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中县人民医院;青海湟中811600)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长等指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胃肠间质瘤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适宜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治疗;胃肠间质瘤;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044-01
胃肠间质瘤属于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由于术前诊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容易被误诊为平滑肌瘤,疾病治疗的预后情况相对较差[1]。该肿瘤属于胃粘膜下出现的非上皮性肿瘤,一般会表现为非成熟性的梭状和上皮样的细胞增殖。该疾病治疗中腹腔镜微创技术已经逐步成熟,有效的减少手术创伤,保证治疗效果,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多种优势[2]。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分析运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27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48.2±4.3)岁;症状表现中,上腹腹胀者11例,下腹痛者7例,排便异常者8例,呕血黑便者6例;肿瘤位置中,胃体前壁者14例,胃底者12例,胃体后壁者4例,胃窦者2例;肿瘤直径范围为1.5至4cm,平均为(2.1±0.6)cm;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采用肿瘤切除或者采用胃大部切除手术。在上腹正中位置设置切口,做好肿瘤定位后在浆膜后与瘤体边缘保持2cm的标准做病灶切除,全层采用间断缝合,同时进行对浆肌层的包埋处理。如果属于突出到胃体表的病灶组织,在定位之后,采用瘤体套扎或者瘤体周边缝扎,将瘤体提起,运用吻合器做瘤体切除。手术操作完后可以留置腹腔引流管。观察组运用腹腔镜微创治疗,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保持仰卧位,人工气腹保持13至15mmHg的负压。脐缘下设置10mm观察孔,将腹腔镜头置入;在左锁骨总线与肋缘下3cm区域设置12mm的主操作孔;在平脐与左腹直肌外援设置5mm辅助操作孔。如果肿瘤位置在胃底、为体内与胃窦区域,可以在纤维胃镜的辅助引导下做好定位操作处理。手术中将标本切除后做冰冻病理检验,从而确定其病理具体类型。
1.3 评估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长与治疗满意度。治疗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90分至100分为很满意,80分至89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内为不满意,满意率=很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治疗数据通过spss19.0分析,先进行正态性检验,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情况
如表1所示,在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长等指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胃肠间质瘤在临床治疗上多采用手术切除,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手术干预是保证其预后情况的关键。腹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小的手术创伤,手术治疗安全性相对提升,该技术比常规消化道内镜有更广泛的运用价值[3]。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并发症与术后疾病复发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手术整体创伤情况更小,术后恢复更迅速,同时手术视野更清晰,手术切除的精准度更高。腹腔镜技术一般适用于肿瘤病灶小于10cm范围内的情况,对于肿瘤大于10cm情况,腹腔镜在操作中会因为过大的瘤体而导致操作空间相对狭窄,进而引发肿瘤出血受损,进而引发医源性的播散。因此,在具体手术适用情况上,需要以肿瘤大小来作为手术方式选择的标准,这样才能发挥腹腔镜微创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价值。
综上所述,经腹腔镜微创治疗胃肠间质瘤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适宜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修仿.腹腔镜微创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0):61,63.
[2] 邹再军.腹腔镜微创治疗胃肠间质瘤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27-28.
[3] 吴海福,施晨晔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分析及不同危险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9):882-887.
论文作者:汪金保通讯作者,宋仁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手术论文; 胃肠论文; 腹腔镜论文; 肿瘤论文; 间质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