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培训课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高校教师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培训课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潘强[1]2004年在《“高校教师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培训课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培养现代人才的保证,又在于具有高素质能力的现代教师。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决定因素,要培养一支站在学科前沿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就必须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培训。虽然目前的培训方式有很多,然而目前教师培训的质量却不令人满意,本论文就改进教师培训提出了几项原则,并且对当前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各类先进教育媒体其功能、使用特点各不相同,加上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学习资料和培训,结果使得很多很好的现代教育媒体不能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为了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媒体的培训,我们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该培训课件的开发,加快教师应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的进程,为教师提供行之有效的培训手段。 在制作“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课件时,我们选择了指导型模式,由于指导型课件具有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新知识给学习者,适合于个别化学习的这些基本特点,比较适合于我们这样一个现代教育媒体使用的培训课件。在课件的内容呈现方式上,我们选择了“问题——说明”的方式,因为相对于“说明——问题”的内容呈现方式,以“问题——说明”的方式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最终,我们这个培训课件采用了面向问题的指导型课件模式。论文还列出了课件的脚本实例。

杨鑫[2]2016年在《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创新教育方法、深化教育改革。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为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变化更新,教学模式亟待优化改进。基于以上背景,对《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混合式学习和学习活动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为指导,从学习活动的角度出发,构建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框架,提出以“知识-目标-活动”对应关系为核心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方法。以《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进行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最后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验证学习活动设计框架与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本研究主要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培养创新型人才及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说明本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混合式学习和学习活动相关研究现状。第叁部分:理论基础研究。对指导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为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结合黄荣怀教授提出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理论,构建了一个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框架,提出以“知识-目标-活动”对应关系为核心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第五部分:《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以“教学媒体概述”和“交互式电子白板”两个单元为例,将提出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方法进行应用,设计混合式学习活动并进行教学实践,最后对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进行反思。第六部分:总结和展望。总结研究过程,提出研究不足,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佚名[3]2008年在《第叁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大问题。因此,必须在保证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从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要不断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经验,提高技能,不断改进。并要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贺建东[4]2008年在《中学生物学多媒体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程。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渐显着,以及新的教材观逐渐深入人心,纸质教材与现代教育情境间的矛盾凸显,多媒体教材的建设工作顺应现代教材发展趋势,被逐渐提上日程。然而,我国对生物学多媒体教材的专门研究还很少,对该领域的一些概念认识不统一。笔者试图在借鉴众家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对生物学多媒体教材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开展中学生物学多媒体教材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分析过去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通过中学生物学多媒体教材开发和应用的实验研究,为生物学多媒体教材的开发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本文在研究上运用了文献法、比较分析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论文主体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综述。阐述了课题研究背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归纳出多媒体教材的五个优点,并分析了我国进行中学生物学多媒体教材建设的战略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学科依据。第二部分,我国多媒体教材建设研究的文献检索。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教育与社会科学专辑中,对我国多媒体教材建设研究的部分文献进行检索与比较,分析了研究者对多媒体教材研究旨趣的历史变迁,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第叁部分,中学生物学多媒体教材的开发及应用。首先明确了生物学多媒体教材的开发定位:生物学多媒体教材不是万能的,它并非完全取代或排斥其他形式的生物学教材,强调生物学多媒体教材的建设也不是要否定传统教材的建设;并非所有生物学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在此基础上,提出生物学多媒体教材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选取生物学多媒体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和生物学多媒体教材内容体系的构成。在对中学生物学多媒体教材开发流程的介绍中,笔者不仅设计了一系列《生物学多媒体教材评价量规》,实际开发了《设计校园绿化方案模拟探究》多媒体教材,还将此多媒体教材进行了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学多媒体教材比纸质教材更有利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生物学多媒体教材的管理,笔者建议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完善教材审查制度,加强对生物学多媒体教材选用机制的管理。第四部分是结论。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做了一个总结。第五部分是讨论及建议。对我国中学生物学多媒体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段玉山[5]2003年在《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理信息系统(GIS)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内外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纷纷将GIS教育作为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具有GIS基本知识与技能成为21世纪社会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方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GIS专业教育,包括GIS专业本科、硕士、博士教育成为高校地理、地质、测绘、管理系科竞相开办的热门专业。2001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历史性地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将GIS纳入高中课程体系,在地理课程中设置了GIS的必修内容,在选修课程中设置了以GIS为主的《地理信息技术》选修课程。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GIS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对于GIS专业教育而言,真正大规模开始也就只有叁、四年时间。2003年3月正式颁布的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GIS的基础教育尚在准备阶段。GIS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甚至是对与GIS教育的认识问题也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分析和研究了大量有关国外GIS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文献,并通过参与制定GIS基础教育方案和实行普通高中的GIS实验教学后,本文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作为基础教育内容的GIS”和“作为教育技术的GIS”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并根据相关理论设计了GIS基础教育软件平台—BISPGIS。 GIS是地理信息科学的关键技术,是地理学研究与社会应用极其广泛的前沿学科。GIS以地理学为基础,兼备跨学科的综合特性。实施GIS教育有别于一般的基础理论学科和技术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功能,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发挥网络与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分析研究,论文构建了GIS的多媒体、网络与问题解决等多种教学模式。 作为信息技术科学,GIS有强大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功能,在地理教育中也是非常实用的教育技术。本文从教育实践到理论,提出GIS辅助教学的一般模式:即基于GIS直观、基于多媒体GIS(MGIS)、基于网络GIS(WEBGIS)、基于二次开发GIS和基于虚拟GIS(VRGIS)、叁维GIS(3DGIS)的辅助地理教学模式,它们是GIS基础教育实践发展的方向。 在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本文分析了GIS基础教育的技术基础、师资基础与教学环境基础,形成了GIS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GIS基础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GIS教学用软件问题。通过分析GIS专业软件和社会力量研制的GIS教学软件、平台的不足和局限性,本文认为GIS基础教育必须开发专用的GIS软件。依据相关理论,按照COMGIS开发技术,研制开发了BISPGIS平台软件,在平台软件上完成“真实实现”、“模拟实现”、“教学平台”等模块的基本功能,探索了GIS基础教育的软件开发方向。 但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GIS基础教育,有关课程实践环节、教育机制、教学资源的开发等问题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佚名[6]2008年在《第一章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理念》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中,教育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历史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尤其是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高等教育

葛锁网[7]1999年在《大力发展教育技术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论述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的基础上,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然后,对江苏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目标、思路和主要对策作了重点阐述,对江苏省未来的教育技术发展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崔健[8]2009年在《利用WebQuest在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5年4月教育部宣布正式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来,各地区都相继展开了对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而对职前教师的培训则主要由各高校对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范生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来完成。由于教学实验设施和学生人数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过去基本上采用经典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传授模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曾经起过它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当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全面融合进入现代教育技术的今天,它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并最终造成教学效果达不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WebQuest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它以网页模块形式实施研究性学习,既能体现现代教学的特点,同时又可以更多的形式展示更多的内容,适合高校教学活动的组织。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科拉克(D.Clark)的动态教学设计模式与行动研究相整合,通过利用WebQuest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达到《标准》的要求,担负起未来教育的重任。本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性质与特点及高师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WebQuest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方案,并在教学中进行实施,对其过程进行参与性观察和综合分析,最后对实施过程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建议。教学行动研究的实践充分证明,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运用WebQuest模板,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活动,增加了学生对教师工作的了解,培养了教师角色意识,提高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培养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除此之外,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

胡欢[9]2009年在《《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入地广泛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向教育领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如何对教学课程进行更科学的设计和开发,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在先进教学理念和后现代课程理论、对话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发现学习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以《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培养目标的《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希望以一门课程为蓝本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能对其他学科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为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研究以国家精品课程中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现有网络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基础,在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进行分析之后,对该课程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结构设计。充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的交互性、知识的动态生成性和评价内容综合化。本研究成果希望能为高校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与可操作性。由于时间的限制,本研究对《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套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还有待深入思考,资源开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马丽丽[10]2010年在《高校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高校教学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线教师也愈加关注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水平,除了提高自身的知识涵养外,还应该掌握设计教学的技能,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目前,国内学者针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日益丰富,但是有关高校教师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大学教学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有关高校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六位来自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了访谈,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接着,笔者采用情景式分析的方式,从理念认知、教师自身作为、外界因素叁个方面展现了这几位高校教师教学设计的实践,对他们的教学设计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研究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过程和方法等。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是在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几位教师教学设计实践进行分析。第二章阐述S高校教师对于教学设计内涵及重要性的认识,主要了解教师的工作理念;第叁章分析了六位教师的自我作为,也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从学生特征分析、教师自我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关键环节分析、教学设计评价七个方面来探讨;第四章是对S高校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探讨了教师主体、国家与地方政策、教学环境与教学设计的关系,还分析了教学设计的通用性。在论文的第叁部分,笔者总结了研究结论,并为我国高校教学设计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笔者分析了本研究的局限以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1]. “高校教师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培训课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 潘强.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2].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杨鑫. 西北师范大学. 2016

[3]. 第叁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C]. 佚名. 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 2008

[4]. 中学生物学多媒体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贺建东. 曲阜师范大学. 2008

[5]. 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 段玉山.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6]. 第一章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理念[C]. 佚名. 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 2008

[7]. 大力发展教育技术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J]. 葛锁网. 电化教育研究. 1999

[8]. 利用WebQuest在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 崔健.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9]. 《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设计研究[D]. 胡欢. 江西师范大学. 2009

[10]. 高校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D]. 马丽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高校教师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培训课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