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塞运用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39%,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34%,在心电图st段变化率、血管再通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7%,(p<0.05)。结论: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的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改善患者的预后,保障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治疗;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又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闭塞,导致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受损,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种类之一,具有发病快,病情重等特点,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功能衰竭等症状,导致患者死亡[1]。该疾病在发作时比较突然,往往在几分钟之内病情就能达到高峰期,所以必须及时的采取治疗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1]。本文主要研究急性心肌梗塞运用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86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治疗资料进行分析,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86例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经CT或者MRI确诊,根据治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43例,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4至91岁,平均年龄(54.2±2.1)岁,发病时间(3.1±1.8)h;对照组患者为43例,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3至87岁,平均年龄(52.1±2.3)岁,发病时间(3.3±2.1)h。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在患者入院治疗时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将100ml的生理盐水和100万u的尿激酶混合,实施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 min。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采用改良 Seldinger 法。在患者的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同时在 X 线的监测下进行脑血管造影,确定栓塞血管部位,然后将微导管及导丝通过栓子与动脉壁之间的间隙,尽可能插至栓子远端,在 DSA 监视下确定微导管远端位置后撤除导丝,将100万u左右的尿激酶与50ml左右的0.9% 氯化钠溶液进行混合,随后用微泵注射,推注速度为1 万 U/min,治疗后第 2 天给予患者3500u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行皮下注射,2 次/d,连用7 d[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电图st段变化率、血管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判定标准[3]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NIHSS 评分减少超过 90%,精神体力完全恢复,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有效: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NIHSS 评分减少 18% ~ 45%,精神体力基本恢复,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变或恶化死亡[3]。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率(%)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39%,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34%,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1.
2.2对比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率、血管再通率,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27%,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3.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3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引起该疾病的病因较多,可能与饮食不当、体质较弱、情绪激动等,并且该疾病在发病时会伴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4],同时多数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语言、肢体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严重。而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尿激酶是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有效的激活患者体内的溶酶原,进而溶解患者冠状动脉中的血栓,并且越早的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越理想。其临床治疗方式为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两组,静脉溶栓是通过对患者的静脉注射尿激酶,是临床中较为传统的治疗措施,其主要是让患者血液中的尿激酶含量变多,从而发挥出溶栓的效果,该方式的操作简单,费用较低,但是其使用的溶栓药物量较大,且再通率较低,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患者出血。而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是通过介入治疗技术,对患者的股动脉进行穿刺,并在数字减影下准确的将导管送至血栓的周围,让尿激酶可直达血栓部位,其药效明显高于静脉血液,从而发挥更高的溶栓能力看,并且该治疗方式的药物剂量较小,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其再出血率较低[5]。但是大量临床报道显示,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才能进一步的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得出,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39%,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34%,在心电图st段变化率、血管再通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7%,(p<0.05)。说明,针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的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改善患者的预后,防止再出血,保障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瑞,张晓惠,徐亚辉 .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19-920.
[2] 宋军,史万超,苏志国,等 . 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3):314-317
[3] 戢运春,余俊,王蓉 . 急诊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外健康文摘,2012(50):98-99
[4] 马瑞,张晓惠,徐亚辉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19-920.
[5] 关玉华,艾克拜尔?加马力,曹莹莹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4):222-224
论文作者:张克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患者论文; 尿激酶论文; 溶栓论文; 动脉论文; 静脉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