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自然的社会功能_科学论文

论人工自然的社会功能_科学论文

论人工自然的社会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论文,功能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人工自然是由全部实物型人工物和全部符号型人工物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功能综合的人工系统。它既与天然自然相耦合,具有浓厚的自然属性;又与经济—社会系统相耦合,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在与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过程中,就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而言,人工自然具有突出的经济功能、科技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本文系统分析了这四种功能与人工自然系统的产生及发展的关系,认为人工自然系统正是以其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这四种效用向社会系统提供输出,展示其社会功能的。同时认为,人工自然还具有一些非主要功能:如政治功能、协调功能、环境功能等。

“人工自然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重组天然自然而形成的各种人工自然物的总称”[1],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组建的第二自然。它实际上是由全部实物型人工物和全部符号型人工物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功能综合的人工系统。它“来自天然自然并参予天然自然中物质能量的大循环,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它又由劳动投入后组建起来并以其效用向社会各个领域提供输出,更是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2]。因此,人工自然既与天然自然相耦合,具有浓厚的自然属性;又与经济—社会系统相耦合,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在与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过程中,就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而言,人工自然具有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四种社会功能,这四种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同、又相互制约,共同对经济—社会系统发挥作用。而且,人工自然的社会功能绝对不是单个人工物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作为有组织的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是人工自然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个既定目的所必须具备的。

一 人工自然的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可以说是人工自然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功能。我们只要简单地考察一下人工自然进化的历史过程,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人工自然的进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以原始工具和自然语言为中心的萌芽阶段;以可耕地和文字为中心的奠基阶段。以大机器和电力为中心的扩发展阶段,以新能源和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发展阶段。”[3]事实上,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人工自然的进化, 经济的增长也与人工自然的进化密切相关。

人工自然的历史可以说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在旧石器时期,人们在氏族组织的狭小范围内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的物品仅能勉强养活自己,没有剩余产品与别人交换。因而,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也与当时人工自然的发展状况相一致。这说明在人工自然萌芽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也极为落后。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牧业,人类发明木锄和石锄。这一时期符号型人工物除了自然语言以外,还发明了文字,这标志着人工自然进入奠基阶段。而这一时期,由于人工物的丰富,人工自然的奠基,生产力获得一定的发展,经济也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时期由于劳动工具的改良,劳动生产率获得提高。人们通过耕作、饲养及狩猎等获得的物品除了满足自己的生活以外,还有剩余,因而逐渐出现了偶然的交换。特别是农业与畜牧业分工后,商品交换逐渐扩大,而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使人工物的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从而导致了商品生产的产生,也使商品交换逐渐经常化,进而出现了货币这种特殊的符号型人工物,从而为商品经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均是以人工自然系统的奠基为前提的。

商品经济是一种比自然经济进步得多的经济制度,它与自然经济相对立,以劳动分工为基础,与人工自然系统的发展相适应。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由于人工自然系统刚刚奠基,生产力还不甚发达,因而商品经济基本上还处于从属地位。直到公元14世纪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先后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发明,特别是以蒸汽动力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两次产业革命,使人工自然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生产力获得革命性的发展,经济也得到空前迅猛的增长。这一时期,一切人工物都成了商品,劳动力、技术和信息成了商品,甚至人和企业的名誉也成了商品。而且,“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4]。至此,市场经济制度已完全形成, 而且由于人工自然系统的扩展,世界上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其经济已按市场经济的固有规律,走上良性运营的轨道,也为现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本世纪以来,人工自然进入现代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由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创立,原子动力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使得实物型人工物和符号型人工物的设计与生产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人工自然系统因此亦更趋完善。恰恰是这一时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生产力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日千里。虽然许多国家深受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困扰,但由于人工自然的扩展,物质、能量和信息被充分利用,人类对长期后果能够很准确地进行预测和控制,因此使得世界经济在极不平衡的情况下仍能飞速发展。

以上我们从人工自然进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其经济功能。此外,我们还可以就人工自然系统向社会各领域提供的输出来考察其这一功能。

事实上,我们可以将整个地球划分为天然自然系统、人工自然系统和世界经济—社会系统三个大系统。人工自然系统以其独特的地位不仅与天然自然系统相耦合,又与世界经济—社会系统相耦合,分别对两个系统发生作用。就其对世界经济—社会系统的作用而言,首先,人工自然系统的构成要素:实物型人工物和符号型人工物同时又是世界经济—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它本身的扩展必定使世界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与信息得到扩充。其次,就人工自然系统的整体运动而言,它通过内部协调与控制,势必对世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最终势必反映在经济上。第三,由于人工自然系统本身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国家人工自然分系统;每个国家人工自然系统又可分解为:农业子系统、工业子系统、交通运输子系统、人工生态子系统、环境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本身以自己的输出对社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实际上主要属经济影响。第四,就人工自然系统的组建目的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因此,它“恰恰集中在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这一界面上,它关心的是通过使内部环境适应外部环境来达到目标。要想研究那些与人工物有关的人们,就要研究手段对环境的适应是怎样产生的——而对适应方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设计过程”[5]。这就是说,我们设计人工物,制造人工物, 组建人工自然系统,很大程度出于经济目的。

二 人工自然的科技功能

在庞大的人工自然系统中,有一个子系统称作科技系统。显然,这个子系统是人类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了人类生活得更富裕、更美好而组建的有组织的整体。这个子系统以向社会输出科技成果为己任,以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为目标,对人类社会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因此,人工自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显著的科技功能,正是由于这一功能的实现,才使经济得以高速发展,才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现代文明。

事实上,人工自然系统的扩展,主要是通过其科技功能的增强而体现的。

在人工自然的萌芽时期,人们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器,通过打制与磨制石器,人们发现了摩擦生火,掌握了打猎、设置陷井,烹调、制革、皮毛加工、石料、木料和骨料的加工、绘画等技术,而这些技术重要的不仅仅在于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技术的基础,还在于使人类从此与动物界分道扬镳。而这一切则是靠人工物和语言的发展才做到的。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破天荒地第一次有可能建立起两种人工自然结构:即城镇与贸易。这两种结构均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因为农牧业的发展和种植、驯养、纺织、制陶、储藏、运输等技术的采用,必然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有了一定数量的剩余人工物(食物、家畜、纺织品、陶瓷等),另一是产生了劳动分工。而随着贸易的发展,首先产生了文字和书写技术,接着产生了信用、汇票、贷款和利息,随之产生了数学。事实上,早期科学技术与人工自然是浑然一体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人们当初对科学的理解是清清楚楚的,还是含含糊糊的:我们除了看到他们生产的物品外,没有看到什么记录”[6]。 这说明在人工自然的奠基阶段,人们设计、制作人工物所依据的是世代相传的经验和习惯,并把这些经验和习惯逐渐上升为理论,这就产生了科学。从而使人类终于发现了一种比任何自然发展的偶然演变要快得多、可靠得多的方法,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而这一时期,人类不仅摆脱了单纯依靠天然自然的寄生生活,更重要的是以人工物制作和农业生产为基础,还发展了多种多样的专门技术。

在人工自然系统扩展的初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虽然仍相当大,但在某些方面却弥合起来,这为人工自然系统的扩展创造了条件。当时,优秀的工匠依靠自己的技艺设计、制作人工物品,不仅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且还会出名,甚至跻身于富人之列。正是由于这些能工巧匠将其掌握的技艺作为谋生和取得荣誉的手段,因而这些技艺常常因保密而得不到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技术本身只能以十分缓慢的速度向前发展,不过,当时“有学问的人不仅对自然感到兴趣,对人类的劳动产品也感到兴趣,而且他们并不以希腊人的纯粹思辩的方式来这样做,而是力求改善劳动产品以造福人类,起码也是要为他们的保护人谋利益”[7]。由此可见, 早期的科学是在手工技艺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手工技艺的直接作用对象就是人工物品。因此,我们说,人工自然在其扩展的初期,就表现出显著的科技功能。

我们知道,近代科学是跟着文艺复兴运动接踵而来的,第一个重大进步是在16世纪中叶由哥白尼作出的,他创立了日心说。接着是经典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近代科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使用科学仪器。这些仪器是人们为了研究、实验或观察自然现象、认识自然世界而设计、制作的、功能各不相同的、特殊的人工物。这些特殊的人工物不仅是人工自然系统的一部分,而且从许多方面对近代科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帮助,这是近代科学与以前科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在17世纪,至少发明并使用了以下重要的科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计、气压计、抽气机、摆钟、各种航海仪器、船用钟、测深仪、海水取样器等。显然,这些作为科学仪器的人工物,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即使引发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蒸汽机和发电机,除了自身巨大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极为重大的科技功能。晚近时期出现的电灯、电报、电话、无线电广播、汽车、火车、飞机等等,无一不是人工自然系统扩展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人工自然系统的科技功能。

人工自然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后,其科技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一些新兴学科的创立和一些新兴技术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原子动力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工自然本身,也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明的时代。更重要的是,科学本身也从个体时期进入有组织的“大科学”时期,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与日俱增,投资不断增强。特别是人工自然系统的科技功能使得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几乎无一例外地与人们在科学技术上的努力密不可分。由于科学技术的影响,使得经济和劳动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科技队伍也日益壮大,科学技术子系统的规模不断得到扩充,向社会输出的科技成果不论其数量和质量,还是其涉及的领域均是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的。所有这一切,为人类社会在下一个世纪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毫无疑问,未来社会的供给水平是由科技状况决定的,而社会的需求水平又由各种社会条件所决定,天然自然所提供给人工自然的外部环境又决定输入水平。这三类因素相互作用,必将使人工自然的未来进化以恰当处理供给、需求和外部条件的相互关系为特征,届时,人工自然的科技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和持续的发挥。

三 人工自然的文化功能

“文化的概念包含着无数复杂的、各种各样的现象”[8], 它是“人类天才的最伟大的成果,是人类天才的最高成就和它对自然界,对野蛮、无知、祸害,对自己本身,对反动与黑暗势力的辉煌胜利的永不衰败的历史”[9]“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 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10]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人工自然的扩展中囊括了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文化是在人工自然系统,特别是符号型人工自然系统的扩展过程中形成并逐渐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人工自然具有突出的文化功能。

首先,文化进步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观念不断丰富其内容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深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在更大程度上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是人工自然系统扩展的一个方面。也是人工自然以其文化效应不断向社会提供输出的过程。

其次,文化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符号型人工物的创造与发展,即与语言、文字、科学、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服饰、首饰、饮食、风俗等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人工自然的每一次扩展,不仅仅表现为实物型人工物的极大丰富,还表现为符号型人工物的极大发展。而且,人工自然系统也正是以其符号型人工物的效用向社会提供输出,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

第三,某些具有双重属性的人工物——物质符号系统(最典型的例子如: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系统、文化传播系统等),其目标就是寻求型或播送型的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通常为容纳了它们的更大系统——即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而这类系统(属于人工自然系统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向社会的输出不仅仅在信息方面,而且在更大程度上还在文化方面。例如,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在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个系统除了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外,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传播文化。

第四,文化进步实质上是由人工自然系统的进化决定的,而不是由天然自然系统的演化推进的。天然自然的演化完全依赖于自然力的推动。例如天然的山川河流、原始森林虽然具有某种美学意义,但由于其十分缓慢的演变而不具有明显的文化意义。人工自然系统的进化是自然力与人工力共同作用,但主要是人工力的结果,与天然自然相比,人工自然的特点不仅仅在于人工性本身,还在于由于人工性的作用,使其以加速度呈指数函数发展(知识的增长、文献的增长、人工物的增长、经济的增长等等已有大量的数据证明呈指数式增长)。因此,人工自然系统在快速扩展的同时,不断向外部环境输出文化。例如,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万里长城、都江堰、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甚至三北防护林、长江三峡等等就不仅仅具有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文化意义。即使单个人工物,如中国的炮竹、酒等均具有突出的文化意义。由此可见,人工自然的文化功能是十分突出的。

第五,担负着某一社会任务的人工组织,如企业、学校、军队、农村、城市、教会、甚至作为社会最小单位的家庭,均可以分别形成所谓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农村文化、城市文化、教会文化或家庭文化,这也是人工自然系统文化功能的反映。

就文化本身而言,其进步还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相对性、矛盾性、扩张性、民族性、阶级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是与人工自然系统的扩展相一致的,文化进步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与社会,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而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同一民族或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仅是整个文化及其各个领域在发展速度和强度方面的差异,而且也是各种文化现象在成熟程度与完善水平上的不同。文化进步的相对性表现为:开始进步的文化到某个时期就会停滞不前,而且文化进步在一个方面可能是进步,而在另一个方面却可能是纯粹的倒退。“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11]文化进步的矛盾性一方面表现为人民文化与统治阶级文化两种文化的矛盾,同时表现为自身中的矛盾。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列宁曾断言:“总要在有阶级对抗的地方出现”。文化进步具有明显的扩张性,即“那些在即定环境中能够更有效地开发能源资源的文化系统,将对落后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扩张。”[12]此外,文化进步的阶级性、民族性和社会历史性是显而易见的。显然,文化进步的上述特征,不仅是在文化进步中表现出来的,而且是人工自然系统在扩展的同时,通过其文化效用向社会提供输出时表现出来的。

四 人工自然的教育功能

我们现今时代与过去的时代所不同的,从本质上讲是所处其间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其整体素质较以前的人有很大的提高。而这种情况,完全或基本上是由人工自然系统的另一个子系统——教育系统通过其自身的教育效用向社会提供输出而实现的。

事实上,在人工自然的萌芽时期,人工物种类和数量均极为有限,语言、文字尚处于发展初期,人们的知识水平十分低下,只能通过世代相传的经验和习惯,使手工技艺和传统习惯在小范围内直线传播。到了人工自然的奠基阶段,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原始的科学和多种多样的专门技术,这时仅靠世代相传经验与习惯的教育方式已不足以满足人工自然扩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教育被作为一种制度被确立了下来,人工自然的教育功能也于这时期体现了出来。到了人工自然的扩展时期,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经济得到很快的增长,原始的教育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在人工自然系统扩展的同时,其教育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注重传授系统的知识、强调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作用、提倡适龄教育和班级授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传统教育制度应运而生。而且,在重视教育的同时,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内容日趋系统、教育方式逐渐规范,教育体系也走上正规化的轨道。但与人工自然系统本身的扩展密切相关的科学教育,被纳入正规教育课程为时很晚,“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就其科学知识而言都是自学出来的,尽管有了波义尔和牛顿的先例,科学并没有在较老的大学中生根”[13]。在19世纪,科学逐渐进入大学,后来又进入了中学。为培养大批熟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或人工物的设计者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人工自然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人工自然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后,其教育功能也朝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以及影响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品德活动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现代教育不仅传播知识体系,同时还传播价值体系。即它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三个领域对受教育者提供系统的、正规的、全方位的训练。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具备理智能力,能够对正义的事物产生兴趣,抱有正确的态度,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够掌握现代社会必备的技能,使受教育者具有智慧的头脑、理性的思维、战略的眼光,对未来有一定的预见能力。而且,现代教育力求使尽可能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以便为人工自然系统的进一步扩展造就大批合格的人才。当然,就教育体系本身而言,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加之文化传统各异,因而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些并不影响人工自然教育功能的实现。

以上我们系统地论述了人工自然的经济功能、科技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除这些功能外,人工自然系统还具有其他一些社会功能:如政治功能、环境功能以及协调天然自然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功能等。但就人工自然系统的整体而言,这些功能不一定是主要功能,或者可能被包含在上述功能之中,协调功能则主要属于经济—社会系统。此外,就人工自然系统自身而言,还具有控制功能,但此功能主要作用于人工自然系统内部。因此,本文未对这些功能展开论述。

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rtificial Nature

Zhang Jianshen

(Northwest University)

Abstract Artificial nature is an organized entirety of all artificial material objects and symbolic objects,an artificial system with large scale,complicated structure,multifactor and syn thetical function.It not only couples with natural nature and has strong natural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couples with economic—social system and has prominent social function.When coupling with economic social system,as for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material,energy and information in it,it has prominent economic,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functions an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nature.Providing exports to social system by the four functions,artificial nature reveals its social function.Meantime,it also has other secondary functions,such as political,enviromental and coordinative function.

标签:;  ;  ;  ;  

论人工自然的社会功能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