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对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对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元进[1](2019)在《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对其肝脏功能及组织病理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肝脏以及全身各系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损伤肝脏功能,增加手术风险;胆道引流可以解除胆管的梗阻状态,恢复肝脏功能。但是胆道引流的效果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目前仍没有完善的解释。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手术前应用胆道引流进行术前减黄,曾经一度被肝胆外科界大力推崇,然而近年来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对术前减黄提出了质疑,认为它并没有使患者从中获益。这其中又存在哪些影响因素,值得探讨。关于胆道梗阻后肝脏损伤的机制、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的规律,已经有大量的动物和临床实验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但是关于胆道引流后的变化,详细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引流模型,观察其肝功能和组织病理的变化过程,探讨其在减黄前后的变化规律。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有望进一步阐明梗阻性黄疸以及胆道引流后肝脏的病理生理变化,有望进一步探讨影响胆道引流效果以及引流后肝损伤恢复速度的因素,有望为指导术前减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55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采用结扎胆总管并放置外引流管的方式建立胆道梗阻及引流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梗阻3天外引流组(A组)、梗阻7天外引流组(B组)、梗阻14天外引流组(C组)、梗阻21天外引流组(D组)、梗阻28天外引流组(E组)以及对照组。各组于开放引流前,以及引流后第3、7、14、21、28、35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探讨其肝功能变化规律。同时在不同时段采集肝脏组织标本,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随梗阻时间延长,大鼠TBIL、DBIL、ALT、ALP升高,PA降低,PT延长,表明肝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从散在变性、坏死到汇管区上皮细胞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渐进发展,并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开放引流后,肝功能指标与组织病理损伤逐渐恢复,但梗阻时间越长恢复越慢。梗阻时间短的组,其肝功能和组织形态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而梗阻时间长的组,其各项指标和病理损伤即使经过较长时间的引流也不能恢复正常。结论:胆道梗阻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肝脏损伤程度以及梗阻解除后恢复速度的关键因素。在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其肝脏功能和组织病理的恢复速度有很大差异。梗阻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解除梗阻,其肝脏损伤也可能难以逆转。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胆道梗阻2周以内胆道引流的效果较好,梗阻时间超过2周胆道引流的效果较差。

李宁[2](2014)在《内毒素、TNF-α与IL-6与重型乙型肝炎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它们与乙型肝炎重型化关系,为慢性肝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病例取自唐山市传染病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120例,其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3.4±12.0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6.1±8.3岁)和40例非乙型肝炎患者(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5.3±10.2岁)。入院后未进行治疗前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并分别用鲎三肽基质显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LPS、TNF-α及IL-6的含量。应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内毒素与细胞因子间及与患者预后之间关系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1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ALT和TBil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ALT和TBil含量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2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LPS,TNF-α及IL-6的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LPS,TNF-α及IL-6的含量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P<0.05);3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LT与LPS,TNF-α和IL-6相比无明显相关性;4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随着LPS升高而升高,两者间有相关性(rLPS-TNF-α=0.358P<0.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含量随着LPS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LPS-IL-6=0.344P<0.005);5LPS,TNF-α和IL-6的水平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存在显着的相关性。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明显受损;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化过程中,内毒素水平增高可能是其重要诱因之一,内毒素介导TNF-α及IL-6升高可能是肝细胞损伤机制之一;内毒素和TNF-α及IL-6可以作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判断的间接指标。

杨连祥[3](201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粘膜ET-1,iNOS的表达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素(ET-1)含量的变化及血浆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的含量变化,探讨梗阻性黄疽时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健康Wistar雄性大鼠72只,分为对照组36只及梗阻性黄疽组36只;对照组仅游离胆总管,梗阻性黄疸组游离胆总管并双重结扎,各组按时点于术后3天、7天、14天分别采取大鼠门静脉血,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血浆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表达,通过测定吸光度来绘制标准曲线,并在标准曲线上反算出待测样本中的含量;各组分别取小肠组织观察各组小肠粘膜病理学变化;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粘膜组织iNOS和ET-1表达,通过测定吸光度来绘制标准曲线,并在标准曲线上反算出待测样本中的含量。结果:梗阻性黄疸组大鼠肠粘膜出现明显病理损伤,对照组肠粘膜基本保持正常。梗阻性黄疸组大鼠血浆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梗黄组肠粘膜组织内皮素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明显受损,内毒素血症、肝脏功能损害均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导致内皮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升高,血浆DAO及D-乳酸升高,进一步加重对机体的损害。

曲金荣[4](2008)在《胰液反流对急性肝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胰腺和胆道的某些疾病常同时或先后发生于同一个体,这种“胰胆同病”现象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证实胰腺与胆系疾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与胰管、胆管联合部形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壶腹部有关,当共同通道过长形成胰胆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PBM)或其开口处因结石、肿物、瘢痕或壶腹括约肌痉挛而阻塞时,胰液、胆汁之间则会发生相互混流和反流。近年来对由于存在胰胆合流异常胰液反流所致的胆系慢性病变及胆道梗阻后致胰液、胆汁排泄不畅所引起的胆源性胰腺炎作了系统研究与报道。且有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对胆道梗阻时肝脏损伤的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作了比较系统详尽的论述,同时也证实了胆道梗阻时反映肝功能的多项血清学指标及肝脏病理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对于因胰胆共同通道阻塞后胰液反流入胆道引起急性胆囊炎同时发生的急性肝损伤少见详尽报道。本实验采用向家兔胆管内注入胰酶的方式模拟制备胰胆共同通道阻塞致胰液反流时发生急性胆囊炎和肝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胰液反流入胆道引发急性胆囊炎同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等反映肝功能的各项指标,胆囊胆汁淀粉酶(AMY),血清、肝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肝脏病理形态的变化,进一步研究胰液反流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以及NO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为研究发生胆道梗阻胰液反流时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家兔,雌雄不限共45只,体重2.0-2.5kg/只(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单纯胆道梗阻组(BDL),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M),所有家兔手术前禁食过夜,自由饮水。3%戊巴比妥钠按35mg/kg耳缘静脉麻醉,无菌条件下取腹部正中切口(3cm)开腹,观察肝脏及胆囊大体形态,寻找胆总管。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仔细钝性剥离胆总管,结扎近肠端,以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见黄绿色胆汁流出,以1ml注射器抽出0.2ml胆汁,用微量枪抽取50U/ml的胰液0.2ml注入1ml的注射器中,以每分钟0.1ml的速度注入胆总管,观察无胆汁流出后,穿刺点近肝端结扎胆总管;单纯胆道梗阻组仔细钝性剥离胆总管并予以结扎;假手术组只仔细剥离胆总管。所有实验动物术后3天处死,观察肝脏、胆囊大体形态,留取胆囊胆汁2ml进行淀粉酶检测,并取血标本检测ALT、AST、ALP、GGT、TBIL、NO、NOS等指标,各组均取适量肝脏、胆囊组织,秤取肝脏组织100mg研磨成匀浆,取上清液于-20℃保存用于测NO、NOS,其余肝脏组织以及胆囊组织置于10%中性甲醛中以备制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放大400倍)观察。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结果,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肝脏、胆囊组织病理学变化1.1假手术组肉眼观肝脏红润无肿胀,被膜光滑;胆囊色泽稍暗,粘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光镜下观察肝脏形态结构正常,无炎细胞浸润,细胞无肿胀、变性和坏死;胆囊粘膜上皮完好,各层无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1.2单纯胆道梗阻组肉眼观肝脏呈暗红色,明显肿胀,被膜光滑;胆囊色泽暗,体积增大,表面无溃疡、脓苔。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变化表现为肝细胞浊肿、空泡变性、散在小灶性或片状坏死、炎细胞浸润;胆囊粘膜上皮轻度脱落,固有膜、肌层、浆膜充血、水肿,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1.3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肉眼观肝脏呈暗红色,明显肿胀,少数动物被膜可见散在的脓白苔;胆囊色泽晦暗,较梗阻组增大,胆囊底部有大小不一脓苔。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表现为肝细胞浊肿、空泡变性、灶性或片状坏死、炎细胞浸润,少数动物肝脏组织空泡变性、坏死面积较大;胆囊粘膜上皮重度脱落,甚至消失,粘膜、固有膜、肌层、浆膜均可见高度水肿、充血,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2血清ALT、AST、ALP、TBIL、GGT的变化2.1 ALT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单纯胆道梗阻组较假手术组血清ALT明显升高,各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2.2 AST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单纯胆道梗阻组较假手术组血清AST明显升高,各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2.3 ALP、TBIL、GGT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与单纯胆道梗阻组血清ALP、TBIL、GGT均明显升高,以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升高较为明显,但两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3血清、肝组织NO、NOS的变化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及单纯胆道梗阻组血清及肝组织NO、NOS均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胆囊胆汁淀粉酶的变化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及单纯胆道梗阻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胆囊胆汁淀粉酶明显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单纯胆道梗阻组及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血清ALT、AST较单纯胆道梗阻组升高,表明胰液反流可加重肝损伤。2胆道梗阻后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同时发生肝损伤。但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与单纯胆道梗阻组比较血清ALP、GGT、TBIL各指标变化无显着差异,说明在发病早期胆道梗阻、胆汁淤积可能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尽早解除胆道梗阻是防治肝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胰液反流时间的增加是否会使肝损伤明显加重尚待进一步研究。3胆道梗阻并注入胰酶组及单纯胆道梗阻组肝组织、血清中NO、NOS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说明NO、NOS参与肝损伤过程,并起到重要作用。

周献平[5](2007)在《银杏叶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ET、NO的影响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探讨银杏叶注射液(Ginkgo bilboa injection GBI)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健康Wister大鼠胆总管结扎后分2组,每组10只,术后分别用0.75m1/kg银杏叶注射液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10只。各组于术后14天后,用比色法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NO和ET的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含量,并对肝脏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胆总管结扎14天后,OJ组和GBI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及肝组织中ET水平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J组与GBI组比较,血及肝组织ET水平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OJ组和GBI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及肝组织NO水平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J组与GBI组比较,血及肝组织NO水平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中ALT、TBi变化与ET、NO一致。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发现,大鼠0J模型14 d后,肝细胞肿胀、嗜酸性变性、坏死均较显着,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可见较多量纤维组织自小叶周边向内扩展,肝窦周围见多量白细胞浸润; GBI组大鼠肝细胞以肿胀、变性为主,仅在汇管区出现小灶状坏死,纤维增生出现在汇管区和小叶周边区,无明显白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染色显示少量增生的胶原,SO组肝组织结构正常。结论:本研究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血浆及肝组织中ET、NO的改变、肝脏结构、功能和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应用银杏叶注射液干预梗阻性黄疸所致的上述改变。结果显示:1、血浆及肝组织中ET及NO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肝脏结构和功能指标显着改变。2、应用银杏叶注射液的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及肝组织中重要的致伤因子ET、NO与梗阻性黄疸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肝功能标显示ALT、TBi水平较OJ组有显着下降,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较OJ组有所减轻。

暴雷[6](2004)在《黄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及肝组织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大鼠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OJ)形成过程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血及肝组织中的水平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探讨黄芪注射液(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jections AMI)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及肝组织中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4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NC) 8只; B假手术对照组(sham operation SO) 8只;C梗阻性黄疸组(Obstructive jaundice OJ)15只;D黄芪注射液治疗组(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jections AMI)15只。采用胆总管结扎法(bile duct ligation BDL)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模型建立后,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OJ组)及黄芪注射液(AMI治疗组),各组于术后14天测定血及肝组织中ET、NO的含量,同时观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的变化,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胆总管结扎14天后,血浆及肝组织中ET含量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0.24 ,P<0.01;F=293.92 P<0.01),NC组与SO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OJ组血及肝组织中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及肝组织中NO含量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4.2 P<0.01;F=565.17 P<0.01),NC<WP=4>组与SO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OJ组血及肝组织中NO水平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ALT、TBi变化与ET、NO一致,OJ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芪治疗组大鼠血及肝组织中ET、NO含量明显低于OJ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升高,未降至正常水平。血清ALT、TBi水平较梗阻性黄疸组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升高,未降至正常水平。病理切片示OJ组肝细胞肿胀、变性、灶状及片状坏死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小胆管、毛细胆管及结缔组织增生,汇管区尤为明显;AMI组大鼠肝细胞以肿胀、变性为主,仅在汇管区出现小灶状坏死,无明显白细胞浸润,毛细胆管及纤维增生较OJ组明显减少;NC和SO组肝组织结构正常。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大鼠梗阻性黄疸形成14天后,血浆及肝组织中ET及NO含量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并且代表肝功能水平的ALT、TBi亦明显增高,其变化与病理改变一致。2.通过应用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治疗14天后,血及肝组织中重要的致伤因子ET、NO与梗阻性黄疸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且代表肝功能水平的ALT、TBi亦明显下降,黄疸减轻。病理结果显示,肝组织损伤减轻。表明黄芪注射液可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及肝组织中重要的致伤因子ET、NO的含量,减轻肝损伤,发挥其减黄、保肝的作用。鉴于黄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的干预效应确切,为中药治疗梗阻性黄疸提供了实验数据,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WP=5>据。

赵岳[7](2004)在《内皮素拮抗剂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指出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黄)患者肝功能不全易发生肝衰竭,已为国内外专家重视。其肝脏功能的损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参与了梗黄状态下的肝脏功能损害,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肝细胞凋亡贯穿于梗阻性黄疸的病程始终,随着时间的延长,肝脏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递增,于14d达到高峰,细胞凋亡首先出现在中心静脉区,并常伴有小胆管扩张、胆汁淤积,随后向四周扩散,7-11d与周边区增多。 梗黄的肝细胞凋亡与梗黄时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内毒素血症、胆血症等因素有关,而内皮素与这些因素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为探讨梗黄大鼠肝细胞凋亡机制及咖啡酸对梗黄时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本实验将42只大鼠分为梗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梗黄组作成梗黄模型后,随机分为梗黄+生理盐水组和梗黄+咖啡酸(CFA)组,每组又分别分为7d和14d两时相。经对各组大鼠肝功能检测的统计学分析:梗黄+NS组和梗黄+CFA组术后血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高于对照组(P〈0.01〉,同一时相相比,梗黄+NS组高于梗黄+CFA组,但7d无显着差异(P>0.05),14d有显着差异(P<0.01);经对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统计学分析:假手术组大鼠肝细胞有少量细胞凋亡,组内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梗黄+NS组和梗黄+CFA组大鼠肝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梗黄+NS组与梗黄+CFA组同一时相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相比,前者高于后者,但7d无显着差异(尸>0 .05);14d有显着差异(P<0.01)。经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观察:对照组均为正常肝小叶结构,梗黄模型14d比7d的病理改变重,CAF腹腔注射7d后,肝脏的病理改变与梗黄模型7d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无明显淤胆,CFA腹腔注射14d后,同梗黄14d相比,肝小叶结构尚清,胆管增生减少,肝细胞无明显淤胆,无明显坏死。根据此结果可以得出:(l)梗黄组较对照组肝脏损害程度重,肝细胞凋亡率高;(2)梗黄组组内 14d较7d肝脏损害程度重,肝细胞凋亡率高;(3)同一时相,梗黄十NS组较梗黄+CFA组肝脏损害程度重,肝细胞凋亡率高。据此我们认为:梗阻性黄疽病程中细胞凋亡参与了肝功能的损害;内皮素是肝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咖啡酸作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梗阻性黄疽肝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张爱龙,薛新波[8](2003)在《梗阻性黄疸时对肝损害的机制研究现状》文中认为

乔文礼,张玲霞,李政香,宝力道,张彤[9](2002)在《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 1(ET - 1)在梗阻性黄疸 (OJ)兔肝细胞 (HC)损伤中的作用和血清生物化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制成OJ兔模型。分别于术后 3、7、14d测定血清NO、ET - 1水平及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血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并对兔HC结构变化光镜下动态观察。结果 :OJ组血清NO、ET -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NC)组 ;术后 7d达峰值 ,术后14d仍高于正常水平。且NO、ET - 1含量与血清生化指标呈正相关 ,与肝细胞损伤程度亦呈正相关。伴随NO升高肾排泄量增加。结论 :NO、ET - 1与OJ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NO、ET - 1参与了OJ时的HC损伤 ,且NO似呈现一种保护作用 ,ET - 1水平升高在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冷怀明[10](2002)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对其肝脏功能及组织病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内毒素、TNF-α与IL-6与重型乙型肝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病例选择
        1.1.2 主要试剂和设备
        1.1.3 实验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各组之间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1.2.2 各组之间内毒素、TNF-α和 IL-6 水平比较
        1.2.3 内毒素、TNF-α和 IL-6 与 ALT 相关性分析
        1.2.4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内毒素和 TNF-α相关性分析
        1.2.5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内毒素和 IL-6 相关性分析
        1.2.6 内毒素、TNF-α和 IL-6 与重症肝炎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内毒素血症在重症型肝炎中的作用及应对措施
    2.1 内毒素在肝损伤中的致病机制
        2.1.1 对肝脏微循环的影响
        2.1.2 对肝脏枯否细胞的影响
        2.1.3 内毒素对物质代谢和激素的影响
        2.1.4 内毒素对肝细胞的间接损伤作用
        2.1.5 内毒素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2.1.6 内毒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1.7 内毒素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2.2 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2.2.1 抑制内毒素合成
        2.2.2 避免肠道内菌群异位
        2.2.3 保持肠道通畅和肠粘膜稳定
        2.2.4 炎性介质拮抗剂
        2.2.5 中药治疗
        2.2.6 其他疗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粘膜ET-1,iNOS的表达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试剂及仪器
    2. 实验动物分组处理及模型制备
    3. 标本采集及处理
    4. 标本测定及方法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4)胰液反流对急性肝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5)银杏叶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ET、NO的影响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附图

(6)黄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及肝组织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黄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及肝组织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7)内皮素拮抗剂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8)梗阻性黄疸时对肝损害的机制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细菌移位与内毒素血症
二、LPS对肝脏的影响
    1.内毒素对肝脏的直接作用:
    2.内毒素对肝脏的间接损伤作用:
三、IGF-1与肝脏的代谢紊乱
四、胆汁酸与钙超载、凋亡、坏死

(9)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与分组
    1.2 模型建立
    1.3 形态学检查
    1.4 主要试剂和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四、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对其肝脏功能及组织病理的影响[D]. 刘元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4)
  • [2]内毒素、TNF-α与IL-6与重型乙型肝炎关系研究[D]. 李宁.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4)
  • [3]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粘膜ET-1,iNOS的表达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实验研究[D]. 杨连祥. 河北联合大学, 2011(05)
  • [4]胰液反流对急性肝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曲金荣. 河北医科大学, 2008(01)
  • [5]银杏叶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ET、NO的影响及意义[D]. 周献平. 佳木斯大学, 2007(06)
  • [6]黄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及肝组织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及意义[D]. 暴雷. 河北医科大学, 2004(04)
  • [7]内皮素拮抗剂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D]. 赵岳. 吉林大学, 2004(04)
  • [8]梗阻性黄疸时对肝损害的机制研究现状[J]. 张爱龙,薛新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03(S1)
  • [9]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J]. 乔文礼,张玲霞,李政香,宝力道,张彤.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2(06)
  • [10]《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J]. 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12)

标签:;  ;  ;  ;  ;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对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