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改革有一些乐趣_广州技校论文

技校改革有一些乐趣_广州技校论文

技校改革忧中有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校招生改革的几点尝试

1997年,北京市技工学校招生加大了改革力度,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几点尝试:

1.进行了“弱化文化课考试,增加职业能力测试”的招生改革。

首先,经过多方协调,争取了市政府的支持,职业能力测试在统招前的提前招生阶段运作,凡被录取的学生,不得再参加统一招生;

第二,在考试内容上,只考语文、数学和职业能力测试(分笔试和动手操作),三科总分值为300分。语文、数学为一张试卷共100分,职业能力测试共200分,笔试140分,动手操作60分。

第三,打破了以往文化课考试成绩决定录取的做法,录取原则为在文化课考试合格(语文、数学达60分以上)的前提下,依据职业能力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这一招生改革突出了技工学校技能培养的特色,冲击了“应试教育”的壁垒,减轻了考生的压力,吸引了一大批喜欢动手的孩子,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影响。

2.争取并用好“农转非”的政策

在市计委的支持下,我们逐步增加了“农转非”指标。为了提高指标的使用效率,把“农转非”指标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向国家重点创利企业倾斜,在数控技术、电子技术等专业,首次使用了“农转非”指标,学生报考踊跃。

3.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指导学校贴近市场办学。

在执行市统一招生政策的前提下,对技工学校招生,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倾斜政策,一方面给足学校招生自主权。招生专业、人数、男女、身体条件等均由学校根据社会用工需求确定。要求学校拓宽服务面,积极拓展第二产业以外的领域,积极拓展本行业、本企业外的领域;鼓励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并用专业联合培训集团的优势占领专业市场。

4.加大技工学校招生的宣传力度。

二、几点体会:

1.研究招生必须研究市场、研究考生、研究家长。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应市场需要, 贴近市场办学的技校总体改革是进行技校招生改革的基础。

3.争取支持,加强协调是进行技校招生改革的保证。

立足三峡面向市场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上马后,我市处于三峡工程库区的腹心地带,其淹没土地和运迁人口占整个三峡库区的三分之二以上,百万人口大移民,我市约占80万。

植根库区,面向市场,我市技校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紧紧抓住三峡工程建设机遇,明确技校“要面向三峡工程建设,面向移民培训、内外并举、数质并重、突出技能、狠抓出口、注重实效”的发展战略。把招收移民学生和组织移民培训列为工作重点。

二、适应劳动力市场对技工人才的需求,摆脱单一的办学模式,采取长短结合,高、中、初一齐上,岗前、在岗、转岗培训与下岗再就业教育,脱产与函授,联合办学等形式,增强学校的适应力,抓住三峡工程建设契机,大力发展移民教育。

三、深化改革,推行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新举措。

1.推行了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的全校教职员工分级聘任制,以分配为核心的结构工资浮动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考分离和学分制,以岗位责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待岗学习直至解聘的用人新机制。

2.紧紧围绕国家劳动部公布的实行社会化管理的50个工种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开展教研活动。本着宜长则长,宜短则短的原则,对部分专业改革了学制,并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进行了增删、调整。加强了生产实习教学必要环节的指导。

3.组织开展专业基础学科的统考工作,实施教考分离,建立题库,结业考试实行计算机随机抽样制卷。

4.改革教学内容,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试点学校增设了《劳动法》、《经济法》、《法律常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以及职业指导与职业咨询等。

5.充实完善教学设施。

6.开展师资培训。

四、组建全市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转变就业观念,搞好就业服务。今年4月,我们在市技工学校中心教研室的基础上, 建立了全市技工学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学校增设职业指导与职业咨询课程,讲授有关择业技巧等基本知识。同时,积极开展职业介绍,拓宽就业渠道,广泛与内地多家企业建立联系,与立项、新增劳动力的企业达成招工协议,与成、渝及沿海企业直接签订了用工合同,实施就地安置和委培安置。

顺应市场办教育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改革办学体制,是推行综合化改造的关键

近20年来,我校办学体制存在三个弊病:一是封闭性,我们所有的办学行为都局限在武钢围墙之内和冶金部行业之内。二是单一性,我校开办的专业全部是冶金矿山行业一个类型,办学层次也比较单一,即只培养中级技工和职后高级技工,其他不办;三是刻板性,即只设置二年、三年两种学制,从招生到分配,一切按传统和常规办理。

1994年以来,我们开始走出校门、走出厂门、走出省门,先后与20多个院校、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联合办学,一举改变了封闭、单一、死板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开放式的办学新体制。到目前为止,学校既有中级培训、也有高级培训;既有技工培训,也有大、中专教育;既有常规招生,也有成人培训和继续教育;既有二产专业,也有三产专业;既有正规学历教育,也有时间制培训;既有脱产培训,也有业余教育。

二、改革资源配置,是推行综合化改造的基础

在教材选用方面,我们广泛搜集各类教材,采取自编、参编、选编等办法,完善各专业教材体系,并切实把握教材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层次性。

在教师方面,我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鼓励教师自学的办法,使专业教师向邻近的新专业方面发展,向为复合型+双师型方向发展。

在教学设施方面,这几年,我们先后花费数百万元,购置相关设备,使硬件与软件相配套,避免新开专业滑向只讲理论、忽视技能训练的斜道。

三、改革教学机构,是推行综合化改造的保障

1.将100多人的教务科分解为8个专业系部,每个系部设置2—4个专业。

2.明确系部的5项职权,即招、培、管、鉴、推; 学校对系部实行量、质、德、效考核,并与评优、晋级、分红挂勾。

3.将教务科改制为教务处,其职权是组织协调、资源管理、鉴评考核。将学生科改为学生工作部,其职能是专司学生的学籍管理、学生常规管理、班主任及毕业生综合管理。

4.成立毕业生就业推荐办,其职能是专司职业咨询、职业介绍和推荐就业,内部与职业技能鉴定所街接,外部与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挂勾,常年运行。

以上是我们三年来建立综合培训基地的粗略做法,我们自感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是综合培训基地的建立,使学校潜在、低效的教学资源变成现实、有效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中存在的“办学是校长的事,教学是我的事,招不到学生,办不好学校不关我的事”的状况。

二是综合培训基地的建立,与外部市场自然接轨、融通,迫使人们更加注重“产品”质量。

三是综合培训基地的建立不仅使学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使学校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立多功能办学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是用人要求的层次增多,而招聘标准高了;就业去向增多,但主渠道收缩了;就业观念陈旧,结构性失业突出;招生竞争激烈,生源相对不足,工作难度加大。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发展方向。首先,着手创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将学校建成兼有职业需求调查、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并与职业介绍紧密联系的多功能的综合基地。

具体做法是:在培训工作方向上,紧紧抓住技工教育、定向培训、再就业工程、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序化工程,以及各种联合办学开展适应劳动力市场对多层次人才需求的培训。在专业设置上,开展社会需求调查,以市场为导向;在培训规格上,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正规培训与非正规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层次上,技能培训采取初、中、高级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脱产、业余、半日制等形式相结合;在学制上,宜长则长,宜短则短。

其次,加强了招生、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就业安置的工作力度。1.立足大东,面向全市,走出城区,跨省联合。 抓住分散招生机制不放,特别是利用农转非扩大招生规模,并且对文化“底子”差的学生摸底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补课,后学专业技术;对生活特困生,可以减免或分期交费。2.加大以思想道德、职业观念以及特色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3.突出技能训练,保证开发质量。4.进行市场需求预测,收集用工信息。掌握学生就业意向,进行求职登记,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开展职业指导。

以活力求生存

我们西北煤矿机械制造技工学校近些年的做法是:

一、开展职业需求调查,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办学领域。

1992年,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职业需求调查,决定在第三产业上大做文章。1992年我们开发了公共关系专业,1993年与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联合办学,成立了西北分校,开发了外事服务专业;1994年开发了烹饪、装饰美工、锅炉运行与维修;1997年又开发了市场营销和护理两个新专业。

1996年在宁夏、新疆等地的煤炭企业中进行广泛的职业需求调查,应企业的要求,开发了洗煤、煤矿机电、汽车修理等新专业,进行有偿培训。

在办好常规班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抓住社会需求,开办大量的不同专业的短训班,既解决了社会的急需,同时锻炼了学校的办学能力。

二、改革招生办法,抓牢就业分配这一龙头

针对学生入校后在所学专业上不一定能很好地发展,所选的专业不一定适合他本人的自身条件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招生改革试点。报考我校机械类专业的考生,须首先经过面试和职业心理测试。报考我校外事、烹饪、装饰美工、市场营销等特殊专业的考生,须经过面试和特需的文化课考试。

在把好招生关的同时,注重抓好毕业生的分配工作。我们经常派出调查组走上社会做调查,直接与企业接触,对自治区内的各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起毕业生分配和企业用工需求预测网络,保证毕业生顺利分配。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抓好职业指导工作

为适应市场经济对高质量人才素质的需求,学校确立了学生综合素质七条标准:有经受磨难挫折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良好人格品质;有热爱专业、孜孜进取的职业志向和事业心;有与本专业相适应有利于未来工作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强健体力和灵巧技能;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娴熟、合格的职业技能技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强化了学生思想教育,重点抓了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用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适应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自主择业的意识。

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1996年底,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我们5 所厂办技校(苏州市机械技校、国营五二六厂技校、苏州长风技校、苏钢集团技校、苏州冶金机械厂技校)进行合并,建立了苏州企业技工学校教育联合集团(以下简称苏企技集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苏企技集团的组建背景及其基本职能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厂办技校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首先,国有企业面临市场经济严峻挑战,而自身改革又进入改组改制的攻坚阶段,企业已无力使学校不断发展,建立集团,可使厂办技校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办一些学校单体无力办的事,除为本企业培养人才外,可以面向集团、面向社会培养人才。其次,近几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兴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迅速掘起,张家港等六个县级现代城市群体的逐步形成,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建立集团有利于充分利用5所厂办技校的教育资源, 培养现代新型技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再次,厂办技校存在着“小而全”的弊端,严重影响了规模效益及办学质量。通过组建集团,实行专业分工,联合办学,必将改变这种状况,形成新的办学优势。

集团的主要工作职能是:1.实行专业分工。2.实行师资共享。3.开展教改和教研活动。4.提高设备利用率。5.按需为本企业、本行业及社会培养人才。

二、集团成立后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结合集团客观实际,我们经反复论证、研究,制定了技校、高校、企业联合开办3+3(或3+2)大专学历高级技工班的方案。该方案的实施产生了极其良好的社会效应。

2.集团组织了市场调研活动,主要是深入园区和新区的有关企业及人力资源市场,通过调研了解专业工种需求趋向及对技术工人素质的要求,据此调整专业设置、规模及培训内容,真正做到按需培训,分工合作,有序发展。

立足老区

面向市场

赣州地区是江西省的第一人口大区,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老区,全区现有人口750多万,人多地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二、 三产业比重偏小。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在本地区的开发十分有限,全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力外出打工,而其中相当部分由于缺乏基本的职业技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根本找不到工作。

随着近年来报考技校的城镇青年人数比例的逐年减少,技校的招生重点也将逐渐向农村转移。

现就我们的一些作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面向市场,坚持人才培训以“销”定“产”

首先,我们成立了咨询委员会,邀请本地区产业界、经济界人士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参加,定期召开例会,从委员们反馈回来的信息中了解我区一些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使培训规模与企业用人需求基本能达到平衡。其次,我校先后与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中山、惠州等市的劳动部门或职业中介机构建立了联系,根据当地企业的需求,采取联合办学方式,开办了对口专业班,由我校负责招生培训,对方负责安排就业,由于是按需培训,毕业生基本可实行定向分配。

此外,对专业设置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如电子技术、保安、幼师、果业栽培与营销等都是根据企业需求而新开设的专业。在教材的选用和知识的传授方面,力求做到符合以应用为主,需要和够用为度,突出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

二、增强服务意识, 以全方位的服务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在推荐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强化服务意识,使服务工作贯串到推荐就业的全过程,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便利条件。我们将所了解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整理归纳后,及时向毕业生公布,同时还建立毕业生档案信息库,将应、历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整理成册,除分别寄往珠江三角洲30多家大中型企业外,还通过邀请用人单位的业务员来校,与毕业生面对面的沟通,为他们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为了对学生负责,学校还出台了就业推荐服务的承诺制度,对有用人意向的企业,派专人前往考察,对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管理、资信、效益、员工福利待遇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认真详细的了解后,如实介绍给学生;毕业生赴外地工作所需的一切证件,凡能代办的都由学校统一代办;对输送的每批毕业生,做到有专人专车护送,毕业生就业以后,学校仍经常性与企业保持多种联系,随时了解掌握毕业生工作、生活情况,做好跟踪服务。

标签:;  ;  ;  

技校改革有一些乐趣_广州技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