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15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9号文”),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启动,各个省份也相继拉开各自特色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本文深入研究了电力体制改革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影响,并提出资产管理工作的变革措施与建议。电网企业将面临市场、人才、客户流失的风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来资产管理管控体系仅限于规避业务本身风险,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如何在新的市场格局下规避营销风险,防范因市场、人才、客户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形成有效的资产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资产管理工作;变革措施
1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及配套文件已陆续印发。本次电力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还原电力商品属性。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路径是: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三放开、一独立、三加强”:放开输配以外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继续深化对区域电网建设和适合我国国情的输配体制研究;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本次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售电侧放开、新能源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等五个方面。
第一,电价改革是本次电力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垄断环节形成政府核定电价机制,公益性服务以外电力发售竞争环节形成市场化定价的机制。
第二,电力市场建设是本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一是明确电力市场交易主体定位,其中电网企业主要从事电网投资运行、电力传输配送,负责电网系统安全,保障电网公平无歧视开放,按国家规定履行电力普遍服务义务,并对电网企业参与竞争性售电进行了部分政策限制。二是明确电力交易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由电网企业承担的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离后组建,可采取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公司制、电网企业子公司制、会员制等组织形式。三是明确放开发用电计划,保障无议价能力的用户用电、优先清洁能源发电、调节性电源发电优先上网,逐步放开其他发用电计划,平稳过渡到以市场手段为主的电力供需平衡。
第三,售电侧放开是本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一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二是构建多个售电主体,放开用户选择权,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格局。对于电网企业,一方面明确电网企业和拥有配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必须承担所在供电区域保底供电服务责任;另一方面对电网企业参与竞争性售电进行了部分政策限制。要求电网企业参与竞争性售电要做到办公分离、财务独立、信息隔离。
第四,新能源发展改革是本次电力体制改革的配套策略。一是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明确“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二是完善并网运行服务,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其他电源、电网的有效衔接,解决好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三是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市场,鼓励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与用户合作或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分布式电源。第五,政府职能转变是本次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将加强电网的统筹规划、强化以完善立法为基础的电网科学监管、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和建立信用体系,为电力市场的有序建立和规范化运营提供政策法律上的支撑和科学中立的监管。
2电力体制改革下资产管理工作的变革措施及实施建议
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输配电价改革政策是响应“管住中间”的关键改革措施。作为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正确把握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业务流程、深化细化管理,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才能适应政府监管部门直接化、常态化、全面化的监管新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把握政策要点,做大做实基期资产
根据监管政策要求,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充分了解目前监管资产和非监管资产的比重,进而有效评估经营风险,并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积极做好用户资产接收工作,做大做强公司基期非监管资产。明确产权归属与电力部门管理,提高小区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供电公司开展用户资产接管工作,是解决用电设备维护不到位、故障抢修不及时、用电安全无保障的客观需要,也是一项惠及广大电力客户的民心工程。
2.2建立健全监管资产管理制度,顺应监管新模式建立完善的监管资产管理制度。业务未动,制度先行。建立完善的监管资产管理制度应重点考虑两个因素:符合输配电改革政策的要求,并根据输配电改革政策的变化而及时修改、完善;涵盖监管资产的全部业务活动,如:监管资产的认定、运维管理、折旧管理、报废管理等。
建立内外部长效沟通机制。建立内部长效沟通机制,由资产处、电价处等相关人员组成电改小组,就监管资产认定、投资规划、项目进度等政策监管的事项充分沟通、达成一致。建立与政府监管部门的长效沟通机制,有利于合法合规认定监管资产、低成本化解政策监管和企业资产管理的争议、规避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2.3完善资产业务流程,强化流程监控和风险防控
完善资产业务管理流程。从监管和业务出发,建立一套统一的涵盖外部监管和内部业务活动的资产管理流程,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流程衔接体系。流程设计完成后,应统一发布实施,作为企业内部流程执行的唯一依据。随着电改的不断深入,资产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建立业务流程设计、发布、监控、优化、变更方面的制度。
强化流程监控和风险防控。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流程监控和风险防控系统。通过固化监督规则、集成抽取业务数据并自动运算,支持在线开展风险预警、过程监督和问题整改,一旦发生风险预警,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时发送给相关责任人或监控者。
2.4细化资产管理,持续提升电网经营管理水平
深入贯彻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理念,以确保资产长效运营为目标,降低资产运维成本。从源头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选择免维护或维护成本低、故障率低的设备;建立供应商筛选机制,选择具有良好供货业绩、工艺控制严的专业制造厂商;适当提高建设计标准,加强施工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深化状态检修,跟踪设备实时运行状况,及时处理设备缺陷和隐患,降低故障发生概率与运维成本。
建立投资规模预估模型,提高电网经营管理水平。建立投资规模预估模型,将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的核定与社会用电量和负荷的预测有效结合起来,尽量提高用电量及负荷的预测准确率,合理确定投资规模,保证实际营业收入与核定的准许收入偏差度较小。此外,在投资规模预估模型中,进一步加强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科学评判新增投资在提升电网安全性、运营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明确电网投入效益增长点,细化投资分类,有效落实精准投资。
结束语
完善督查管理,通过运用微信平台、视频监控、无人机等丰富督查手段,加强现场督查频度力度,强化问题闭环整改,提升督查效率。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应用“一问题一分析一整改”方法,强化对突出问题和“三老”问题整改,提升安全检查效果。深化事故事件管理,强化问题分析整改,减少人为责任事件和重复性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R].(中发[2015]9号),2015.3.15.
[2]陈德胜,张国梁,李洪侠.新电改方案解读[J].能源,2015,05:82-85
论文作者:全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电力论文; 电网论文; 资产论文; 体制改革论文; 政策论文; 业务论文; 市场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