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现如今我国整体的交通工程质量水平日渐提升,整体的工程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这对现有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交通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到混凝土这种施工技术,经过多言研究发现,应用混凝土技术的好坏与整体的工程质量息息相关。本文将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混凝土应用;质量建设;检测工作
引言
混凝土是交通施工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业材料,实际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前期准备还是后期施工均会应用到混凝土这种材料。从取样进行科学检测再到检测混凝土内部强度,这些工作都与工程的顺利开展息息相关。本文将主要从检测内容以及科学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控制方法,内容仅供参考。
1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措施
1.1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检测
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检测主要包括抗渗性、抗腐蚀性、抗冻性等几个模块。其中混凝土抗渗性、混凝土性能间存在正向联系。即随着混凝土抗渗性能增加,混凝土强度密度、抵抗压力也会随之增加。在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期间,可采用直流电量法、或者NEL法进行检测;抗冻性检测主要是水分饱和的前提下,对水泥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检测。随后根据水泥混凝土强度、外观完整性表现情况,确定混凝土抗冻能力;混凝土抗腐蚀性检测主要针对土壤碱性或酸性较强的地区,利用抗硫酸盐侵蚀实验,进行循环检测,确定水泥混凝土抗腐蚀性。
1.2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
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主要检测方法为局部破损法、非破损法。常用的局部水泥混凝土破损检测法主要为小圆柱劈裂法及取芯法;而常用的非破损法主要为回弹法、表面压痕法。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为保证最终强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需应用多种检测方法。如超声回弹法与钻芯法结合等。
1.3混凝土材料和易性检测
混凝土材料和易性检测主要包括水灰比(W/C)、砂率、水泥种类、外加剂等几个模块。其中水灰比主要指用水量、水泥用量比值。其是混凝土稠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工程需求变化,在水灰比过大时,施工技术人员可适当调整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提高水泥混凝土稠度;在水灰比过小时,施工技术人员可适当增加水分,调高水灰比,促使水泥混凝土稠度与设计稠度一致。砂率对水泥混凝土表面积、孔隙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其主要由粗骨料、细骨料比例决定。且在水泥浆体积一定的情况下,砂率与混凝土骨料总表面积呈正比。因此,为避免砂率过大或过小对集料总表面积的影响,在水泥混凝土配置阶段,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拌合物有序流动为依据,确定最佳砂率。水泥种类及外加剂添加量对混凝土和易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水泥混凝土检测前期,施工技术人员可综合了解不同种类水泥与配比材料的关系,选择合理的水泥类型。随后添加适量外加剂,提高混凝土质量。
2科学进行质量检测工作
混凝土在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混凝土的应用强度。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不同种类的混凝土分别进行检测工作,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应用。如果检测的是同一批次的混凝土,那么应该保证这个批次的混凝土有相同的强度级别。针对相同或者是不同龄期的混凝土类别,需要额外进行同种材料混合配比实验工作。进行检测工作时,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检测方法,以样品的标准检测技术为基本点进行检测。如果检测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质量不达标或者是其他问题,需要及时提出并立即进行纠正,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几种检测方式以及科学标准。
2.1科学检测普通混凝土
一般检测过程中都会选取形状为立方体的混凝土进行抗压力性能检测,检测过程中每三块为一个组。标准测试的混凝土体积长宽高都为l50mm×l50mm×l50mm,在后续的检测过程中也应该将其放在标准为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际进行检查工作时,工作人员如果选取了非标准的零件进行检测,此时为了保证混凝土测试强度符合施工标准,一定要额外进行标准精灵剑检测工作,同时按照要求分别乘以相应的强度系数,这样得到的结构与标准的抗压强度在进行对比。
2.2测量抗渗能力
一般来说,测试抗渗性能时经常会选用圆柱形零件,每六块为一组。将需要检测的零件缓慢移动到检测位置,移动时需要注意,如果顶面产生水泥藻膜等材料,一定要用钢丝刷进行适当的清洗工作,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后续的抗渗能力测试。
3如何检测混凝土是否存在缺陷?该怎样进行处理?
3.1科学检测技术、提高处理效果
目前,大部分施工人员都需要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够建设更好地交通工程。现如今社会对交通领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与基本的运输工程,更多的开始关注整个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外在条件以及美观情况。除了保证混凝土基本的内部结构质量以外,还需要重点加强外部检测工作,整体的系统应用性一定要全面。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关注混凝土本身的结构是够规则,有无粗糙面以及出现蜂窝等情况。无论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都需要根据周围的实际条件选择科学的方式进行解决,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修理以便进行科学的应用。2.21很多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发现其内部出现封我的情况
内部的钢筋结构完好没有暴露于空气中,但是整体混凝土的表面不够平整,形状也各异,经常会出现一些外漏的随时。造成混凝土出现蜂窝的主要原因有:1)混凝土在施工之前的清洁工作不到位,没有注重清洁模板,进行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混合的情况。2)增援零件内部的连接效果不加会加重混凝土出现渗漏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导致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上述是出现蜂窝现象最常见的原因,施工时一定要根据标准流程进行详细处理与监督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应用性能。
2.22孔洞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局部缺乏混凝土造成空腔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漏振、混凝土离析、砂石堆积、泥土、杂物等掺入导致。
2.23裂缝也是混凝土施工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外表缺陷
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因素比较多,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混凝土收缩原因引起收缩裂缝;混凝土温差原因产生裂缝;水泥安定性原因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过早受外力引起;地基沉降所致。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杜绝产生裂缝的有效处理措施,只能在施工中按照质量规范以降低裂缝问题的产生。
2.3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法
抹浆修补外表法:此法能有效应对少数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外表,其主要目的是防止钢筋和混凝土被侵蚀,并且可以用适当制备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对于抗压强度低的小裂缝,裂缝被清洗并可用泥浆修补。一旦裂缝严重,应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拉紧,清水浇湿,先混合水泥浆,再用混合水泥砂浆,涂两层或三层,柱体系总厚度在100mm-200mm左右,通过压实和抹平解决。对于较小的麻袋,可以使用白水泥混合干灰分,混凝土表面可以用棉纱头完全擦拭。调制的水泥浆可以根据改性物体的颜色进行配置。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工程建设。无论是混凝土砖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都与混凝土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做好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进一步探索满足人民需要的先进技术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宁仁岐.交通施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厚先.交通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董泽华.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视界,2015(12):103-103.
论文作者:楼海峰,吴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泥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灰比论文; 裂缝论文; 材料论文; 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