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挤压排脓法与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毕娟,卢建群,杜慧斌

(乐山市人民医院眼科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泪小管挤压排脓法与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断泪小管炎38例(3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随访情况。结果:经泪小管挤压排脓法的患者为25例,其中13例(52%)经1次治疗后痊愈,10例(40%)经至少3次治疗后治愈,2例(8%)治疗多次均复发,改行泪小管切开术;行泪小管切开术均为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共13例,手术后全部治愈。结论:泪小管挤压排脓法简单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泪小管炎;泪小管切开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067-03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s about extrusion and drainage method of the canaliculitis and canaliculotomy

Bi Juan,Lu Jianqun, Du Huibin.Leshan People's Hospital,Leshan ’Sichuan 61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rusion and drainage method of the canaliculitis and canaliculotomy. Methods Clinical date and treat follow-up conditions of 38 patients(38 eyes)wih canaliculitis were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6. Results 25 patients with squeeze the abscess of the canaliculitis,13 cases(52 %) of them after one time treatment were heal, 10 cases(40 %) with at least 3 times treatment and 2 cases(8%) were treated repeatedly, read as canaliculotomy. 13 case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ere treated with canaliculotomy and all of them were cured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 The canalicular extrusion and drainage method is simple and is suitable for primary hospitals.

【Key words】Canaliculitis;Canaliculotomy;Treatment

Von Graefe于1854年首先提出泪小管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泪小管炎为泪小管的慢性炎症,临床上比较少见,在泪器疾病中仅占2%,误诊率高,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它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由泪囊炎上行感染造成或结膜炎下行蔓延而来[1]。以往研究认为泪小管炎多发生在单眼,并且下泪小管比上泪小管多见[2]。此病易诊断为慢性结膜炎,经局部单纯点眼药水效果不佳。现将我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断泪小管炎38例(3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点和缺陷,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断为泪小管炎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6例,年龄23岁~78岁,平均年龄67岁。眼别及位置分布见表。初诊为单纯的泪小管炎患者均门诊先行泪小管挤压排脓,多次治疗失败或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住院行泪小管切开术。综合治愈率100%。

1.2.治疗方法

1.2.1挤压泪小管排脓并泪小管内注药 爱尔卡因表面麻醉泪小点后,泪小点扩张器扩张泪小点,便于泪小管内容物的排出,暴露泪小点,术者一手拔开眼睑,一手从泪小管与泪囊连接处逆行向上沿着泪小管方向挤压泪小管,通常挤压出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或褐色干酪样、豆腐渣样分泌物。反复多次挤压后给予泪小管腔内注药,药物选择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1.2.2泪小管切开术 爱尔卡因表面麻醉泪小点,用显微剪沿泪小管走行方向先垂直后水平在结膜面行泪小管全层切开,至内眦部;用刮匙清理泪小管内豆腐渣样物,碘伏消毒液消毒创面,术毕,给药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患眼,包眼。

1.3 术后治疗

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眼液 每天4次×7天局部点眼抗感染,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睡前×3天涂眼抗炎,一般无需口服抗生素,对年老、糖尿病及全身情况差患者口服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2.结果

经单纯泪小管挤压排脓法的患者为25例,其中13例经1次治疗后痊愈,10例经至少3次治疗后治愈,2例治疗多次均复发,改行泪小管切开术,术后未再出现眼红、分泌物多症状。泪小管炎合并泪囊炎患者均采用泪小管切开联合泪囊手术方式,手术后全部治愈。

3.讨论

泪小管炎是泪小管的慢性炎症。可由结膜炎蔓延而来,也可由泪囊炎上行感染所致,表现为反复眼红、不适感、眼部分泌物增多。临床工作中易误诊为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等疾病,治疗方式多样。该病是由于与之相延续的结膜组织发炎,泪液中、结膜囊中条件治病菌可诱发泪小管炎,泪囊的慢性炎症,可上行感染而引发泪小管炎,泪小管周围组织的炎症蔓延至泪小管,引起泪小管炎[3]。泪道系统的某些异常也造成泪小管结石形成和慢性感染[4]。此外,泪小点栓子的置入亦可继发泪小管炎[5] 。目前认为放线菌感染是泪小管炎最常见的原因。放线菌属革兰氏阳性菌,为厌氧或兼性厌氧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呈分枝或棒状排列[6]。放线菌为条件致病菌,是人体口腔、肠道、女性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不具有致病性,但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如高龄、外伤、配戴角膜接触镜、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大量使用后转变为致病菌。所以临床中放线菌引起的泪小管炎以老年患者居多。研究表明放线菌的坏死组织或菌丝钙化容易在泪小管内堆积而形成结石[7],故结石是泪小管炎一大特征。最新研究表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较放线菌有更快的感染速度[8]。国内张翠丽对10例泪小管炎患者行病原学检查结果提示真菌为造成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9]。孙莉等认为肺炎双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10]。目前,国内近年来尚缺乏关于泪小管炎病原学大样本的研究报告。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眼部轻度红肿、刺激,伴少量分泌物。常见症状为:反复流脓,揉眼后加重,眼内异物感,眼红时间长。泪囊摘除术后仍能从泪小点挤压出粘脓性分泌物可作为泪小管炎的间接证据[11]。泪小点及泪小点周围眼睑肿胀,挤压泪小管可见脓性分泌物由泪小点溢出,结膜囊有丝状分泌物,裂隙灯下将泪小点外翻,有乳头状突起。本病可以通过泪道冲洗、超声生物显微镜、泪道造影检查、泪道内窥镜等辅助检查诊断。

目前泪小管炎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泪小管挤压排脓法和泪小管切开术。薛洪华等报道利用泪道探针搔刮联合挤压泪小管排脓并泪小管内注药的方法亦取得良好效果[12]。泪小管挤压排脓法针对未合并泪囊炎,初次就诊,费用低廉,治疗室内就可以进行。但通常需要挤压治疗多次,研究认为多数病人需治疗3次[13]。此法不破坏原来泪道的形态,操作简单易学。此法缺点为:部分病人眼睑红肿,治疗后次日眼睑肿胀达高峰,可局部给予热敷治疗。此种治疗方法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可诱发急性泪囊炎的发生,故治疗前需向患者及家属讲明以上情况,取得理解后安排治疗。泪小管切开术破坏了泪道的完整性,术后造成终身流泪,是一种破坏性手术,但Anand对泪小管切开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中,未发现该治疗和术后溢泪有直接关系[14]。但此法操作简单易学,不需要显微镜亦可开展。此外,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为泪道内窥镜下联合泪小管切开置管术。该方法可直视下沿着泪小管的方向,边插入边进行检查、治疗,带记忆导丝探针辅助下自上下泪小点置入泪道引流管,自鼻腔结扎泪道引流管断端,术后3月拔除引流管[15]。本方法可以直视下发现病变,处理病变部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泪小管炎的方法。但此方法需配备泪道内窥镜及相关器械,基层医院难以开展。

综上,泪小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泪器疾病,此病虽小,不影响视力,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年轻人,内眦部红肿,分泌物反复出现,影响社交及工作。临床上易出现误诊,特别是误诊为慢性结膜炎,局部点药后久治不愈。熟悉泪小管炎的临床特征,配合泪道冲洗等相关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正确诊断该病。不同级别的医院需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科室配备的器械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我们通过总结得出:初次就诊患者,未合并慢性泪囊炎等泪器疾病,可先试行泪小管挤压排脓治疗,若多次治疗无效需行泪小管切开,但针对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炎患者,治疗原则是行泪小管切开联合泪囊炎手术,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Demant E,Hurwitz JJ.Canaliculiculitis:review of 12 cases.Canadian Joumal of Ophthalmol,1980,15(2):73-75.

[2] Hussain I,Bonshek RE,Loudon K,Armstrong M Tullo AB.Canalicular infection caused Abyctinomyces.Eye,1993,7:542-544.

[3] Robert B.Penne原著;钱江,袁一飞译. 眼眶病与整形.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78.

[4]范金鲁.临床泪道微创手术学. [ M]. 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3-65

[5]金亚利,刘岩,谢春燕,等.泪点栓和泪小点栓置入术后继发泪小管炎的检查与治疗方法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2015.5(4):185-188.

[6]李凤鸣.眼科全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2.

[7]范瑞,苏云,孙玉珍.放线菌性泪小管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996.

[8] Lin SC,Kao SC,Tsai CC,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factors associated the outcome of lacrimal canaliculiculitis.Acta Ophthalmol,2011,89(8:759-763).

[9]张翠丽.泪小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47-48.

[10]孙莉.典必殊眼膏治疗泪小管炎临床分析[J].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Vol.6,No.26:78-79.

[11]葛坚,王宁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58

[12]薛洪华,翁景宁.泪道探针搔刮治疗泪小管炎12例临床疗效[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2):133-136.

[13]邓新平,陈集玲.泪小管炎的临床微生物学及治疗.[J]中华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13.35(8):626.

[14] Anand S,Hollingworth K,Kumar V,et al.Canaliculitis:theincidence of long-term epiphora following canaliculotomy.Orbit,2004,23(1):19-26.

[15]王琳,陈琳琳.泪道内窥镜联合泪小管切开治疗泪小管炎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6.3:564-566.

论文作者:毕娟,卢建群,杜慧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泪小管挤压排脓法与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毕娟,卢建群,杜慧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