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探究活动渗透科学史--“遗传信息翻译”教学设计_遗传信息论文

贯穿探究活动,渗透科学史——“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科学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遗传信息的翻译”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了解基因的本质之后,进一步学习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相关知识,本节既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tRNA、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等概念,还要理解mRNA与tRNA、tRNA与氨基酸、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翻译的动态过程。教材以“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呢?”两个问题串连起来统领全文,知识主线清晰,有利于启发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还能突出翻译的具体过程。

      在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学生已经学过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通过上一节对转录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DNA中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传递到mRNA中。合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进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那么,“mRNA到底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这一问题也就自然出现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2)能力目标:利用学具模拟翻译过程,培养构建模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对翻译过程的理解能力和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简约美、逻辑美、和谐美;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2)难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

      (1)渗透科学史,重温密码子的探索历程。按照教材编写的思路设计问题串,用问题串将各部分内容贯穿起来,步步深入地追问,使教学活动顺利推进,创设探求、推理和发现的科学研究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积极应答,充分培养学生阅读图文的能力。

      (2)利用视频、PPT课件、插图和“思考与讨论”等栏目,配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作深入浅出的讲解,把文字信息、图形信息和视频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到基因的表达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过程。

      (3)充分利用学具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培养学生构建模型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见下页表1,教师课前准备好视频、PPT课件、翻译过程模拟学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渗透科学史引导学生重温密码子的探索历程,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曲折历程,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精心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活动进行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模拟翻译过程、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拨、师生评价、构建知识网络等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优化了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由于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较差,全面理解翻译过程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可以通过课下同学之间利用学具相互讲解的形式进行弥补。

      

      

标签:;  

贯穿探究活动渗透科学史--“遗传信息翻译”教学设计_遗传信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