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6
摘要:目的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4月至 2015 年 5月于本院诊治的11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抢救过程中不同护理方式分为 2 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 48 例,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 62 例,对比两组临床具体护理抢救效果。结果 研究组进出急诊室、急诊球囊扩张、心电图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院内再次 AMI 及 PCI 发生率分别为 6.45% 与 11.29% 均低于对照组 29.17% 与 31.25%(P < 0.05);另外研究组满意度超过 90.00%,高于对照组72.92%(P < 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明显降低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性血流中断,使得局部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心肌出现坏死的一种急症 。同时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危险系数大的临床特点,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诸多的麻烦。作者根据目前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现状,分析和探究急诊急救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 2015 年 5月于本院诊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抢救过程中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6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8∶20,年龄40~75岁,平均(59.63±4.88)岁,病程1~12 h,平均(5.96±3.21)h;研究组男女比例33∶29,年龄40~73岁,平均(58.66±3.87)岁,病程1~11 h,平均(5.74±2.88)h。两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均未显示高度差别(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选择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急诊接诊或院前抢救接回的AMI患者,接诊护士严格遵循医嘱耐心指导患者卧床静息、低流量吸氧、心电图监护、抽血化验等急诊抢救护理流程,并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本组患者均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具体措施为:①由专人进行急诊登记,即接到电话后立即安排救护车出诊,并登记相关资料;准备好抢救药物、监护仪器、相关器械以及转运推床等急救物品;接诊后,根据初步的诊断结果,立即通知相关的科室人员,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②病人到达后由分诊护士接诊,首先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以及意识等,开启院内绿色通道,由分诊护士快速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③在20分钟内完成所需要的辅助检查,包括CT、心电图以及血液化验等,同时联系专科医师到达现场会诊,根据检查结果作出诊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④对于符合溶栓或手术指征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在30分钟内完成手术准备工作,包括备皮、皮试以及抽血等,同时立即通知手术室相关医护人员做好接诊的准备,并与相关护理人员一同,将患者送至手术室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时间指标:进出急诊室、急诊球囊扩张、心电图与住院时间;院内再次AM及PCI发生构成比;依据本院自制调查表评定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大于90分,较满意为60~90分,不满意为低于60分。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 ± s)表计量资料,t 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 2 行组间比较,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时间指标对比:研究组的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时间指标对比(x- ± s)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而引起的症状,病情严重患者将在短时间内出现心脏破裂,进而导致患者死亡。同时,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且疾病发病较急。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应当立即进行相应的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病情初期也易于疾病的治疗。临床急救护理路径是一种严格按照时间制定的护理方案,是护理人员按照流程、标准的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该护理方案最初起源于欧美,在应用到临床医疗过程中发现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急诊心肌梗死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等特点,目前,临床对AMI患者通常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方案。为提升其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对患者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例如进出急诊室时间(42.11±11.47)min、心电图时间(4.15±0.88)min等短于对照组(55.85±27.88)min、(7.85±1.35)min,说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AMI患者急救中能够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宝贵时间。考虑可能是对照组采用的传统急诊护理流程中缺乏标准化流程安全,分工不明确,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主动性,较难最大限度掌握生命抢救时机。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72.92%。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有着较好临床价值,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还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玉芝.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抢救室的使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25(10):1811-1812.
[2]苏懿,王磊,张敏州.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5(4):467-469.
[3]胡大一.急性心肌梗死的现代治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4]邸琦.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5(9):581.
[5]夏继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 治疗效果的影响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207-208.
[6]戴娜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2142-2143.
[7]丁红霞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28-229.
论文作者:殷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流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心电图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