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河河务局济阳黄河河务局 山东省济南市 251400
摘要: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实践环节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问题层出不穷,这对于整体工程的质量会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有甚者,极有可能造成很多方面的施工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也会极大缩短,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大打折扣。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与其它施工项目不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较为恶劣, 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很难把握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要做好基础方面的工作, 使用科学合理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进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除此之外, 工程施工企业一定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 将技术人才与先进的施工技术相结合, 充分发挥基础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作用。
1水利水电工程具体施工技术简介
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技术对我国工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实际施工中会应用到较多的处理技术。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与土木工程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施工环境及具体技术层面。而基础性处理技术的差异则更大。目前我国常见的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点,工程规模较大。第二点,施工周围的环境相对复杂、地理条件较为复杂。水利水电工程开展大多数都会健在地势相对险峻、水流速度过快的地区,这样才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效果,但是这种地势条件势必会给整体的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第三点,水利施工涉及到多种技术,相应的技术质量要求也较高。第四点,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水利水电工程实际的种类十分复杂,因此需要多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及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2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稳定性
无论是哪种工程的施工,基础地基的稳定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地基发挥着重要的稳定性作用,它的构成有利于上层建筑的稳定。不同的地区,地质情况不同,因此,施工的施工技术也大不相同。水利水电施工人员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结果符合相关标准,施工过程规范有序,从而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
2.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渗透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基础地基的渗透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影响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和稳定。一旦施工过程中,地基出现了渗漏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抢修和处理,那么将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引发基地渗漏的原因有两个:(1)地下水渗漏,地基处于地下水的上方,二者紧密相连,如果地基防渗工作不合格或者地下水防渗工作不合格,将会出现渗漏的情况。(2)由于地基和蓄水库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蓄水库的体积大,承载水量过多,就会产生较大压力,长此以往,地基和水坝就会出现裂缝,进而出现渗漏的现象。如果施工企业没有及时处理渗漏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2.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沉降性
地基沉降性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处理过程中三大危害之一。地基出现沉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土地是影响地基沉降的重要因素,一旦地基上方的土壤变得松软,上层建筑就会向下施加压力,地基如果承受不住上层建筑带来的压力,就会出现地基沉降问题。(2)地下水是造成地基下降主要原因之一。地下水处于地基的下方,这会导致地基的承载力下降,进而出现地基沉降的问题[6]。(3)自然灾害会致使地基沉降。如果地基周围发生了自然灾害,例如地震,地基周围的地壳就会发生变化,地基下方也会出现空隙,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基的承载力,进而出现地基下降的情况。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
3.1 锚固定技术
这是整个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技术, 在水利施工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大大降低了不利的地势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延长整体施工的稳定性, 基础性施工技术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保证整体的施工效率, 降低前期的经济投入, 为后续的施工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此种技术时, 相关单位需要进行实地考察, 探究工程所在地的实际影响因素、具体施工环境以及土质影响。勘察结果可以为后续的工程操作提供依据, 也是整体设计的根本所在, 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需要额外注意一些影响因素。开展工程时应该充分了解实际的地理环境及地形变化, 工作人员详细进行勘察后得出结果, 综和所有的相关数据进行前期准备, 这样才能够确保日后的工作稳定开展, 为后续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应用水泥进行加固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离不开应用水泥这种材料, 水泥对整体的工程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做好水泥材料应用能够保证基础工程技术的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 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施工, 一些相关单位为了提高最大化的工程质量, 经常会将水泥与其他种类的材料进行混合, 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 将混合后的浆液进行浇灌, 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稳定性, 这样才能够为整体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灌浆法技术应用过程中, 由于水泥浆各类材料混合配比与浇灌数量会对工程基础的特性以及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其主要的施工工艺为水泥浆的混合制作与浇灌, 无论是进行水泥浆混合制作还是水泥浆浇灌, 都应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 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对其相关数据及参数进行控制,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出灌浆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3.3 预应力管桩技术
就現阶段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而言, 预应力管桩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在保证基础处理施工稳定性和强度方面具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现阶段较为常用的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为先张法, 一种为后张法, 由于这两种施工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施工方法选择时, 应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选择;其次,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沉降作用中, 对于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为静压法和锤击法, 如果施工现场土质较软, 宜采用静压法, 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而锤击法则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一种沉桩方法, 在其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需要按照沉桩分布以及周围物体之间的实际情况来对沉桩顺序进行明确, 然后按照相应的原则进行沉桩操作, 并以此为基础保证沉桩的质量和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基础处理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整体的工程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和具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因素,严格贯彻落实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相关技术,使整体的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提升,从根本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和竣工。
参考文献:
[1]魏静.探究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7.3(06):58-60.
[2]罗毅.浅议工程总承包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7.3(01):54-56.
论文作者:王洪彪,王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地基论文; 基础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