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也随之增多,由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建筑物质量和水平也越发提高。所以,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防止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对严格监管工程各道工序,尤其是监管好建筑工程中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这对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工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引言:
在城建工程施工中应用基础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施工流程,了解施工注意事项,充分发挥预应力管桩在工程施工中的优势与作用,进而促进了城建工程建设进度的加快,实现了城建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城建工程中应用基础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出现,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施工技术,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尤其是在地基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用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近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对于建筑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地基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地基的基本处理要求了,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我国大型建筑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 预应力管桩的原理与特点
2.1 预应力管桩的原理
预应力管桩是由预应力技术和离心镧管技术相结台而产生的,按照预应力张拉工艺可以将预应力管桩分为后张法预应力臂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也被称为大直径预应力管桩。桩身采用的是后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一辊压一振动两者的复合而形成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采用的是先张法预应力工艺以及离心成型制成的一种空心圆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包括桩身、端头板以及钢套箍等部分组成。
2.2 预应力管桩的特点
第一,管桩工地机械化程度高,能够防止发生钻孔灌注工地泥浆问题,也会出现人工到处抽水或者堆土运土现象。第二,管桩施工速度过快,每台打桩机至少要打七根桩,能够完成将近20000kN以上承载力桩基工程,这样不但能够提前完工,创造了时间效益,进而降低了工程造价。第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压桩所引发的应力都是很小的,并且桩身在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拉应力现象,桩头很多时候都没有损坏,很容易进行复压。第四,单桩承载力较高,在出现挤压后,管桩所具有的承载力要比钻孔灌注高。第五,对持力层起伏变化较大的地质条件适用性强,很大原因在于管桩桩节短小,最短为4m左右,最长为16m左右,灵活搭配,方便接长,在现场施工中,可依据地质条件变化,对接桩长度进行调整,达到节省用桩量的目的。第六,运输吊装便利,接桩管桩节长通常都控制在13m内,桩身有明显的预压应力,在进行起吊时,应用吊钩构筑管桩两端。
3 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3.1 定位管桩
在桩位侧放过程中,将钢筋头围绕着桩位中心打入到土中,以钢筋头为圆心,在地上划圆,让桩头根据圆定位出水准基点和轴线点,通常要求距离群桩不能少于28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管桩的堆放及运输
管桩应当通过两点水平起吊的方法进行吊运,施工时一定要确保管桩的纵向轴线与钢丝绳之间的夹角小于45°,在工程的施工现场,管桩的堆放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管桩的堆放应当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格要求以及施工顺序进行堆放,后用的放在下面,先用的放在上面,确保工程施工时能够方便的取用;其次,管桩一定要堆放在平整结实的场地上,确保场地的承载性能够满足管桩堆放的要求,所有的管桩在堆放之前应当在底层先垫上一层底板,通常是选择木材作为底板,底板直接与地面接触,并且承载管桩的重力。
3.3 管桩桩身的垂直度控制
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桩身务必要和地面保持垂直,避免桩身弯曲。控制管桩桩身垂直度的措施有:做好管桩结构设计,要求管桩的桩帽、桩身以及桩尾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与地面保持900垂直;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桩身与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为了防止打桩过程中出现桩身歪斜现象,需要在距离打桩机20m处设置一台经纬仪,利用经纬仪来检测桩身和地面的垂直度,确保桩身垂直。
3.4 桩体压入施工技术要点
在进行桩体的压入施工时,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好现场的观察,收集施工中的技术参数,在遇到问题时要在第一时间停止施工,并且对相关的参数进行记录,由相关的技术人员分析比对所有的施工参数进而得出问题的解决措施。在压入施工时,一定要控制好终压条件,在压入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水准仪做好沉桩状况的观测,并且时刻留意桩体的状态,观测桩体是否存在形变。在压入施工时还要注意油压表的示数,当油压表显示终压时要及时的进行卸荷。在沉桩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土层分布较小的场地在施工时应当注意相邻桩体压入施工时对彼此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根据邻近压装的桩体长度来进行配柱,以免管桩压入不足或者是压入过度。压桩时当桩顶部接近地面时,施工人员要注意观察压力表的示数,并且比对压力表示数与相邻桩体平地压力值的大小,如果发现两者的相差较小,那么可以根据邻近桩体的长度来进行配桩体,如果两者的相差较大应当根据具体的压力差值来适当的调整桩体的长度,如果压力表示数要低于邻近的状态,应当适当的延长桩体的长度。
4 地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在施工过程
施工单位作为控制工程质量的主体,应对整个建筑工程负全责,同时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主管质量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协助相关部门加强质量管理,并建立起质量监管机构,监督和领导各职能主体加强质量管理。
4.2 制定科学的项目质量计划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来制定科学的项目质量计划,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一层层的分解落实下去,确保每一个作业班组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确保施工时能够有着明确的质量目标与施工方向。
4.3 防护开裂的对策
当第一节桩打至地面约50cm左右时开始接桩,在接桩之前,对连接部位所存在的水分、杂质、油污等,应及时清理,保证每一个部件都是清洁的;并检查每一个连接部件是否平整,与设计要求是否符合,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修正,否则不能继续使用;在进行接桩时,两个节桩需要在同一轴线之上,保持焊接预埋件的牢固和平整。同时还要做好与焊接预埋件有关的其他工作,唯有做好每一道工序,才能真正保障工程质量,在加强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相关的施工人员应当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引强,白琳.高层建筑中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5(06)
[2]王新年.浅析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7(15)
[3]齐森.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的运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
论文作者:刘如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预应力论文; 管桩论文; 地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