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宗华
(威宁自治县体育发展中心)
摘要:体育教学已逐渐发展为将体育课程建设与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并把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文明礼仪素质作为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体育教学如何利用课的(开始、准备、基本、结束部分)结构和大课间阳光体育来渗透德育教育,已成为越来越多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课结构;德育
随着新时期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也从单纯的“快乐体育,健康第一”转变为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即“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教学其特点是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融合德育教育的内容。笔者利用体育课教学的特点,现就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体育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来渗透德育
体育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是指在教学中随时随地注意用自身言行去感召、教育学生。由于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普遍存在娇骄二气、自私、任性、不能吃苦、抗挫性差等特点,缺乏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根据体育教学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技术讲解、动作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要求,这比其他老师更多一份人格晤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规范熟练的技术动作示范,优美的语言,文雅的行为,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积极的态度,进步的思想和正派的作风,给学生以耳闻目染。“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去完善自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在提倡“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直观影像来渗透德育,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促使学生发展健康向上、朝气蓬勃、可持续发展的人格素质。
二、将德育教育贯穿体育课堂
根据学校课程安排,每班每周三节体育课,应从体育课的常规教学中就开始渗透学生的德育教育,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一)课的开始部分
体育委员整好队伍并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开始很多学生都做不到,排队拖拖拉拉,经常有个别学生迟到的现象,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教学任务,笔者对个别的学生不断进行课堂常规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自觉排好队,由于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此时就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速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每堂课的开始部分都进行原地或行进间的队形队列转换练习,所有的要求都必须达到军训的水平。
(二)课的准备部分
一般进行慢跑或游戏练习(热身运动),要求在慢跑时必须按照指定的队形,有节奏地、整齐地完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此时就应对学生及时进行纠正,重新排队整齐的慢跑。要求做到队形整齐,通过纪律表现评比,强调慢跑的组织纪律和队形的整齐,把集体主义和竞争意识贯穿于课的准备部分。
(三)课的基本部分
体育课基本部分是体育课最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课的不同内容来进行对应的德育渗透,要求在课前必须了解教材的特点,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各环节的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点,然后根据上课的具体内容科学有序地进行德育渗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以耐力跑为例,初中升高中的体育考试中把体育耐力跑(男1000米,女800米)规定为学生的必考项目,然而耐力跑单调枯燥无味,且持续时间长,运动量大,在实践中常常看到许多学生在途中就支持不住了,脸色苍白,有的甚至倒在地上。中长跑的一个特点就是距离长,动作形式单一和趣味性不强,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练习方法再一成不变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产生厌倦恐惧心理,所以在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的同时要求思想上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顽强毅力的品质;在锻炼中,要勇于磨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毅力,把老师让我练,转变为我要练的自觉行动;在练习中,教育学生“耐力跑”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增强心肺功能。若能在心理机能上产生重大的作用,不仅对学生生理机能的迅速发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奋发向上的精神、顽强的信念都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2.在球类学习、接力等集体项目的教学时,进行技术和战术内容教授的同时,特别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即使个人技术再好,若不讲究集体配合也难以有所作为,让学生在技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
3.结合不同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的教育。例如耐久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或跨栏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胜利时,我们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得的不易,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等都需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4.遇到下雨天在室内上理论课时,会结合教学,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以及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和爱祖国的教育。旧中国被称为 “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种国际大赛中日益显现出中国这一东方巨人的崛起,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通过典型的人物或事例,如田径运动员刘翔、篮球运动员姚明是如何刻苦训练,女排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优秀事例,用中国健儿为了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课的结束部分
每堂课的结束部分都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讲评和总结,学生归还器材,对场地器材的保护都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为班级服务的体现,课堂小结要大力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并贯穿于体育课的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部分,体育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身立教,并把德育教育内容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与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桦楠,季浏.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改革的思考——基于复合型足球师资的培养导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3):79-85.
[2]凌占一,董爱霞.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体育教育人格塑造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38-139.
[3]覃刚,王健.近百年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缺失及其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04):162-170.
[4]吴燕丹.中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7(01):41-50.
作者简介:郑宗华(1975年5月—),男,贵州省赫章县人,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
论文作者:郑宗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5
标签: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论文; 队形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