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体理论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体理论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体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断增强,也是贯穿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历程中的一根红线。在当前,面对着日趋繁复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有效性,已愈益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所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对这一课题的求解,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其所处崭新境域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及其结构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使命之间的内在关联予以精确的探讨。在后一层面的研究中,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实施、调控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研究,不能不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与调控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素之一,对其有效性的分析,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有效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即将要素与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或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将要素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或活动之中,分析其对系统、对活动所具有的应有意义与实际意义,从而来认识要素的有效性。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即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所具有的有利于实现自身在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担负的功能的积极属性。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应有功能的分析。对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言,其有效性亦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有助于实现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担负功能的积极属性。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占有着主导性地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这种主导性作用具体表现为其所具有的组织功能(对教育内容、教育情境的组织)、教育功能(对教育内容的传输、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变化的引导等)、调控功能(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据以调控自己的组织行为及教育行为等)。概括而言,组织、教育、调控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应具有的主体功能,与此相应,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有效性,便集中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应具有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展开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指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之相适应的感觉来说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具备怎样的本质力量,决定着主体将怎样的事物在怎样的程度和范围内作为自己的对象来看待并予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本质力量”,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是否具有以及具有多大的主体性,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否确立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基本的主体—对象关系,即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作为自己活动的真正对象予以认识和引导;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理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按照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认识予以合乎教育规律要求的编制;能否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进程作为自己的认识与作用的对象予以定向、调控和推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基本条件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进行过多方面的阐述。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即在感化、鼓舞、推动他人前进的实践活动方面具有有效性的人。在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要对无产阶级运动有益处”,必须有“真正的教育者”。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特别强调的“真正的教育者”,亦即能够有效地对无产阶级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教育从而推动无产阶级运动向正确方向发展的教育主体。综而言之,只有具有充分的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主体的主体性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但它却决定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特定意识和特定素质。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定意识与素质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因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体性的核心,在于揭示要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必须具备的特定意识与素质。在批判海因岑的过程中,恩格斯曾对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党的政论家”所应具备的素质作出过深刻分析。恩格斯指出:“党的政论家应当具备完全不同于海因岑先生所具有的素质。海因岑先生也许怀有人间最善良的愿望,他也许是全欧洲信念最坚定的人。我们也知道,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具有勇气和毅力。但是,单凭这些条件还不能成为党的政论家。作为党的政论家,除了一定的信念、善良的愿望和洪亮的嗓音之外,还需要一些别的条件。同海因岑先生现在具有的和多年经验证明他能够具有的各方面的条件相比,党的政论家还需要具有更多的智慧、更明确的思想、更好的风格和更丰富的知识。”在此,恩格斯将信念、愿望、智慧、思想、风格、知识等都视作党的政论家应具素质的重要方面,这对于我们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主体的应备素质,提供了多方面的启迪。要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素质。

(一)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于自身的自觉和明晰的认识,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于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导性作用、所担负的具体使命、自身主体性活动对于社会、对于自己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与长远意义的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强烈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觉地以主体身份与责任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驱动力量,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由应当的施教主体向实际的施教主体转化的重要条件,“人作为社会的应当的和可能的主体要转化为现实的和实际的主体,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即主体人的自我意识。就是说,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实际确立和有效实现,是以人对自身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地位、职责、使命和任务及实现途径等的足够清醒的自觉意识为前提条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亦然。强烈的主体意识,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自身对其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体验、自觉对照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应然素质,检讨并不断增强自己所现实具备的实然素质,提供着强大的动力。因而,强烈的主体意识的存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素质的不断提升获得了重要的驱动力量,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背景,针对不断变换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及不断变化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需要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提供了内在的基础。

(二)主体素质

主体素质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有效地实现自己所担负的主体性功能所应具备的一系列素质的总和。如果说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由应然主体转化为实然主体的重要驱动力量,那么,主体素质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由应然主体转化为实然主体的内在根据,它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现自己所担负的主体功能提供着可能性基础。有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人格素质、理论素质和能力素质四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1.关于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着鲜明政治特性的教育活动。在任何国度,不论以怎样的称谓来指代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客观存在的教育活动,都无法抹煞它的政治色彩,它总是围绕着特定的政治目标而展开、为特定的政治利益服务。这种政治指向性,可以通过国家对教育内容的选定而得以体现和贯彻,但是,其最关键的体现和贯彻途径却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其他方面的要素,而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列宁曾经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也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体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特定政治指向中的这种关键性地位,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由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构成的综合体,又是以政治教育为其核心的。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且其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的核心性,也同样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否则政治教育的任务便无法得以有效完成。慕尼黑政治研究院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只有当全体教师本身从思想上接受了民主准则并以校外活动加以辅助,加强校内教育,这样,政治教育才是有效的。”这一研究结果所提示的,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政治素质与其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政治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政治纪律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多个方面。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纪律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发挥着定向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的保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的前提;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觉地以主体身份与责任意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驱动力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其他素质由潜在准备形态转化为现实作用形态并最大限度发挥效用的强大力量;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善于从政治的高度、大局的高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使命、及时从政治的高度分析人们思想意识领域的发展趋向及所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正确认识人们思想意识领域的一些具体矛盾的性质的保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做得深入、能否取得长远效果的根本所在。

2.关于人格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格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人格健全的个体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活动的地方在于它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传递相应的思想观念,以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活动,是品德塑造的活动。这种品德塑造活动,以教育形式为手段,同时更以人格感染为手段,且教育形式的效力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格形象对其所宣讲的教育内容的印证、实践程度。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先哲视身教重于言教,推崇“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化效力以及“我无事而民自化”的教化境界。西方的众多学者也将教师的健全人格视作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性条件以及生发教育力量的重要因素。概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格素质主要包括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而要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本人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身体力行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在心理方面,他除了具备一个健康正常的人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外,还必须同时具有高度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既是一种心理的状态,也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由积极的、自信的、有为的动态心理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心理素质要求的另一个方面即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深厚情感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激情。激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言行感染力的重要源泉之一,“激情是唯一始终在进行说服的演说家。它们似乎赋予自己的主人一种天生的技艺,其规则是准确无误的。具有激情的最笨纳的人,也要比没有激情的最雄辩的人更能说服人”。激情同时又具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效投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驱动力量,“完全缺乏移情的人,或移情完全特定化(即指向某一或某几个人)的人,在改革社会弊端、辨别是非、表达公共道德义愤或其他任何集体情绪等方面,不但不能立刻实现目标,而且也很难成为他人的领导者和鼓动者。”

3.关于理论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理论素质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具有的相应理论准备。这种理论准备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组织、实施相关的理论准备及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的理论准备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具备上述两个方面的理论准备,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遵循教育活动所本有的内在逻辑,其所要实现的教育内容由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传递、所要促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身上的内化、外化,都必须按照客观的教育规律、通过适宜的教育形式才能得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反馈信息的分析都必须置于相应的教育理论框架之中才能得到科学准确的把握并由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调控行为的基本方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组织、实施的理论准备。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通晓以及善于在实际中应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传递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相关思想观念的宣讲、通过对相关现实问题的深刻而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解释,从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确立相应的思想观念并进而将之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在这一活动中,所用与所指,都是相应的思想理论。因此,作为施教活动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有丰厚的理论准备,缺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施教的武器,就没有所用,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的具有根本性的联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纽带,思想政治教育就势必流为无所依、无所指的肤浅的空谈,一如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所谈到的不了解善、恶、道德本质等“根本性问题”而进行的“修身教学”一样,成为“一种虚伪的教学”只有具备丰厚的理论准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才具有深刻阐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成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的前提,亦即列宁所指出的,制定理论的工作愈有进展,“社会民主主义就成长得越快”。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未来》杂志、《新社会》杂志的那些德国的社会改良派们不是真正的教育主体,不是有效的教育主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引导无产阶级运动所必需的理论素质,他们只会把他们领会得很肤浅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他们从大学或其他什么地方搬来的各种理论观点调和起来,给人们提供一个比一个更糊涂的观点,“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自己首先钻研新的科学,而宁可按照搬来的观点把这一新的科学裁剪得适合于自己,匆促地为自己制造自己的私人科学并且狂妄地立即想把它教给别人。所以,在这些先生当中,几乎是有多少脑袋就有多少观点。他们什么也没有弄清楚,只是造成了极度的混乱——幸而几乎仅仅是在他们自己当中。这些教育主体的首要原则就是拿自己没有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党完全可以不要这种教育者。”

4.关于能力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将自己的理论准备成功地运用于实际,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条件,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所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总括,它包括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能力,激发、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接受意愿、接受需要的能力,根据社会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际确立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编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能力,引导、调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能力等多个方面。相应政治素质、人格素质、理论素质的具备,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以及动力保障,但是,在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之前,它们只是以潜在的、准备的形态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身上,只有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它们才能发挥现实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及上述素质由潜在、准备形态向现实、效用形态的转化,必须凭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相应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能力,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列宁强调制定理论的工作与实际的宣传鼓动工作的融合,强调社会主义者的宣传鼓动人员理论素质与能力素质的并重,他说:“如果社会主义者的任务是要做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者,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现实斗争,去反对横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道路上的现实的真正的敌人”,就必须将制定理论的工作和实际的宣传鼓动工作融合为一个工作,“不做上述理论工作,便不能做思想领导者;不根据事业的需要进行这项工作,不在工人中间宣传这个理论的成果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也不能当思想领导者”。列宁还指出:社会民主党人如果不只是口头上主张必须全面发展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就“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分,又以宣传员的身分,又以鼓动员的身分,又以组织者的身分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以理论家、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的身分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具备相应理论素质的前提下,同时具备多方面的从事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能力。

综上,政治素质、人格素质、理论素质和能力素质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与主体意识的状况共同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否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有效地实现其所应发挥的功能,即能否成为有效的教育主体。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成为有效主体的上述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主体的生成机制,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才会奠立于强有力的理论准备之上。

标签:;  ;  ;  ;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体理论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