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自主学习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基本保证,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标》也提倡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和学。例如,在学习《心的翅膀》这篇文章时,因本课内容情节简单,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就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积极参与“教”,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从朗读课文、生字词的理解、复述课文等都交给学生进行。我只是组织并指导他们扮演的“导演”角色,结果呢,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所以,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主动学习意识
人的思想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教育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学习《山海关》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时,学生听到后激起了心中的涟漪。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被誉为“天下第一关”。当歌声与学生的所想所感碰撞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堂课,每位学生都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自主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的强烈愿望。这节课,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基本理念”。
三、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能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学生间进行讨论的环节,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交流讨论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可以引导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根据课文内容及问题,教师把班级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同桌,或前后桌间进行交流,有争议的或有问题的教师也可以参与,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看法,讲给其他学生听。这样,同学之间互相启发、相互学习,从而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活动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标》中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而现实生活是最生动的教材。《课标》中要求学生参加走进校园、社区活动,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能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对自己身边或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等各种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他们触及到的情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记得在一次写作课上,我让学生写一篇《记一次拔河比赛》的作文,但由于学生没有写作素材,低着脑袋,皱着眉头,感到无从下手。这天,我利用自习课,我让全体学生都走出教室,来到操场,进行一次“实践”练习。从体育器材室拿来大绳,将班内学生分成两队,进行三轮比赛,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切实感受到了“拔河”的趣味。当学生回到教室后,便纷纷动起笔来,把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想记录了下来,既鲜活真实,又生动形象。当然,描述得也具体、细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基本要求。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不断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并逐渐形成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陈利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标论文; 教师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