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喜剧美学的新拓展——论陈孝英的喜剧美学研究(续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学论文,喜剧论文,中国当代论文,陈孝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开拓和挖掘幽默艺术的美学特征
陈孝英先生在喜剧艺术领域的研究,成就最显著、最有特色的就是对幽默艺术理论的研究,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幽默的奥秘》一书中。这是他把幽默作为系统工程进行开发的最终结晶,不仅强烈地体现着他的学术风格,而且也代表着至目前为止国内幽默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追溯了幽默的发展史,勾勒出幽默演变的基本轨迹;
2、系统梳理了幽默美学理论发展史,挖掘和探寻了幽默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基本功能,把我国幽默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整理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幽默文化传统,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幽默美学打下了基础。
在追溯幽默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轨迹时,陈孝英先生独具匠心地将东方幽默和西方幽默结合起来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从而对幽默艺术获得宏观的、更为完整的把握和认识。他系统探寻了幽默在词源学上的演变历史,而且系统探寻了幽默作为美学范畴在欧洲美学史的演变轨迹,更为主要的是勾勒了中国幽默文化从《诗经》到《阿Q正传》的演变过程。多少年来,理论界一直把幽默作为欧美文化的专利,许多西方幽默学者更是把中国幽默排斥在艺术的大门之外。陈孝英先生则不同,他认为,虽然我国历来幽默研究者不多,中西合壁进行研究者更少,但幽默作为喜剧美学的一种样式,在素有“曼倩之风”的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确实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而且应该成为人类幽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⑩]
幽默在词源上的演进大体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十四世纪以前,幽默基本被作为生理学术语而运用;十四到十六世纪,幽默进入生活领域并被作为一种艺术概念运用;到十七世纪,进入近代美学发展时期,幽默才具备了自己独特的美学品格。
欧洲幽默艺术史,以古希腊作为起源地。这一时期是幽默艺术的萌芽时期,以三大喜剧家克刺提诺斯、欧波利斯和亚里斯托芬为代表,其特点是幽默和滑稽、讽刺混合在一起,它还是一种技巧上的幽默。此后,幽默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幽默艺术从古希腊单纯的技巧性走向对人物性格和生活情节的揭示,为近代幽默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新的起点,它以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和薄伽丘为代表。第二个高峰期是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阶段,这一时期是幽默艺术大发展时期,幽默作为一门艺术初步具有了自身的功能和价值,幽默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运用,幽默直接开始触及人性和人类命运的主题,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成就以莫里哀、果戈里、契诃夫、马克·吐温为代表。二十世纪是幽默艺术的第三个发展高峰期,这一时期幽默发生了质的飞跃,完成了古典幽默向现代幽默的转换,幽默和怪诞、哲理、幻想、象征渗透在一起,以一种新的品格折射着现代人的存在境况。它以哈谢克、卓别林、布莱希特、皮兰德娄、贝克特、尤内斯库、迪伦马特等为代表。
伴随着幽默艺术发展史,在美学上幽默的意义亦得到了进一步的显现。希腊时期,幽默还只是一种技巧上的幽默,即运用双关、移植、颠倒、夸张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示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或者把本来正常的现象善意荒诞化,以表现某种情趣,最后在笑声中显示人类的风趣诙谐和高超才智,以证实人的优越感。伴随着这种幽默的笑声是明快的、乐观的、充满朝气的。近代时期,幽默已大大减少了昔日的明快、乐观和朝气,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深沉、忧郁和愤怒。近代幽默的色调渐渐由明变暗,由晦变冷,这种强烈的情感浸入幽默后,使幽默也具备了特有的抒情特质,而这种抒情背后仍然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热切的希望。进入二十世纪,幽默的这种抒情、追求和希望渐渐消失殆尽了,代替它的是冷漠、悲观和绝望,这便是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已经突破了古典幽默的喜剧蕃蓠,和悲剧融为一体。黑色幽默中的悲剧意识就是指幽默中情绪上黑色的东西——即痛苦、怪诞和残忍。其次黑色幽默虽然保留了古典幽默的智慧和含蓄,但却削去了其中的温和和轻松,而增添了陌生和冷酷;再次黑色幽默过于欣赏艺术与现实的距离,以致它越来越远离现实,对人世间的悲欢苦乐不再关心了。
尽管幽默一词进入中国很晚,但幽默作为喜剧美学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同样起源很早,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传统幽默文化的整理研究是一项艰难而巨大的系统工程,陈孝英先生循着如下三条线索进行了自己的追溯考察:
1、俳优——戏剧——曲艺;
2、寓言故事——民间笑话——政治笑话;
3、民谣——文人散文诗词——话本小说——各类文学作品。
这种描叙是否科学还有待实践检验,但陈孝英先生以此基本上囊括了传统幽默的基本内容,从《诗经》到《阿Q正传》,一代又一代幽默艺术家创造了我国灿烂丰富的幽默文化。“五四”是幽默艺术和幽默美学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随着当代中国美学的热潮,幽默艺术和幽默美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正如陈孝英先生所说,新时期幽默艺术在我国幽默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第一,它不仅结束了一个与幽默艺术根本绝缘的时代(文革十年),而且结束了一个在封闭的循环系统中,在中国封建的传统观念和“左”倾教条主义、庸俗社会学的桎梏下,在相当低的审美层次上艰难地进行幽默艺术实践的时代(文革前十七年),开始了一个幽默艺术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指引下自由发展的新时期。这就为我国的幽默艺术攀上世界高峰从根本上创造了条件。
第二,打破了“四人帮”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所派生出来的各种文艺理念,开始实现了幽默艺术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例如在塑造喜剧形象上,艺术家已不满足于平面地、类型化地描绘喜剧性格,而力求表现出人物的层次感、立体感和个性特征,使喜剧形象从类型化走向个性化,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
第三,中国的幽默艺术从来没有象今天注入过如此深刻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紧扣时代的脉搏,紧贴生活的主旋律,准确地传达出人民的情绪,勇敢地呼出十亿中国人的心声。它既摆脱了十七年幽默艺术缺乏触及人民关心的社会性主题的勇气,缺乏现代意识观照的历史局限性,又避免了十七年某些幽默艺术家由于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缺乏清醒认识,因而在把握时代精神方面所出现的种种失误。
第四,在幽默艺术的创作方法上,打开了走向世界、通向未来的栅栏,突破了传统幽默创作方法“统一化”的格局,更新了“形式——技术”体系,开始了幽默艺术多角度地进行探索,多元化地开展竞争、全方位地向前推动的时代。
幽默艺术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幽默理论研究热潮的兴起。短短十年,我国的幽默理论研究从一片荒漠上起步,以破竹之势节节推进,终于形成今天这样活跃喜人的局面。从研究数量上看,新时期幽默理论研究的论文和著作远远超过了建国以来的总数。从研究范围上看,深入到艺术的几乎一切体裁,涉及到从中国理论到世界各国理论、从传统理论到现代理论、从应用理论到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乎各个方面,开始建立起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幽默理论与外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幽默理论垂直、水平相交的立体研究结构。从研究层次上看,幽默理论研究早已超越了创作论以至一般文艺理论的范畴,开始从文艺美学的本体论上进行学科自身的建设,逐渐成为文艺美学和喜剧美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从研究队伍上看,一支由哲学、美学、文艺理论、文艺评论、外国文艺研究工作者和幽默艺术实践工作者以及翻译工作者组成的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研究队伍逐渐形成,他们开始摆脱以往那种个体的、分散的、封闭的研究状态,形成有组织的、开放的研究格局。概括起来,在美学上的拓进表现为:
1、在继续进行应用性研究的同时,一些研究者开始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幽默基本理论的研究;
2、在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一批翻译工作者开始有计划地介绍欧美、苏联和日本的幽默理论,为刚刚起步的中国幽默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
3、出现了一批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论文;
4、个体性研究逐渐向群众性研究转化。
在方法论上的拓进表现为:
1、理论始终与实践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
2、重视吸收国外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3、以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结构方法进行研究。特别注意从哲学、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4、不囿陈说,勇闯禁区。[②①]
正如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一样,民族性在幽默文化中同样占据着特殊地位。幽默的民族性不仅体现在民族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民俗乡习之中,它还表现在文学艺术作品和其它各类艺术中。中国幽默的民族性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针砭时弊。无论俳优还是寓言、笑话、话本小说,干预生活、针砭时弊的倾向显得十分强烈;(2)刻意追求一贯到底的、层层递进的情趣性,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说唱艺术中;(3)含蓄、明快是一切幽默艺术的共同特色,但中国幽默的这一特色表现得尤为强烈。这与整个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密不可分,中国艺术历来追求趣、味、意、韵,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言外之意”的含蓄意境,幽默自然也不例外。
陈孝英先生对幽默美学研究的贡献还体现在对幽默的基本美学特征、基本规律、基本功能的研究上,并代表着当代中国幽默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受其喜剧美学整体思想的影响,陈孝英先生认为,对幽默进行科学的规范,首先需要划清几个界限:
一是要将作为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所具有的一种审美感受能力的幽默,和作为一种美学现象的(即美的形态)的幽默区别开来;
二是要将生活领域中的幽默,和艺术领域中的幽默区别开来;
三是要将作为生活和艺术领域中“广义的幽默”(喜剧)和“狭义的幽默”(喜剧的一种特殊样式)区别开来;
四是要将作为喜剧的一种特殊样式的幽默,同它所构成的幽默作品区别开来。
在此基础上,陈孝英先生对幽默的美学特征作了详细的阐述论证,其思想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概括。
一、幽默表达了艺术家所持的特殊意念。因为幽默不仅是一种手法,而且更重要的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反映了艺术家对生活所持的一种特有态度。
二、幽默反映了艺术家对客体所持的态度。与其它喜剧艺术不同,幽默反映的是艺术家对客体所持的温和与宽厚的态度,它体现一种肯定的乐观的精神状态。
三、幽默采取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这种特殊的方法,就是“理性的倒错”,它以逆向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幽默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即会心的、会意的笑。
这也是幽默区别于其它一切喜剧艺术的根本标准。在美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幽默:“它是创作主体以温和的态度和比较含蓄的手法,通过真与假、美与丑的强烈对照,对包含喜剧因素的事物作有意识的理性倒错,造成一种特殊的喜剧情境,并进而创造出一种包含复合情感、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使欣赏主体产生会心的笑,来表达美对丑的优势。”[②②]
作为一种美的形态,与美的其它艺术一样,幽默也有自己的审美标准,这就是意境。陈孝英先生指出,这是一种“包含复合情感、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幽默意境不同于传统美学的意境,与传统美学意境相比,它的特殊性在于:第一,它具有复合性。既包含美的因素,也包含丑的因素,因此它造成的审美感受也是复合的,这是它同传统意境的分界线。第二,它具有浓郁的趣味性。这是一种充满了轻松、欢快、嘲弄,永远伴随着笑声的浓烈而又独特的情趣。第三,它具有嘲弄性。这是一种对丑的嘲笑和戏弄。这三大特性使幽默意境和传统意境彻底划清了界限。陈孝英先生对幽默意境的复合性作了最为出色的分析。他写道,当幽默用于反映儿童的天真心理时,幽默意境所造成的审美感受是:善意的嘲弄加疼爱,有时再加上轻微的责备;当幽默用于非本质性的缺点进行轻微的批评时,幽默意境所造成的审美感受是:善意的嘲弄加怜惜加轻微责备;当幽默用于肯定美好事物时,幽默所造成的审美感受是:善意的嘲弄加喜爱加赞颂;当幽默同悲剧相结合时,幽默所造成的审美感受是:善意的嘲弄加同情;当幽默用于对丑的事物否定时,幽默所造成的审美感受是:刻毒的嘲弄加厌恶、谴责加恶作剧式的怜悯。[②③]
由于幽默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它因此也具有了特有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它的社会功能通过干预生活和娱乐观赏得到实现,它的艺术功能则通过结构作品、刻画人物、烘托气氛三个方面得到显现。根据他的喜剧类型说,陈孝英先生把幽默亦分为肯定性和否定性两大类,并对幽默的基本艺术手法:反复、移植、颠倒、交叉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就不作分析了。
总结全文,我们初步勾勒了陈孝英先生喜剧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特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是中国当代美学第一个有意识地把喜剧美学作为系统工程进行开发研究的人。对他的研究,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给予不同的评价,但他的研究对中国当代喜剧美学起到了重要的开创性作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基本事实,并使当代中国美学得到了新的拓展。
注释:
②⑩ ②① ②② ②③陈孝英《幽默的奥秘》第191—195页、第109页、第250—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