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大姚县人民医院 云南楚雄 675400
摘要目的:对胆总管结石的CT临床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胆总管结石检查的患者35例,均行CT及 B超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结果:经CT检查结果显示,35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有29例,6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下段梗阻,确诊率为100%;其中29例胆总管结石中,高密度结石患者15例、混合密度结石患者5例、软组织密度结石患者6例、低密度的结石患者3例;另外,29例患者中胆总管的结石显示是靶征的患者有15例、显示为新月形状透光区患者有14例;有20例合并胆结石与胆囊炎、9例患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使用B超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23例(65.71%),7例为胆总管下端梗阻,漏诊5例,漏诊率为14.29%。结论:CT检查是确诊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CT检查确诊率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CT诊断;临床
在以往影像的诊断过程中,B型超声的检查是胆道系统结石检查的一个最佳方式,但对于胆总管结石而言,因为会受到肠气影响,同时会因为B型超声的自身分辨能力受到限制,应用超声检查确诊率一般比较低。但是CT检查分辨率比较高,也不会存在结构重叠的干扰,CT检查方式是目前胆总管结石检查的一个有效方法。本文就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胆总管结石检查的35例患者CT检查资料与B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胆总管结石检查的患者35例,均行CT及B超检查。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3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94)岁;35例患者中症状表现为右上腹疼痛的有4例,伴随巩膜与皮肤黄染的患者12例,出现发热、发冷并伴有恶心病史患者有10例,产生肝功能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有9例。
1.2方法
35例患者都使用CT检查,在检查之前患者都是在上午空腹,并在上检查床时与扫描前的半小时分别口服1000毫升水或是1.5%的复方泛影葡胺。在整个检查的过程中,患者都要使用仰卧位,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叮嘱患者保持平稳呼吸后屏气,然后进行扫描,其扫描范围是从隔顶一直到十二指肠水平位置,扫描层厚为10mm,层距为10mm,当达到胆总管梗阻段时,层厚为5mm,层距为5mm,或者是在层厚为2mm,层距也为2mm时进行扫描。
2.结果
经CT检查结果显示,35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患者29例、6例为胆总管下段梗阻;确诊率为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确诊的2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高密度结石患者15例、混合密度结石患者有5例、软组织密度的结石患者有6例、低密度的结石患者有3例;另外,29例患者中胆总管的结石显示是靶征的患者有15例、显示为新月形状透光区患者有14例。胆总管内部混合密度的结石主要分成两个种类,第一类为中心低密度边缘环以高密度影,共发现4例患者,第二类是胆总管内低密度区中间位置出现点片状高密度影,共发现3例患者;29例患者中有20例合并胆结石与胆囊炎、9例患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35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其结果显示,35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有23例,确诊率为65.71%,7例显示为胆总管的下端梗阻,5例漏诊,漏诊率为14.29%。
3.讨论
胆总管结石主要位于胆总管中,大多数为胆色素结石或者是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成为原发性胆囊结石,其形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密切有关。胆总管结石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绞痛和对穿性背痛,寒战、高热和随后发生的黄疸三大组症状;如果胆管下端梗阻完全,胆囊管通畅,胆囊壁尚没有出现纤维化萎缩,则表现为右上腹有肿大压痛的囊性包块。根据胆总管结石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而按照密度胆总管结石分成低密度的结石、高密度的结石、类软组织密度的结石以及混合密度的结石。其中高密度的结石也就是色素类结石,主要成分是钙盐;类软组织密度的结石是胆固醇结石,主要成分是水胆固醇结晶,并且结石内部具有钙盐;混合密度结石成分主要包含水胆固醇结晶与钙盐两种物质[1]。胆总管结石征象显示为:胆总管腔内可见高密度影灌满整个胆管;靶征具体表现为结石处于扩张的胆总管腔内,四周充满水样密度胆汁影,围绕组成的影像;新月征具体表现为低密度胆汁根据新月形状环绕,占据绝大部分胆总管腔,其中水样密度胆汁在相对一面组成新月形状的透亮区[2]。
采用CT检查在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50%-90%,且精准度与结石成分息息相关。在应用CT检查时有利于胆总管结石诊断,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医护人员应该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平稳呼吸,并且在呼吸的过程中要进行屏气的训练,这样对于取得连续影像有很大帮助;进行胆总管梗阻位置的薄层CT扫描或者是重叠扫描时,层厚为10mm结石难以扫描。本组35例患者在软组织密度结石通过层厚5mm薄层扫描才能够显示出来;因此,增强CT检查对于部分患者非常重要,增强扫描对靶征征象的显示较为关键,同时可以辅助胆总管癌分辨诊断;对于一些细微结构,尤其是低密度结石应用局部的放大技术时,可以准确地显示出和胆汁密度相近,或者是和脂肪密度相近的一些低密度结石、混合密度结石[3]。
本次研究中,经CT检查结果显示,35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有29例,6例诊断为胆总管的下段梗阻;使用B型超声检查的胆总管结石为23例(65.71%),7例显示为胆总管的下端梗阻,5例漏诊,漏诊率为14.29%。综上所述,CT检查是确诊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方式,CT检查确诊率较B超检查比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艳.螺旋CT与MRI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251.
[2]覃山羽,姜海行,陆秀萍等.多种内镜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胆管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10):583-587.
[3]朱广军,单征珊,朱钧.超声、CT及MRCP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02):58-59.
作者简介:李向宏(1966年10月-),彝族,主治医师,云南楚雄,中专,主要从事CT诊断方面的工作。
论文作者:李向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结石论文; 总管论文; 患者论文; 密度论文; 胆管论文; 胆汁论文; 软组织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