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区医院 消化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结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515例结肠息肉患者,患者均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患者结肠息肉完全切除,未出现残留组织。手术时间为(29.74±3.42)min,术中出血量为(14.53±1.46)ml,卧床时间为(2.25±0.39)d,住院时间为(3.72±1.04)d;患者治疗后1周、2周时的ADL评分、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对比,数据间差异明显(P<0.05)。患者中有5例肠穿孔、7例腹胀者、8例术后综合征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1个月随访,复发率为0.58%。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结肠息肉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复发性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内镜;高频电切除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可出现于各个年龄群体中。一般结肠息肉发生后并无显著得的临床症状,有的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疾病的相关症状,例如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1],而且因患者临床症状无典型特点,极易导致病情被忽视。结肠息肉为结肠癌形成的前期病变,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予以临床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发展成结肠癌。本文选取515例结肠息肉患者,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515例结肠息肉患者,其中男性325例,女性190例;年龄范围35-75岁,平均年龄(51.36±3.57)岁。患者均通过内镜进行检查,确诊其为结肠息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腹痛、便血等。
1.2方法
患者手术治疗前1d晚均饮用番泻叶茶饮(番泻叶8g+800mL水),应严格禁食,前一天晚上8点后禁食,第二天空腹用水1000ML+硫酸镁100g口服,一般在下午进行肠镜。如患者情绪比较紧张可予以阿托品,使之肌肉得以有效松弛。通过结肠镜详细观察患者息肉具体情况,包括形态、发生部位等,若出现蒂息肉,则通过高频电圈套法混合电流凝切将其完全切除,根据无蒂息肉实际大小予以对应处理:若存在过小的炎性病变,通常不会进行处理;如为较小无蒂息肉,通常运用氩气刀进行烧灼处理;若为较大无蒂息肉,在治疗时通常先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混合液,然后在将其完全切除。应注意息肉与其周围组织未发生粘连、浸润情况。完成手术治疗后,应严格禁食,持续8~24h,在2周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的术后活动能力及焦虑情况,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进行评定,ADL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好,HAMD评定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经1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数据均运用SPSS21.0系统记录处理,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运用x2予以验证,计量资料通过均差值表示,运用t予以验证,P<0.05说明数据间对比值存在一定差异性。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515例患者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进行切除治疗,结果显示息肉完全切除,未出现残留组织。手术时间为(21.74±3.42)min,术中出血量为(14.53±1.46)ml,卧床时间为(2.25±0.39)d,住院时间为(3.72±1.04)d,手术均实现预期目的。
2.2患者ADL评分、HAMD评分情况
患者治疗后1周、2周时的ADL评分均明显提高,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对比,数据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2.3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在515例患者中,经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切除治疗后,患者中有5例出现肠穿孔,经及时修补后患者均有效康复,出现腹胀者7例,出现术后综合征者8例,患者中未发生大出血、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整体治疗的安全性高。对患者进行1个月随访, 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0.58%。
3讨论
结肠息肉做在消化系统中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通常在发病初期并无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对于结肠息肉的临床诊断具有明显作用,且可采用内镜对结肠息肉予以治疗,具有诊治一体的临床作用,使得结肠息肉得到显著治疗[3]。
经本文研究可知,患者经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术后,结肠息肉完全切除,未出现残留组织。患者治疗后1周、2周时的ADL评分均明显提高,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对比,数据间差异明显(P<0.05)。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2年随访无患者复发。由此可知,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高频电切除可通过微波热效应,将靶组织内部的温度瞬间提高,组织可吸取能量转化成热能,由此组织蛋白可变性、坏死、凝固,由此实现治疗目的[4]。
总之,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结肠息肉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复发性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瑜凤,芦茜,钱润林.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6):50-51.
[2]刘鹏军,葛亚强,王晓燕,等.内镜下高频电凝刀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240例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3):87-89,93.
[3]赵雅琴.结肠息肉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0):2360-2361.
[4]王慧娟,李奎生.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结肠息肉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9):1645-1647.
论文作者:马军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息肉论文; 结肠论文; 患者论文; 切除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内镜下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