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分析_时代精神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分析_时代精神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统一整体。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这一科学体系的系统科学方法。“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作‘西化’或‘儒化’的解读;不与社会主义中国相联系,爱国主义就会窄化演变为狭隘民族主义,或者泛化演变为复古主义;不与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相联系,改革创新就会演变为割断历史的虚无主义,或者演变为‘全盘西化’的洋奴哲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就其内部而言,就是“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能有效整合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各组成部分,使其真正成为整个价值体系之魂,并使整个价值体系成为有机整体,而不是松散的‘板块’”①。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紧密相连,并对它们起着指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导思想,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这一共同理想,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知荣明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内容紧密相连,相互贯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渊源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的产物,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共同理想的实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精神支撑,为知荣明耻,弘扬民族优秀道德,贬斥腐朽道德提供了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是紧密相连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道德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明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要求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唯物史观审视现代社会的理性回应,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结论。唯物史观历史本体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前提和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依据“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原理,强调要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从而为唯物辩证的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奠定科学基础;依据“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原理,强调必须把目标和过程,不断发展和阶段发展统一起来;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有机系统的原理,强调通过改革创新和发挥精神能动性作用来推动社会进步;依据“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原理,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体现在:对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做出了新概括,对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给予了新提升,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发展,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进行了新深化。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它的提出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人民群众对于先进文化的需求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因而必须体现时代潮流、时代精神和时代发展,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并把它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人们头脑,指导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⑤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经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这一伟大民族精神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继续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到荀子的《荣辱》篇对道德规范的论述;从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优秀革命道德传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道德规范,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吸收、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荣辱思想的精华,与时俱进,概括和提炼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时代新风尚,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要不断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不仅反映社会存在的现实情况,而且反映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情况。社会存在发生变化了,社会意识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新的社会历史条件,要求有新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些发展,必然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来。一些人产生疑惑,有的人迷失方向,一些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出现混乱。而且,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扩张,竭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这种社会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并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实际,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根据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确定,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指导权、主动权,更好地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形成普遍共识。只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把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发展和幸福紧紧地联系起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把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百折不挠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只有大力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激发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激励亿万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成就伟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更好地协调当今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必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应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和把握规律,不断推进思想、理论和制度等方面创新的成果,是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经过艰辛探索找到的正确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样的理想和追求,把个人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论哪个阶层、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这个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自己根本利益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仅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需求,也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要求。有了它,中华民族就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扩大,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堕落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观念,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做出明确清晰的界定,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时代呼唤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总结实践经验的理论创新成果。

注释:

①侯惠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二次战略性飞跃》,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7期。

②参见刘苍劲:《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唯物史观》,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③参见周双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实质与精神内涵》,载《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5期。

④侯惠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二次战略性飞跃》,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7期。

⑤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标签:;  ;  ;  ;  ;  ;  ;  ;  ;  ;  ;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分析_时代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