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同班级管理理念、方法及模式的不同所形成的班级文化也有所不同,班级文化对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会给班级带来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会对班级成员产生良好的正向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关键词:积极教育理念;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引言: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育活动都是以班级形式开展的,因此班级管理非常重要。由于不同班级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不同,所形成的班级文化也会有所不同。班级文化像一种气息对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的教育功效,有计划、有目的的建设好班级文化,创造出具有较强凝聚力和约束力的班级文化氛围,以影响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一、营造积极的班级环境
罗恩.卡拉克在他所著的《罗恩教师的奇迹教育》教育中曾说过,永远不要低估创造适当环境和创设美好氛围的价值,它们会鼓舞学生去学习。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时可以从班级的墙面布置着手,给学生们创设出积极的教室环境。在教室能够贴上对应单词的地方贴上相应的英语单词,如门、窗户、桌子、黑板等,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些单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班级的墙壁上贴上名人名言,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借助教室的墙壁和教室布置,让教室的中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培养目标。如在班级获得奖状时,班主任可以让每个同学在奖状上签上自己的姓名,使学生明白奖状的取得来自于大家的共同努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班级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的墙上贴上一棵大树,谁做了好事,让可以记录在便利贴上,然后再贴在“善行树”上,进而激发学生学会感恩。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要从班级实际出发,给班级布置利用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理念,给学生布置积极向上的环境,使桌椅摆放有序,教室干净整洁,用环境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品质和习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座右铭卡片,贴在桌角上,以提醒自己。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通过阅读增长见识。班级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如开展主题班会或者组织文化活动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
二、制定具有特色的班级制度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出展示、锻炼和体验的平台,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在制度制度时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取向,制定班级激励和评价制度。在完成完一周的学习后,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及学生代表对学生的一周工作进行评价,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和反思,说出自己在一周工作中的心得。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做出评价。教师在评价时要对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在评价时尽可能指出他的潜力所在,在评价时不要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如思想品德、能力倾向等。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采取口头评价外,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书面评价、显性评价、即时评价等多种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感
班级凝聚力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的优劣,因此制定提高班级凝聚力的班级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班级制度是全班同学必须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要激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民主表决的方式确定班级制度,进而获得学生的认同感。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首先要让学生把班级看成一个大的家庭,在布置班级环境时,可以把布置班级合影,学生的个性才艺展示墙等,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班级文化。克里斯.彼得森在他所著的《开积极心理学之门》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学校的,能够减少学校的冷漠而增强师生间的交往,反过来又会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亲密感。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制度时,可以从培养学生班级责任感考虑。班级责任感的培养是班级成员对班级具有归属感的前提,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班级是个大家庭,班级中的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员。班主任可以给每个成员都布置一项任务,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培养他们的班级责任感。如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的默写,使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有一项任务,在班级内形成班主任、班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使班中的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考虑小学生还没有完全责任感意识,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先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各个小岗位职责。然后再实行教师任命与竞争上岗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争先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对于每个岗位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对待并尊重他们,并根据学生在岗位的表现进行表彰,以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感。一个具有自觉纪律的班级,正气是向上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其言行举止都是和谐的,因此对于班级文化建设而言,强化学习纪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极具教育力和感染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受到启发和教育,进而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班主任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外,还可以给学生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通过班级活动锻炼学生和。如举行课本剧表演会、每周之星、手抄报比赛等。在组织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可以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在适当的时候班主任进行指导,借助活动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开展班级活动,在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使班级更具活力,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五、构建和谐的关系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要让学生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学生要孝顺父母、尊敬师生、亲近学生。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要客观公正,不要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要全面看待他人,对他人在关心。对他人的优点要给予诚心诚意的赞美,对他的缺点也不要迁就,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善意的批评,进而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班风。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要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多与家长探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做到家校互动形成合力,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结语: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学问,具有健全文化建设的班级,学生会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要采用积极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创设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让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进而在班级中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的班氛围,使学生得以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朝富.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体会[J].读与写,2018,(24):206.
[2]蓝庆艳."互联网+"让传统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焕发出新的活力[J].教育界,2018,(13):4-5.
[3]张莹.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6):87.
论文作者:吴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班级论文; 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评价论文; 文化论文; 制度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