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周仁杰
青岛市胶州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摘要:水利工程是关系着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重点工程。水利工程的施工,与常规的建筑建设存在差别,因此,需要对相关的技术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确保地基施工的科学性与稳固性,进而提升整体水利工程施工水平是本文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地基处理
一、软土地基对水利施工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最主要的地基处理是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建造,是指在一些强度较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进行地基的强化,形成软土层的原因是在静水流或者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进行逐渐的沉积,在沉积的过程中伴有微生物作用的一种结构性土质。在这类的土层中大多都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土质的硬度较低,为水利工程的地基建设带来困难与阻碍,处理不好会为工程的建设与使用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软土层一般存在于滨海、滨湖、河滩淤积的地段,除此之外还有沼泽淤积地段,淤泥质土层具有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透水性低、具有触变性、具有流变性、下沉不均匀性以上几个特点,在淤泥质地基的工程建设施工上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淤泥质地基如果做不好将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二、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1、排水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外来压力将软土层中的水分积压出去,使得其固结,增加土层的承载力。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如果结构重量重,则必须进行超载加压,只有这样才会保证土层含水量在标准范围内,能够承载地上建筑物。具体操作上有砂井排水法和塑料排水板法。砂井排水法,容易受砂质影响,或者施工过程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导致砂井截断。而塑料排水板法,因为塑料板可以批量生产,造价低廉运输方便,所以建议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选用该法。最主要的是塑料板排水法对所有软地基都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实现地基均质化,避免不均匀沉降。
2、预应力管桩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项技术的核心重点在于管桩的建设。在进行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时,重点需要关注的内容有以下几点:(1)施工前要对管桩建设的位置进行检查,保证其位置的科学合理性;(2)要关注成品桩的强度,保证产品符合建设的质量要求;(3)对施工时要用到的桩基与桩锤进行科学选择,保障其符合施工的具体要求,如要根据管桩的重量、水利工程地基建设位置的土层结构等因素,确定管桩需要入土多深等;(4)在进行整体全面化的施工时,要依据设计好的方案,在施工区域内进行放样测验,进一步核实工程方案的科学性;(5)在正式进行管桩建设施工时,必须确保管桩插入后的垂直度与标准相符合,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桩插入时,不断修正细小偏差,将垂直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6)接桩与送桩的操作,重点需要关注焊接准确度以及送桩机选择的科学性;(7)在管桩施工结束后,以施工记录为依据,进行管桩整体性的检验查收。
3、化学固结法。所谓化学固结法就是通过搅拌等方式,将水泥、石灰等掺入软土层并充分混合,使得水泥、石灰和软土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稳定性高的复合土层,增加土层的承载力。这种施工方法简便易行,对于水利工程而言附近存在边坡时宜采用此法,可以降低建筑物沉降同时使得边坡的安全得以保证。在施工中如果采用的是灌注法,则要确保浆液和土层的充分混合,避免发生不均匀情况,否则后期建筑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坍塌。搅拌法时要确保固化剂质量,同时要充分搅拌。
4、碎石桩技术。这一技术的使用主要目的是对水利工程的地基进行加固。一般来说,在当前碎石桩技术的应用时,根据不同形式地基的长度需要,会加入一些其他的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等,使用这种混合的材料,来进行地基的加固,因此,这项技术也被叫作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技术。运用该项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地基结构长期的稳定性,有效减少地基受压出现变形的状况发生。但在实际的施工中,这种方法会增加工人的工作量,用以促进主体地基结构复合形态的形成,促进地基的承载力提升,从而实现对水利工程提供稳固性支撑的目标,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固性。这一技术的使用,同样需要注意现场工地的疏通、机械设备的选择和管理。进行打桩时,需要注意距离间隔,尤其注意成桩要采取拔管法,间隔性进行拔管振动操作。
5、表层处理法。表层处理法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地基发生沉降,规范、合理地进行表层排水处理。其主要是在软土地基中添加材料后,采取措施将其中多余的水分排出地基。具体的注意事项包括:(1)土料回填时,要保证土层具备良好的透水性;(2)地基表面的软土被全部清除后,要在地基的表面铺设0.75~1.25m的砂垫层,保障软土地基中的积水分能够顺利排出,进而提高地基承载力;(3)如果软土分布不均衡,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敷垫材料法,通过敷垫材料的使用提高地基的抗拉以及抗剪能力。表层处理法的应用,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减少地基中的水分。但是,该处理法在使用过程中,应合理地处理沙土,以此确保施工技术的的顺利使用。
6、换填法。换填法,换填法处理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不易操作。主要是将工程区域的软土挖除,然后回填符合工程要求的土层,如灰土等,以提高地基的工程性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水利工程的实际需要。相对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换填法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施工时间长、工程量大,不能为水利施工企业节约成本。此种方法在实际使用时,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水利工程的各项成本费用,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使水利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结语
现代社会的飞速进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需要进一步深化,强化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能力与建造能力,提升整体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的地基建造之中需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优化地基建造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稳定性,为整体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基础的质量保障。只有将施工建设与现代化发展进行相应的结合,才能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完善,将工程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效率提升,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经瑞.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关键技术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238,241.
[2]孙建伟.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51):285.
论文作者:张亮,周仁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地基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土层论文; 技术论文; 管桩论文; 水利论文; 土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