知识创新和把握竞争的能力.

1)快速吸收已有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企业如果想在发展阶段从众多小企业中脱颖而出,必须具有更强的发现机遇、找到差距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并且可以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顾客服务上有更优的表现.这需要企业持续地自我超越,不断发展自己产品创新能力.此时,单纯的模仿型学习已经退居次要位置,更多的是在吸收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学习的标杆企业已经变为国内外的一流企业,学习的范围开始从单纯的生产技术向管理方式、管理技能转变.

2)把握竞争的能力.竞合关系是产业群共生环境的根本.恶性竞争将破坏产业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导致企业陷入无利可图的境地,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正确的战略应该是企业间相互合作,开发新的差异化的产品.为了把握竞争的度,企业可以利用中介机构,如行业协会,来协调产业群内企业的行为.另外,由于产业群企业主之间有良好的关系,他们各自企业的发展都要依赖于当地的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企业可以利用这种网络资源,倡导有度的良性竞争,摒弃短期自杀式行为.此时的企业战略是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同心协力创出区域产业群的品牌效应,致力于产业群的长远发展.

2.3 成熟阶段

在此阶段,高效率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形成;产业群内企业销量占到行业市场份额的很大部分;企业产品创新不断丰富,甚至能够引领市场潮流;知名品牌形成,大型企业集团产品开始进行国际化经营.此时,企业的竞争环境从单一的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大型企业集团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要有敏锐感知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并且能够预测行业发展的趋势,作出快速有效反应,甚至引导行业发展的方向.这时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变得至关重要.而战略的制定取决于企业对机遇的把握程度和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这需要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不断超越已经取得的成绩.

在成熟阶段,高效率的学习网络为了适应企业国际化运作的需要,不仅突破了本地区、本行业的限制,而且开始从其他行业、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寻找、学习创新的知识.正如Bathelt等[13] 所观察到的,产业群的知识流动不仅限于产业群本地,而且通过国际间的知识共享形成更强大的知识创新和扩散网络.低压电器之都浙江柳市镇民营企业产业群的正泰集团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建立合资企业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是国内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例子.

成熟阶段的产业群成为竞争更激烈、知识创造和流动更快速的国际间知识网络体系的一部分.此时产业群内的大型企业也面对新的更大挑战,其核心能力重点是建立知识联盟与成为知识领导的能力.

1)建立知识联盟.知识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一种,但它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作为联盟的中心目标.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14].在产业群共生环境下,知识联盟对于处于竞合关系中的企业相互学习、提高对学习网络的利用效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产业群发生和发展的阶段,事实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无意识的知识联盟,如市场信息共享、生产经验相互模仿和借鉴、共同开发等.但这只是一种原始的自发行为,谈不上有意识的知识联盟.

到了产业群的成熟阶段,在产业群内占有主导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大型企业集团有能力进行高投入的研发、招聘最优秀的人力、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这些资源是行业内其他中小型企业所没有的.只要大型企业不出现明显的经营、财务决策失误,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很难被别的企业撼动.所以,能够对这些大型企业集团持续发展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产业群内企业的竞争,转而变成了合作——与产业群内的企业和与产业群外企业的合作.当应对产业群共生环境的重点由竞合兼顾转移到合作以后,为了拓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学习网络,知识联盟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知识联盟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①在产业群内部,围绕大型企业集团,包括大量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在内的知识联盟,其主要形式是大型企业与大量配套企业在高度分工合作基础上紧密合作,并且建立研发中心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提高作为联盟的知识创新的速度和能力;②企业把眼界拓宽到产业群以外,对企业所处环境进行全面扫描,同处于价值链上下游或同行业内具有差异性知识的其他大型企业,建立密切的知识合作关系.学习网络因此而进一步拓展为跨行业、跨地区的知识创新和扩散网络.

随着信息时代不断加速的知识流动和市场的全球化,企业不仅需要进入当地的学习网络,而且需要通过国际间合作获得知识.进入国际知识学习渠道,意味着与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知识联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一直走在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的最前沿,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2)成为知识领导.知识联盟是一种对等的关系,而企业战略的核心是为获取与其他企业相比的竞争优势.为此,大型企业集团要努力在知识联盟中争取领导地位.基于知识联盟的两层含义,知识领导地位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①努力成为产业群内学习网络中知识创新和流动的中心,大型企业集团可以依靠其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建立研发中心,积极开展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业群内企业的创新;②充分利用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在生产和技术上的广泛联系,与其进行广泛合作,积极促进整个产业群内学习网络的知识扩散速度,提高知识利用的效率;③主动将视野拓展到产业群以外的广阔空间,促进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与产业群外企业、科研机构的知识联盟,使企业成为产业群内部学习网络与外部先进技术之间的一个“交换器”,促进跨地区、跨产业的知识流动,保持产业群共生环境的生命力.

以大唐袜业产业群为例.尽管袜业是低技术含量的产业,依然可以找到企业成功实施知识联盟与知识领导战略的例子.该产业群目前具有化纤、织袜、染整、营销、运输等贯穿袜业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完整的产业链,沿着这一产业链分布着大量中小企业,并且形成了丹吉娅、步人等知名企业.它们之间有专业化的分工,同时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大唐袜业”这一整体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产业群内的龙头企业丹吉娅集团与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2003年,集团利用其资金和人才优势设立了“诸暨市中科袜业研究所”和“诸暨袜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对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原料选择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其目的是带动产业群整体的发展、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原动力.丹吉娅集团还与浙江工程学院联合,对纳米技术在袜业中的应用作专项研究.这些都是产业群内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知识联盟,扩大其在产业群学习网络中的影响力,积极创新谋求知识领导地位的案例.丹吉娅集团还先后从意大利、韩国、台湾引进先进的制袜设备,聘请意大利专家作技术指导,日本专家为常驻公司生产技术顾问,这是企业为了持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开辟国际知识学习渠道的案例.

企业战略需要有前瞻性,而企业战略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历史路径和现时环境.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群发展到现在,大部分处于发展阶段的后期或者成熟阶段的早期,产业群内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已经形成.这些大型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保持已经取得竞争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将应对共生环境的重点放在合作之上,建立知识联盟并寻求知识领导地位,不断拓展企业的学习网络是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群内大型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本文对产业群三个演进阶段及企业所需不同核心能力的讨论,对于已经过产业群发生和发展两个阶段的大型民营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具有较强的战略指导意义.

标签:;  ;  ;  ;  ;  

产业集群共生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_核心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