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成人教育举措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拉伯论文,成人教育论文,举措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识字能力常与文明的程度、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相联系。故而基本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成人来说,更是提高生活水平、掌握基本技能的首要条件,同样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成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识字教育的涵义及其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读写本身,语言的交流、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相关技能的学习和生活与学习经验的分享等都有赖于识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然而,在广阔的阿拉伯世界①,依然有一个庞大的文盲群体,并且这个群体的绝对数量还在扩大。在阿拉伯世界,成人教育的重心仍是扫盲,识字课程则是其核心课程。
一、阿拉伯世界的读写能力现状
阿拉伯世界的读写能力现状呈现两个显著的特点。
1.文盲比例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1980年阿拉伯国家的识字率是51.3%,比1970年的40.8%增加了近11%。这一增长速度并不乐观,照此速度推算,到2039年才能真正消除文盲。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阿拉伯各国的识字率差距很大。最新资料显示,9个国家(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科威特、黎巴嫩、卡塔尔、利比亚)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80%甚至更高,而其余的几个人口大国的识字率则不到75%,伊拉克共和国仅有40%,毛里塔尼亚为41.2%,也门为4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约翰·丹尼尔提出令人担忧的警告:阿拉伯地区是世界上成人识字率最低的地区之一,2000~2004年,整个地区仅有62.2%的成年人(15岁以上)具备基本读写能力,这一比例远远低于84%的世界平均水平,亦低于发展中国家76.4%的平均值。
2.女性识字率极低,妇女教育受到忽视
阿拉伯各国15周岁以上女性的识字率差别更大,伊拉克共和国最低仅有24%,约旦最高,达到85.9%,两国相差近62个百分点。令人欣慰的是,从1990~2004年,有6个阿拉伯国家的成年女性识字率超过了世界76.5%的平均水平(见表1)。
表1 阿拉伯国家成年女性(15周岁以上)识字率
阿拉伯国家 1990年 2004年
巴林74.6%
84.2%
约旦72.1%
85.9%
科威特 72.6%
81%
黎巴嫩 73.1%
82%
卡塔尔 76% 82.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0% 80.7%
妇女教育不受重视的另一个表现是男女受教育比率(指男性受教育人数对女性受教育人数的比例)极不平衡,其中仅有5个国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科威特、约旦、巴林)超出世界平均水平100:88,其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达到了100:107,另外11个国家(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共和国、阿曼、毛里塔尼亚、埃及、也门、摩洛哥)的比率均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00:83。
这种不平衡源于各种因素,在苏丹,忽视妇女教育、贫困和早婚是主要原因;在也门地区,家校之间的距离很远妨碍了妇女入学;其他因素如缺少教育资源、对女子学校的投资不足以及当地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等,都造成了男女受教育比率的失衡。
二、扫除文盲的教育与援助行动
阿拉伯世界各国的政府和组织在消除文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制定相关政策,举行国家和地区会议探讨解决办法等。一方面,它们努力争取得到位于黎巴嫩贝鲁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事处的直接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各个国家也针对本国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1.区域性项目设计
阿拉伯地区扫除文盲的一项主要行动是区域性项目设计,这一行动在整个阿拉伯地区开展。区域性项目设计的目标在于健全和完善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对教师的教育与训练来提高识字水平和初等教育质量,建立适合的管理体制。项目根据阿拉伯各国之间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三个群体,进而根据不同的群体特点设计合适的区域性项目。
第一个群体是文化丰富的国家,包括利比亚和除了沙特阿拉伯半岛的所有海湾国家(墨西哥湾沿岸各州),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地域有限、人口很少、有丰富的财政资源。墨西哥湾沿岸各州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并建立激励和奖赏制度;巴林和约旦设计的弹性项目课程,如他们开设晚上和下午的课程,使入学率得到很大提高;约旦政府为扫盲工程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必要的资金,并设立中期和长期目标,以更好地实现教育改革。
第二个群体是文盲率属于可接受水平的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这些地区资源有限,经济不发达,缺少训练有素的教师和专业人士来实施扫盲项目。其中,沙特阿拉伯鼓励民间和私人办学,以满足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第三个群体包括埃及、毛里塔尼亚、伊拉克、也门、吉布提、摩洛哥和苏丹等国。这些国家都面临着财政短缺和人口过剩的问题,城市和乡村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限的资源和教育设备不能满足所有的文盲。尽管如此,摩洛哥、也门、苏丹和埃及这些国家还是主动设计了新的方案和课程,以确保妇女成人教育的实施。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个指导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及、摩洛哥、苏丹和利比亚四个国家开展妇女扫盲运动,提出四个指导性项目。
为了改善埃及农村妇女的教育状况,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缩小男性和女性受教育比率的差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在埃及落成一批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离居住地很近,灵活的时间表和弹性的课程安排使得女孩们既可以完成她们的教育,还可以帮助家里做一些日常的杂事。
为鼓励农村贫困地区的妇女入学,1994年摩洛哥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了一项妇女教育计划,它给参与者(主要是妇女)提供所需要的新课程,涉及农业、木工、缝纫、电学和其他基本生活技能。
由于游牧民族贝多因人口数量占到了全国人口的65.5%,针对这一特点,1994年苏丹开展流动学校实验计划,教育部为此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游牧民族学校。
在利比亚,开放大学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到1990年扩展到包括17个新的分支学科在内的大学。通过卫星频道来实现远距离教学,学习课程通过卫星输送到全国各个省的不同地区,为11个地区提供专业的基础教育,培养终身学习技能,开展识字教育和继续教育等。
3.妇女教育项目的成功探索
阿尔及利亚通过增加诸如刺绣、缝纫和美容美发等课程调动妇女们积极参加识字学习和成人教育课程班的热情,在每一门课程结束后还会给合格者颁发证书,以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从而有效实现了家庭识字率增长的目标。
沙特阿拉伯则是通过邮寄学习材料的形式来帮助女孩获得诸如家庭理财和缝纫的技能,组建家庭式的小型手工艺场。这既帮助妇女提高缝纫和刺绣技能,增加了她们的家庭收入,也促进了与技能相关的语言学习。
黎巴嫩的阿拉伯妇女协会通过调查来发现当地最需要的手工艺品,帮助妇女建立她们的小型商业项目,免费为她们提供原材料,保证销货渠道。这不仅让妇女们找到了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而且在此过程中学习了相关的财务和管理知识。
4.识字项目的成功探索
苏丹政府提供从识字到高中阶段的各类正式和非正式教育,此外,还展开了一系列的扫盲后项目活动,以巩固扫盲教育的成果,主要是让新进的识字者尝试学习写他们自己的故事。如果写出来的故事出版,还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199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黎巴嫩开展的小规模实验计划是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的识字项目,其目的是在受教育者和未受教育者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以缩小教育差距。作为这个项目的一部分内容,一些地区实行学分制,即学生参加此项目工作40个小时就可以得到1个学分,另一些地区也把学生参与社会工作作为毕业考核的一个先决条件。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去帮助那些未受教育者。
埃及、阿曼和黎巴嫩都面临着教师不足的重大问题,它们通过培养数以千计的中学毕业生来满足师资的需求,尽可能让识字项目覆盖到乡村和那些被忽略的地区。
三、对我国的启示
阿拉伯地区针对不同群体和不同国家而开展的各项成人教育活动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们进行的有益探索对其他有相同或相似情况的国家来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一,教育政策的制定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构成等因素,因此,开展扫盲教育活动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来制定适合的识字项目,开展积极有效的扫盲活动。
第二,贫困地区妇女的教育往往不被重视,而她们自己也认为教育、学习毫无意义。因此,在制定成人教育培训政策的时候,要注重开发教育和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合的培训计划或培训项目,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来改善她们的生存境遇,另一方面又通过生存境遇的改善来提升她们对于教育、学习重要意义的认同和理解。
第三,成人教育培训要以满足成人的需求为主,以多种形式展开,特别要发挥非正式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更加适合成人的特点;要探索积极主动、富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
第四,要积极探索成人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实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目标。
注释:
①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广大地区,居住的主要是阿拉伯人,这一地区被称为“阿拉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