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自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道通天,文化通自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本文所谈的文化,特指企业文化。大凡优秀的企业文化案例,无一不是贴近自然的运作。在实践中,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悟出了自然的"道",才能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真谛。
一、企业文化的自然背景
经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把企业文化推上了历史舞台。在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或正在改变着经济增长方式和市场游戏规则,网络经济、电子商务、虚拟经济以及概念经 济等与知识经济相关的新的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卖"品位"、卖"感觉"、卖"概念"等前所未闻的经营内容和方式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和焦点,企业的管理方式、赢利模式、经济增长手段等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导致企业以及社会的价值评判标准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具备新观念、新思维,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人,一句话,知识创新者将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工业经济时代的"以物为本"的价值观正在为新经济时代"以人为本"价值观所取代;知识创新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知识创新者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这就是企业文化所以能在二十世纪末出现并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认同并积极导入实施的根本性原因。
对人的管理不同于对物的控制,新观念、新思维的产生也不可能仿效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的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生产。人是有情感、有思想、有目标的复杂的高级生物体,是大自然造化的结晶。要把人或者说企业员工塑造成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创新群体,必须按照知识经济管理规律和企业员工成长发展规律实施领导和管理。
在以往的企业管理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资本等物化了的资源处于主导或主宰地位,企业员工仅仅作为企业的劳动生产力或企业成本而存在,是物的附属品。企业的管理方式一般采用指挥、控制、命令的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的观念、思维、技术、知识等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大多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因此,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失去了应有的管理效应,有形的硬约束不可能掌控无形的软思维,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引导、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主管理,这是提高知识创新效率和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也是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引导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自我管理的能力;二是自我管理的要求。可以看出,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是完全建立在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企业员工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员工的效益,就不会有企业的效益;没有企业员工的自我实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与未来。一句话,员工第一,企业第二。这种先有员工,后有企业以及通过价值观确立、制度安排、战略选择而制度化了的人文管理思想,与以往的控制、指挥、命令式以及将员工置于物的从属地位的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从根本上树立了企业的"利他主义"原则。因此,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一种"良心文化"、"大同文化"、"道德文化",它通过真诚为员工着想,将员工与企业完全融为一体,实现双赢,在协调和谐中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的管理方式,也是人类文明在现阶段的价值追求。企业文化所体现出的博大的思想境界、人文情愫以及管理胸怀,是以往任何管理所不具备的,它是人类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自然回归与返璞归真。而尊重人性、关爱人生以及关注人类则是对企业文化深刻思想内涵的具体阐述,是构成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价值要素,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思考和价值判断。如果在企业实践中不体现这些价值追求,就会使以人为本流于形式。
二、企业文化的自然内容
尊重人性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的运动发展规律在人类生长进化过程中得到了客观反映,所以尊重人性即遵奉自然。人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个性,二是人格。个性是一个人所以区别于其他人的个体特征与属性,由人类先天遗传基因与后天生活环境所致,一旦形成即很难更改,所谓"泰山易移,本性难改",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待人的个性就应该像对待自然规律一样,只能加以认识、疏导和尊重、不能采取压抑、排斥甚至打击的方式进行遏制。人格即意味着尊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尊重人性,就是尊重员工的个性和人格,这是企业伦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尊重人性既是对以人为本的起码要求,也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方式的基础和前提。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在牢固的人伦基础之上。
企业文化是个性文化,个性文化必须由个性化的人进行创造。在知识包打天下的今天,拥有个性化的企业员工应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知识经济的特点,千方百计营造自由、民主、开放、宽容的企业环境,倡导不同文化的并存、交流与兼容,允许异想天开或标新立异,并通过具体的人性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员工进行个性化的思维和个性化的创造,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以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爱人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人生即人的生命历程。人生动机是人类生生不息、生存发展的动力。根据马斯洛的"五层次说",人有从低级到高级五个层面的需要,但概括起来看,无非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构成了人类全部的生存动机和动力。以人为本,关爱人生,就是要在满足员工生理需要或生存需要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物质文化生活,让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法则自始至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运用自然法则进行资源调节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性手段,通过回归自然实现员工自我是以人为本的方向性措施。以人为本主张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需求,但有其前提条件,即倡导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并以此作为调节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和尺度。通过实施公平管理、鼓励竞争、拉开差距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等形式营造自然和谐的团队环境,以张扬个性,释放本原,实现员工的理想和抱负。从表面上看,学习型组织的最大特点是学习,其实这个"学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是新经济时代的特有专用名词,有其更加深刻而丰富的知识经济特征和内涵,它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观念或思维的碰撞,是企业员工心灵上的契合,是企业组织环境的和谐与自然。按照彼得·圣吉的说法,这种新观念、新思维的产生需通过"五项修炼"。概括地看,"五项修炼"的实质无非是打破几百年来甚至几千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复杂的人类异化了的管理结构或组织体系,消除官僚意识和作风,把人置于企业的中心位置,恢复组织的天然状态,崇尚"自然与简单",让信息、知识、资讯能够自由、开放、欢畅地流淌和共享,在和谐的组织环境中完善人生,成就事业,发展企业。GE前CEO韦尔奇先生所倡导的"管理越少、企业越好"等管理理念,以及所实施的"计划外露"、"无边界行动"等管理措施,铲除了"大企业病"或企业中的官僚主义,促使企业上下、内外融为 一体,保证了信息流的快捷、畅通,创造了百年企业的现代"神话",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最好佐证和诠释。
关注人类是以人为本的归宿。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人生的关爱,其结果必然最终导致对人类世界的关注。人类世界的终极意义既不是征服自然,更不是被自然所征服,而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最终融为一体。通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实现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这是以人为本的归宿,也是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
人类与自然相融涵盖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从企业员工的角度说,要实现人生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必须在工作学习中崇尚自然,在简单与自然中成就事业。从企业的角度说,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除了营造企业内部的自然环境外,首先必须按照企业实际和未来发展以及客观自然规律制定发展战略,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使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和谐相处,在协调平衡中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
探讨以人为本的自然属性,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有助于企业正确认识和把握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以便在实践中采取适当策略和方法抓主要矛盾,在回归自然中使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以员工的素质提升与自我实现为管理准则,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而不仅仅作为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