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马胜东

(雅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摘要】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我院2012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老年性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实施内固定术,观察组30例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0.0%,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分别为55.6%和19.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 老年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185-02

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病率高、预后差,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新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老年性转子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手术的比较,进一步验证了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转子间骨折患者共66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8±1.4)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8例,摔伤20例,交通事故伤8例;Evans分类:I型5例,Ⅱ型8例,Ⅲ型15例,IV型8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2±1.6)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5例,摔伤18例,交通事故伤7例;Evans分类:I型4例,Ⅱ型5例,Ⅲ型15例,IV型6例。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检查。观察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后,患者取健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做手术切口,重建股骨距,利用髓腔锉扩髓,填入骨水泥后进行固定,骨水泥及骨质保持紧密性,安装人工股骨头,使用钢丝固定。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动力髋螺钉或股骨近端髓内钉,透视下进行复位,复位满意后,根据常规方法进行内固定操作。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预防骨质疏松;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下床扶拐活动,定期拍摄X线片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采用Merled Aubigne评分[1]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 4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优良率为55.6%,观察组优良率为8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

2.2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和并发症的比较

对照组卧床时间为(59.6±10.8)d,观察组卧床时间为(53.6±9.4)d,差异具有显著性(t=2.3820,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其中肺部感染2例,骨质疏松1例,深静脉血栓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其中深静脉血栓1例;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9875,P<0.05)。

3.讨论

老年性转子间骨折属于髋部骨折,临床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后,可促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有效恢复。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的传统方法,但术后内固定物断裂或弯曲容易引发并发症,导致二次手术几率增加。老年人的体质较差,反复手术加大风险,会进一步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因此,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应兼顾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有研究指出[2],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操作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重要方法,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康复快等显著特点,用于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严重或内固定失败患者的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此次研究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疗效的比较,分析了老年性转子间骨折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优良率、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性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在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方面有着突出效果。但也要注意到,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粉碎性骨折方面存在一定局限[3]。因此,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如下几点: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掌握手术适应证,避免发生不良情况;穿绑钢丝时贴近骨面,可有效避免坐骨神经遭受损伤;牢固固定大小转子骨片,可以进一步增强假体的稳定性;术中使用骨水泥填充骨缺损,熟练关节置换技巧,尽量减少操作时间;术后积极进行锻炼,尽快恢复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老年性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可以缩短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应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寿,孔长庚,邢势,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随访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3):8570-8574.

[2]王世强,韩晓松,徐林,等.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40例回顾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4):3230-3231,3232.

[3]杨阳,吕永明,张立超,等.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267-2268.

论文作者:马胜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马胜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