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对生育观念的影响论文

潮汕文化对生育观念的影响

蔡嘉婷,张菊珍,关颖诗,郑健仪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2)

摘 要: 一直以来,潮汕地区被贴着“重男轻女”“超生地区”的标签,这离不开潮汕本地文化的浸染作用,其影响深远。在当今潮汕家庭的叙述视角下,探讨潮汕文化对其生育观念的影响程度和分析潮汕生育文化变迁的情况。通过分析其变迁情况,得出影响潮汕生育文化变迁的因素及变迁的生育文化对潮汕生育文化的影响作用,并从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潮汕文化;生育民俗;生育观念

长期以来,潮汕地区一直被冠以“重男轻女”生育观念最严重的地区。但是随着时代的变更、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潮汕地区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有所变化。潮汕文化辐射的范围与程度究竟如何?老一辈人的观念与年轻人的是否会有所不同?当今潮汕地区是否如以上所述仍然被贴上“标签”?本研究将部分有关潮汕地区特有的生育文化观念的文献与笔者实地调查的结果联系起来,探讨当今社会潮汕地区人们的生育观念的差异与变化,对学术界研究潮汕地区的生育文化观念提供有益参考。

(2)不要将飘窗开在儿童房,飘窗窗台低矮,儿童有可能爬上窗台易发生意外给飘窗。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外窗窗台距室内楼地面低于0.9米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飘窗需加上安全防护栏[2],且不能随便拆除,七层以上需采用安全玻璃以保证其安全性。

一、关于潮汕文化的研究

本次调查以家庭为单位总共发放302 份,回收问卷295 份,有效率达97%。通过走访潮汕多个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等市,在整群抽样的基础上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另外,在问卷提纲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15 次深度访谈。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在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等文献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潮汕文化对生育观念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潮汕文化之源——以血缘为纽带衍生的群体文化产物

潮汕文化是在古闽越文化基础上,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俚僚畲疍等族文化而形成的。[1]宗族精神外化是潮汕文化积淀传承中的核心一环,而潮汕宗族的衍生须追源至古时潮人为生存而聚群成族的发展史。潮汕地处“国角省尾”,是旧时中原流民主要流落之地。而潮汕地少又有大量流民涌入,因此,人们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群落,共同抵御外敌。虽说强大的宗族力量能够保障潮人抗击外患(山贼、海盗等侵扰),但随着宗族人口的壮大,内忧(人多耕地少、粮食缺乏等问题)越发凸显,所以部分潮人只能远赴海外谋生,大批海外华侨的出现又派生出独具一格的“侨批”文化,而“侨批”的出现使得潮人的宗亲文化越发浓厚。

在上述宗族文化的影响下,使得潮人非常重视子嗣的传承,可以说传宗接代是旧时潮人的第一使命。为了家族后继有人与自身家族的壮大,潮人逐渐形成了“多子多福”“生孩须生男”的生育观念。

(二)潮汕文化之根:强烈地域性色彩的群体文化产物

据广东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布的《潮汕地区人口计生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所示,潮汕地区的人口密度是广东省的3.3 倍。为此笔者对潮汕地区生育观展开研究,浏览了数百种资料,查找了数十篇报刊和文献以及进行实地调查得出结论,发现潮汕生育观现状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3 种。

当地政府要加大科学执法力度,征集当地群众意见建议,提高群众参与度,逐渐地完善相关生育政策制度建设,为二胎政策的推行创造良好氛围。同时不忘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加大相关方面的财政支持,让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借此提高人们对政策执行的信心。

(三)潮汕文化之本:传统生育习俗下的群体文化产物

陈友义认为,在潮汕地区中生男生女的报喜形式差别较大,最为明显的是报喜旧俗中生男送甜礼及岳家为报添丁,而生女则简便为口头报、俗称报添口。[3]在这些俗礼中,都映照出潮汕地域存在重男轻女的偏向。此外,如生男庆周岁,生女就没有;让男婴睡床头,女婴睡床尾等行为无一不体现了潮民浓厚的重男轻女生育观,重男轻女的曲子在这些旧俗中鸣鸣而响。

《梅雨之夕》几乎没有情节,它仅仅记叙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女之后的一段心灵历程。但在新颖而丰富的心理分析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以娴熟的文字表现人物的心理,层层剖析,把读者带进了主人公那丰富多彩而又微妙曲折的内心世界。一个已婚的青年男性与一位娇美的少女萍水相逢,他会有什么心理反应?

(四)潮汕文化之形:传统与自新两面性的群体文化产物

有关“潮汕文化”不得不提的是其没有停歇的自新脚步和社会的发展。在这快速发展的大时代里,大家还须不断加深对潮汕文化的认识,承继和推扬其出色的一面,舍弃和扬弃其低劣的一面,使得潮汕文化可以不断地注入新活力,自新出一种具有全新特质的潮汕文化,防止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中被抛弃。林伦伦曾提到:潮人重人文文化,却轻视科技文化;潮人重农商,却对大工业望而止步;潮人重家庭文化,却忽视社会文化;潮人重传统民俗文化,却耽于迷信[2]等等,都是潮汕文化的正反面。然而在这追求创新的时代,这种潮汕文化形态早晚会丧失活力,潮汕所处的地域作为改革的前沿地带,应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魄力。其实在延续更新传统文化时还须谨记长短脚走不动这一道理,应做到齐驱而行,同时还要加快自新的步伐,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潮汕生育文化的变迁

(一)过去

潮汕文化是由包括了本地区及非本地的潮汕人所创造的。林伦伦认为潮汕文化虽至今还带有强烈的地域性色彩,但这种文化却不是绝对特征的地方文化,因为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经过与海内外其它文化交流融合发展,形成了潮汕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此外,林伦伦认为不能把潮汕文化的性质仅仅局限于“地域”二字,因而他套用杜松年先生《潮汕大文化》一书中对潮汕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群体文化这一定义,来表明“地域性”为潮汕文化的修饰语,“群体文化”为潮汕文化的中心语的性质。[2]

基于互联网+实现创业型企业的共享型人力资源平台的信息化,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企业需求共享平台,构建基于企业群的人力资源共享模式;构建“融合、协同、共享”的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实现跨校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融合了创业型企业、高校、社会人力资源等多利益主体协同发展,必将促进创业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带有“神”性色彩的求子观。在传统的社会,人们由于无法科学地解释生育问题,带着对生育行为的崇拜和恐惧为生育披上神圣的外衣,用神的理论来解决疑惑。因此,在潮汕地区出现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祈子-生子-育子”的神灵崇拜。如怀胎前有些人会对观音等神灵进行祈子行为的敬拜,怀胎时会有对胎神的敬畏,养育孩子时又会对公婆神等神灵进行祭拜,祈求公神婆保佑未“出花园”的儿童健康成长等。[3]这种带有“神”的色彩生育行为存在着一定缺点,如果盲目相信神灵,会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行,造成大量精力和金钱的损失。但这种生育观又有其优点,那就是能让孕妇及其家人得到心灵的慰藉,是一个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待。

制备试样方式有两种,根据产品特性进行选择。一种是按GB/T 20777—2006《色漆和清漆 试样的检查和制备》的规定,制备试验用的样品[5];另一种是直接在家具成品上平整处测试或从中取样下来测试。

2.对生育男孩有一定偏好的生育观。在潮汕地区“妻以夫为尊,母凭子而贵”的思想植根于人们的生育观中。在老一辈的思想中,生男是身为儿媳的必备,而生女有可能会遭到家族的嫌弃。如生下的男婴会用上衣包裹,而女婴则用裤子包裹,又如生下男婴的妇女可以吃两枚鸡蛋,而生下女婴只能吃一枚。更严重的是生不出男婴的妇女可能会遭夫家嫌弃,甚至被赶出家门。[4]据学者的调查研究,经济场域、社会场域和文化场域决定了潮汕人们对生男有一定的偏好。[5]大部分人认为男性比女性更能光宗耀祖,而女生总要出嫁,认为养女儿就是帮人养孩子等等。为此造成男女地位不平等和夫家对新媳生孩子性别要求的相对严格。

(1)建成统一远传数据采集平台全面上线、实现远传表协议统一,推进水务数据统一数据仓库全面上线,解决远传平台、数据混乱的问题;(2)工程管理系统及工程移动应用APP全面上线;(3)建成新客户服务系统,上线热线机器人实现呼叫中心智能应答与深度学习;(4)参与管网动态水力模型方案,梳理管网信息化的深度、质量、效用等;(5)深化协同办公及事务、公文跟踪督办功能,统一内部系统入口门户;(6)持续增加BPM线上审批流程及移动办公APP功能及推广;(7)完善IT管理的体系、流程、应急预案等运行管理内容。

3.多子多福、生得越多家族越旺的生育观。虽说计划生育法规已经颁布了多年,但由于潮汕地区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状况,造就了其超生严重的现象。在潮汕农村超生已经是常态,一个家庭中有3、4 个孩子也是常事,甚至更多。在一定程度上,人多力量大这句话不无道理,孩子长大后有可能改善家中情况,但在此之前养大一个孩子的成本却不低,容易加重家中负担,拉低整体的经济水平。

(二)现在

1.潮汕地域文化下生育观念的变化,尤其是重男轻女观念淡化。潮汕地区依山傍海的地形特点形成了潮汕文化的特色,既传承了中原原有的民间生育习俗,又融入了海洋文化,形成了不同于其它地方的潮汕生育文化的特色。这些带有地域性色彩的生育文化在如今也随着“潮人”观念的变化而变化。这也说明在流变社会下,潮汕地域民俗文化也在发展着,在这种趋势下优秀的一面会继续传承发展,消极的一面则随之消失。

从性别这一方面举例(见表1),绝大部分人选择不采取任何措施、顺其自然,这也反映了如今潮汕地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不再想方设法地执着于生男大计。

表1 如果家中并无生出男孩,您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虽说重男轻女是社会历史的一大现象,可在潮汕地区尤为严重。以前当地人们在还未生育男孩时,即使生了两个女孩还是会选择继续生,直到生到男孩为止。为了生男孩,许多人甘愿冒着受罚的风险,交钱硬生和外地偷生,[6]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如表2 所示,可知潮汕当地人都普遍认为重男轻女这种现象在当时是存在着的。

表2 是否有听过潮汕地区生育观中存在有重男轻女的现象

此外,从表3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受访者的生育观念是生男生女都一样,尤其是未婚者,大多是22-35 岁的成年人,他们处于网络新时代,接受新思想的渠道可谓是“五花八门”,他们的思想与过去传统的的重男轻女思想相比,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也不难发现,还是有少部分的受访者存在必须生一个或者多个男孩这样的生育观念。尤其是丧偶者,他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因而在观念上还是比较保守。在未婚者和已婚者中,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必须生一个或多个女孩的。总而言之,随着社会进步,在新思想的熏陶中,潮汕人民的生育观念正在悄然生息地发生变化,与时俱进。

表3 婚姻状况与生育观念的关系

2.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潮汕生育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科学文化常识的普及,人们对于生育具有一定的认知。在这大背景下,一些不科学的潮汕民间生育习俗不可避免地被剔除和融入一些科学的成分。如接生婆下岗,荡秋千泼粪等习俗消失,再如现今生男生女的同庆贺等。种种生育现状表明,一些荒唐的生育旧俗已在历史流变中不复存在。

加强与市民的沟通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政府应该适时适当地公布政府的工作,向市民提供完整有价值的信息,如:完善政府网站、民生信箱等,培养市民参与意识,提高市民参与能力。市民参与意识对于政府开展工作有着极大影响。政府应当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普及参政议政的重要性。组织市民参与全民治理活动,如举办一些有关生育观形成的3 分钟视频大赛等创意活动,使人民在一定程度上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本研究对象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年以后出生的2018年级的新入学新生,包括文理科、艺术及定点培养士官专业学生2 359人,其中男性1 591人,女性768人。

笔者在上文提及旧时潮汕地区多生超生、重男轻女的现象,旧时的生育状况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相驳。但根据调查分析,如今潮汕地区明显已经跟上国家生育政策的步伐(如表8 所示),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经淡化许多。其实造成重男轻女、多子的现象无非是由旧时的经济状况落后、养老制度不完善等多个因素所致,当人们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有所完善,那借用神灵来慰藉自己现实的不得志和想以依靠儿子的养老观念自然就慢慢淡化。

表4 对本地生育观的看法

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潮汕生育风俗也包含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不得不提潮汕生育民俗文化中值得肯定的积极意义与其中须否定的消极成分。

积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如孕妇忌动砖瓦土石,挪动转移大型物品等生育忌讳是长期以来人们育儿的经历归纳,具有一定的科学成分。类似这种观念给予人们内心力量,对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凝聚亲情、规范行为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消极成分体现在以下方面,如把生男生女、孩子的安康生长寄于神灵;认为小孩子数星星和米粒会造成长大后说话不算数等生育忌讳,然则这些忌讳毫无科学依据。一些迷信落后的潮汕民间生育风俗,例如在一些偏僻落后的山区农村,不把生病的婴儿送进病院医治,而是拜神喝符水治疗等消极行为往往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知识水平提高、对教育重视,人们的生育观也随之发生变化,生孩重在质,在精不在多,新旧思想碰撞的冲击使人们更新自己的思想,不再像外界传闻那样渴望多子,渴望男孩,也不会再那么希望有男性后代可以传宗接代。

三、潮汕生育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

不能否认旧时潮汕地区的确存在着人口超生严重、重男轻女情况严峻等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问题存在,难道只能简单地归结于潮汕文化单方面的作用吗?显然不能,因为其形成离不开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笔者把影响潮汕地区生育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生育成本的增加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与旧时的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生育成本在不断的增加。在旧时封建社会里,生育成本主要是孩子平日的食住穿行的生活成本,教育成本也只存在于富裕人家对家中男性成员的培养。而在现代社会中则恰恰相反,主要成本是教育成本,其次才是平时的吃喝住行等生活成本。[7]现代以来,国家一直提倡培育高素质人才,公民也积极响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让子女接受优质的教育。据部分资料显示,要想完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费用,即使不交赞助费、择校费,完成学业至少也要花50-60万元,相当于一位月薪3,000 元的收入者不吃不喝也要“奋斗”16 年。这对于生活在像潮汕地区这种普通城市的人们是很大的压力,再加上住房、赡养老人等,压力就更大了。因此,生育成本的增加是潮汕人民改变以往多生多育生育观念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制度的完善

潮汕人民之所以希望多子多孙,是因为希望多生育孩子,使自己老年的时候有所依靠,不至于老无所依。“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不断改进完善,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劳动力就业法、失业保险制度、妇女权益保障制度等都为国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使国民的养老方式更加多元化。[7]社会养老保险可以保障人民的老年生活,又加之当今社会各种压力的增强,潮汕人民渐渐淡化了“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不再像以前一样追求生育多个孩子。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基本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探索并形成了大规模减贫的中国经验。中国扶贫的基本经验是:通过发展减贫,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行精准扶贫,坚持扶贫创新,坚持党和政府领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基本扶贫制度,坚持持续扶贫。

(三)教育力度的加大

旧时潮汕的女性受教育的机会相较于男性较低,更因受教育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确的生育观念。在一些女性群体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认为只要自己能生孩子就好,对于孩子性别和数量的追求上更是不约而同。而现如今,通过调查得出潮汕人们的生育观随时间发生变化,这离不开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近年来潮汕人民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对教育也逐渐重视,不仅仅是青年潮汕人对教育十分重视,中年人对其重视程度也并不亚于青年人。很多潮汕人对子女教育都投入了一定的金钱与精力,期望他们能够成长成才。随着潮汕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程度不断增加,潮汕人的生育观念逐渐地与时俱进。

四、变迁的生育文化对潮汕地区生育观的影响

人们通常都很容易被惯性思维、第一印象所左右,认为旧时模样的东西还是旧时的模样。就如被贴上标签的潮汕生育观,自然地认为生子要多生、生孩要生男的潮汕人民的生育状况还在延续,殊不知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了历史。

通过走访潮汕的汕头、揭阳、潮州等地,对当地人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得出如今潮汕地区的青年人普遍的生育观如下。

(一)少生优生的生育观

在笔者的调查中,以18-30 岁的青年人为主体。如表5、表6 所示,在分析调查与访谈结果后,得出在青年人这一主体中,无论是未婚还是已婚,对生育生养孩子的意愿都是1-2 个,而在这偶合的生育观上表明潮汕地区人们对孩子数目的追求不再以多为主,而是以优为主,并且这种少生优生的生育观符合我国现阶段生育状况的要求。

表5 婚姻状况

表6 孩子数量

(二)科学的“神灵”信仰能带来精神力量

根据调查表明,潮汕文化中有“神”的色彩,当地人对“神”的祭拜在生活中占较重地位。人们利用观音、妈祖等神灵进行祈子的行为在旧时比较流行,所以当地人对神灵送子这一说法较为熟悉。如表7,当地人对神灵求子和偏方求子的所知居然超过科学求子的认知,追溯原因,其离不开当地风俗文化的浓厚氛围。当已婚女士在怀孕后,其家中人到庙堂祈福,这一行为也是当地风俗人情与生育观的融合体现。虽说如今是科技的时代,但也不能全盘否认潮汕地区的当地风俗。对神灵的信仰可以给孕妇和其家人一种精神力量。人们求神灵,不求能发挥作用,但求心安,让孕妇更加心安地养胎。

表7 对求子方式的了解

(三)紧跟国家生育政策步伐的潮汕生育观

因而经过以上系列的调查研究阐明,如今潮汕地区人民是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建设心态,为促进潮汕民间生育习俗与现在社会生育状况相协调,为构建一个现代的潮汕民间生育文化,促进社会人口素质发展而努力。

与他相反,刘雁衡教外国文学史,却常常跑到中国文学上来。在说到某部外国经典时,总是抗衡似的,举出中国相应的一部著作,与洋鬼子理论一番,切磋一番。这使得学生广为不满,女生甚至给他起了个雅号:大唐进士。幸好,刘雁衡在报纸副刊发表的新诗,都是呼唤光明与民主的,这才抵消了学生的不满心理。

表8 潮汕人民对生育儿女性别的意愿

五、潮汕文化对生育观影响下的思考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与对策。首先,潮汕文化对潮汕人们生育观念的影响有所变化,因此造成潮汕地区新旧生育观念并存。其次,潮汕文化所受影响的生育观念正在渐渐地与时俱进,不再固守传统。所以,想要更好地发展潮汕本地的计生事业,需要全市人民与政府的同心协力。

(一)政府层面

1.加强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大众行为小众方式,把生育教育传播渗入到生活细节中。在二胎政策实施之前,计划生育是全国推行的生育政策。但是在潮汕,特别是农村地区,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政府宣传力度甚至是执行力度不够,还是有不少家庭存在超生的行为。计划生育执行得是否彻底,与城市化正相关。重点改善农村地区的生育文化,各村村干部需多跟本村村民进行这方面的宣传。

建议通过“1+N”模式,即一名村干部分别负责N 户人家,通过走访村民等方式进行宣传。此外,政策是在社会实施,而社会的主体又是大众,所以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也至关重要。政府可联合新兴媒介,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推出相关新闻,加强与市民的交流,普及相关知识。借此创造更多与公众交流的机会,提高公众对国家政策的认知度。在细节上进行宣传,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国家最新政策信息。

在确定已经熟练掌握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活体水蚤、杀虫剂、洗涤剂等)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产生的影响,进而为下册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做好铺垫。下面从实验工具和材料、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结果与结论和实验教学后反思等四个方面来介绍此拓展实验。

2.在农村、社区等地建立计生知识服务网点,由小网点带动生育观念“大潮流”。在潮汕的一些偏僻农乡地区,由于生育相关知识的不足,导致人们羞赧于提及计生等话题,因而非常有必要建立计生知识服务网点,宣传正确、健康的计生知识。结合如今二胎政策所传达的生育观念,生育知识网点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积极走访宣传计生的相关知识。如向群众发放二胎宣传手册、免费发放计生药具、宣传优生优育和两性健康等知识,在扫计生知识盲点的基础上带动当地人们生育观念迈向优生优育的“大潮流”。只有从计生思想短板上着手解决当地超生问题,才能慢慢改善当地人们的生育观念。

3.加大科学执法的力度,进一步推动生育政策的良好运行。经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只要交了所谓的“罚款”即可继续生育,如果这股不良风气在潮汕地区弥漫不散,容易成为政策执行中的一个绊脚石。因而执法人员不能简单地把政策执行曲解为以罚代管,要把依法治理和科学执策相结合,多种角度并综合考虑当地现行生育情况,针对性地通过合法手段推动生育政策的执行。

单位在执行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一般由核算中心编制单位会计报表,并且由核算中心来完成报账工作,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步骤,也缩短了周转时间。报表具有准时性以及真实性,这就为单位决策者以及运营者提供了真实的信息,单位决策者以及运营者通过报表可以了解到单位的实际运营状况,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单位资金活动的状况,并且也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单位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决策。

4.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提倡民众发声,政民发力打造双赢。在调查中发现,市民对政府工作了解不多,甚至无从知晓。这就使市民难以真正参与到政策执行中,所以很有必要改善政府工作方法,提高公众知情度。

如表4 所示,阐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部分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而不是食古不化地坚守本地传统。从这个角度笔者认为,旧时的潮汕生育标签已经松落,表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民的思想也随之变化。作出改变并不能单纯理解为本地文化的衰落,要领会改变背后的深意,如今潮汕地区生育观的改变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地使潮汕生育观适应现代社会,使其可以持续发展;但若只是一味地完全跟着时代的步伐,没有结合自身的特色才是真正的本地文化的衰落。

自动化施肥实现后,将淘汰目前大面积应用的落后的施肥罐,从而大幅度提高施肥效率,提高肥料利用率。如玉米精准配肥后每亩产量增加100-150公斤,大面积产量达到1.0-1.1吨,把液体肥的成本降到了常规施肥的成本,但产量提升了。

(二)社会层面

1.大力发展潮汕文化产业,创新当地社会文化开展模式。通过创新和培育新型的潮汕文化活动模式,并落实开展系列生育文化的专题活动。从娃娃抓起,将优良传统潮汕文化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积极宣传本土文化,扩大本土文化影响力,辐射广东,甚至影响全国,让其他地区人民正确看待潮汕文化。推进潮汕当地文化的传播,展现真正的、完整的潮汕特色文化,推动潮汕文化的繁荣发展。

2.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化建设,落实参保老有所依,改变本地“养儿防老”的心理。潮汕文化中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原因部分归结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人们害怕到了一定年纪,无人养老、无人依靠,因而想着多生孩子,来达到防老(多个孩子有更多保障)的心理慰藉。因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才能从根本上破除这问题思想。

3.加大宣传正面的宗族思想,以宗族为基点,积极响应国家的生育政策。在渐渐深入了解潮汕文化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潮汕地区具有很强的宗族思想。而潮汕人的这种宗族思想是源于旧时若想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大家必须团结在一起,抵制外来冲击的这种认识。他们形成了一个个宗族,然而一个宗族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男性青壮年共同协力,朝同一方向努力才能起到强大的作用,“重男轻女”的思想因此孕育而生,甚至长存于他们的意识里。

海岸电台根据通信设备组成和使用环境要求,相应分为发信台、收信台和中控台三个功能区域。南海海域除广州海岸电台为三址台外,其他海岸电台均为二址台。

为此,应在社会中宣扬正面的宗族思想,鼓励族人积极学习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鼓励通过宗族之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地宣传国家的生育政策,让更多的潮汕人民支持及响应政策。

(三)个人层面

1.主动出击,学会通过政府平台积极参与表达对生育观的看法与意见。要学会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响应政府开设的一些民生平台,把如今自己对生育观的看法与建议通过这种方式让国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知道群众呼声,这样才能维护人民的切实利益。

2.用事实说话,保持个人与政府的沟通顺畅和高度和谐。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更要好好抓住机会,时刻关注政府政策的最新消息,对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并发表意见。如现在最新的二胎政策和潮汕本地的生育观的变化就是现实的一个例子,在反映自身对生育观的看法与要求的同时,一切要以实情为依据,全面科学地看待问题,而不是随心所欲地信口开河。保持个人与政府的沟通,有利于国民上下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这样政策的实施才会更加顺畅,国家才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现如今这种信息高效化的时代,学生过早接触到了社会上不同文化的影响,当前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学生普遍是“90后”,而且大多数学生的家庭都是独生家庭。导致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收到过度的保护,使学生缺少生活、社会经验,因此学生在高校脱离家庭保护后非常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5〕。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文明建设中,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成自己的信仰。

3.提高自身监督意识,把握线上与线下每个监督机会。政策的实施最终是落于人民身上,如果人民不配合,如何谈改革完善,只有执行部门、执行者与人民一起配合推动政策的实施,发展的进程才没有红灯。

如不想让这一政策的成效成为套话,成为安抚人心的空话,个人就必须提高自身监督意识,利用线上与线下的监督平台,对执行部门与执行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在有效的监督下,有利于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实,推动生育状况有效改善。

4.贯彻“1+N”模式,个人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人。个人提高了自身文化知识与文化素养,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人们生育观念会发生如此变化,才能理解政策的概念是什么,才能理解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才能明白该怎么更好地配合政策的实施。旧时潮汕生育观之所以会存在着重男轻女等思想,是人们思想落后没有学习先进思想所导致,而现在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离不开教育的普遍化。因而可以通过“1+N”模式,在提高自身知识同时,科学有效地带动身边人生育观念的转变,将为政策的实施减少阻碍。

参考文献:

[1]谢荣.潮汕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J].韩山师专学报,1991(1):1.

[2]林伦伦.“潮汕文化”的自新与粤东社会的发展——“潮汕文化”三题[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4(2):2.

[3]陈友义.潮汕民间生育习俗及其文化审视[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5):4-5.

[4]陈友义.潮汕地区重男轻女社会现象探析[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1.

[5]黄少宽,黄晔.性别偏好研究——潮汕地区一个村落的实地调查[J].南方人口,2007,22(4):2.

[6]王文科.潮汕地区人口超生问题与政府行政干预策略[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2.

[7]刘垚.国民生育观变迁的动力因素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5.

The Influence of Chaoshan Culture on Chaoshan People’s Procreant Attitude

CAI Jia-ting,ZHANG Ju-zhen,GUAN Ying-shi,ZHENG Jian-yi
(Zhongshan Institute,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ongshan,Guangdong 528402)

Abstract: The Chaoshan people are known for their preference of boys over girls,and for their illegal births,which reflect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local cult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in contemporary Chaoshan area,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Chaoshan culture on people’s procreant attitude and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Chaoshan procreant culture.It attempts to find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se changes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government,individual and society.

Key words: Chaoshan culture,procreant customs,procreant attitude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225(2019)05-0048-07

收稿日期: 2019-01-15

作者简介: 蔡嘉婷,女,广东澄海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本科生。

张菊珍,女,广东惠州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本科生。

关颖诗,女,广东广州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本科生。

郑健仪,女,广东佛山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本科生。

基金项目: “2018 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攀登计划(pdjh2018b0607)

(责任编辑:吴旷子)

标签:;  ;  ;  ;  

潮汕文化对生育观念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